為人民服務講話台

為人民服務講話台

《為人民服務》講話台位於棗園後溝口,是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為追悼張思德召集的會議上,發表《為人民服務》講話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為人民服務講話台
  • 時間:1944年9月8日
  • 位置:棗園後溝口
  • 講話原文:為人民服務毛澤東
講話原文,講話引申,事件過程,其人其事,歷史背景,深刻內涵,

講話原文

為人民服務毛澤東 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精兵簡政”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採用了。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全國大多數人民走這一條路。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鬥。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過,我們應當儘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犧牲。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今後我們的隊伍里,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成為一個制度。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裡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託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為人民服務講話台

講話引申

為人民服務是一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宣傳口號,最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提出。鄧小平同志進一步發展了毛澤東同志的“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改革開放以來,他更明確地指出,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贊成不贊成,應當成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標準。由此可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出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是有其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含義的。

事件過程

1944年9月8日,在棗園後溝的西山腳下,中共中央直屬機關1000多人,為一個普通黨員、戰士——張思德,召開了一個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親筆題寫輓詞“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大會在介紹張思德生平和革命生涯後,毛澤東神色凝重,走上臨時修建的土台子,作了“為人民服務”的主題講演。毛澤東在延安的112篇著作基本上都是用筆寫出來的,而這篇是講出來的,是根據毛澤東在張思德追悼會上講話整理成篇的。

其人其事

張思德,1915年出生在四川省儀隴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3年參加紅軍,1935年參加長征,1937年入黨。經受長征考驗,兩次翻雪山、過草地。在革命生涯中,張思德擔任過勤務員、通訊兵、警衛員,當戰士打過仗,乾過班長,搞過生產,燒過木炭,開過荒。1942年部隊合併整編時他由班長改當戰士,後來被調到棗園執行警衛任務。
張思德是戰鬥能手,機智勇猛,多次負傷;是業務能手,乾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站崗放哨、開荒燒炭毫不含糊,打草鞋和燒木炭是他的兩個絕活;是人品的模範,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心胸寬廣,能上能下,擁有樸實而可貴的品質和平凡而偉大的人格;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範,樂於吃苦,甘於受累,不怕困難,敢於犧牲,堅持工作第一、民眾第一、他人第一,心裡始終裝的是黨的事業、民眾利益、他人疾苦。
1943年,張思德被調到棗園,在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工作的地方執行警衛任務,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當好一個“棗園的哨兵”。為了保證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有個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他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警衛工作中。他在高質量地做好警衛工作的同時,還經常主動為駐地打掃衛生、鋪石墊路、修補窯洞,勤勤懇懇地做好每一件事;他還經常幫助戰友補洗衣服、編草鞋、餵戰馬、挑水燒火、採藥防病、站崗放哨,並帶頭幫助駐地民眾進行生產勞動,全心全意地乾好每一件革命工作。1943年4月他被評為“即知即行的模範”。
1944年夏秋之際,張思德被選為燒炭隊的副隊長,帶領戰士到山中燒木炭。為給中央機關和參加七大的代表準備充足的木炭取暖,張思德在雨天趕挖新窯,9月5日出了生產事故——炭窯崩塌,被埋在土窯里,獻出了年僅29歲的年輕生命。

歷史背景


張思德在給毛澤東當警衛時,最敬業,服務最到位,表現最好。毛澤東對張思德的評價是:“他出身貧苦,參加革命早,打仗勇敢,對黨忠誠,工作任勞任怨,他是一個好同志”。毛澤東知道張思德犧牲後,心情沉重地說:“前方打仗死人是難免的,後方搞生產死人不應該;思德是個好同志,他是為人民的利益而犧牲的。” 毛澤東指示中央警備團要開追悼會,他要參加追悼會,要講話。毛澤東之所以關注張思德這個普通人物,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一個好同志因生產事故犧牲很可惜,又有戰士議論這樣死值不值,這就觸發了領袖的思考:我們是什麼隊伍,是乾什麼的,怎樣死才值。從更高層次說,黨的領袖關心一個普通黨員和戰士,遠不止是出於個人情感,更重要的是體現出革命隊伍中人人平等,無論在什麼崗位都是為人民服務,都是人民的勤務員。
1944年下半年以後,無論是從太平洋戰場還是從國內戰場來看,抗戰形勢是轉好的,抗戰勝利的可能性是增大的。這個時候,毛澤東旗幟鮮明地發表“為人民服務”講話,就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為將來抗戰勝利後我們黨爭取更多的民心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同時,這個深刻闡發“為人民服務”思想的講話對於進一步理順黨群、幹群關係,統一黨員幹部的思想,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此外,這個講話也為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軍隊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建設人民的黨、人民的軍隊。只有高舉為人民服務的大旗,並身體力行,才能贏得民心,爭取最後的勝利。最後,這個講話也為此後不久黨的七大所作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總結——為人民服務是黨和軍隊的唯一宗旨,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論基礎。

深刻內涵


首先,毛澤東在講話中開宗明義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這就點出了我們黨和黨領導的軍隊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張思德精神最集中的概括——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和為人民利益不惜犧牲的精神,就是黨的宗旨的具體體現。這也指出了黨的社會價值——為什麼要有共產黨。共產黨之所以產生、發展、壯大,是社會的需要、歷史的選擇——“共產黨的存在,是因為人民民眾的需要”。我們黨建黨革命、立黨執政就是為了解放人民、實現和維護人民利益的,所以才能產生、發展、壯大。離開了為人民服務,黨就失去了存在和發展的社會價值了。
接著,毛澤東指出了人生死的兩種不同意義,也就是共產黨員的入黨價值、人生價值。入黨乾什麼?入黨是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在哪裡?就在於為人民服務。在此,毛澤東引用司馬遷的話強調:“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這樣,通過鮮明的對比,人死的兩種不同的意義就充分顯示出來。然後聯繫到張思德同志,他雖然只活了29歲,但他短暫的一生是完全、徹底的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2009年9月10日,張思德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這是歷史和人民給予的充分肯定。
最後,毛澤東簡單說了開追悼會的目的——寄託哀思、加強團結,追悼會制度化,這裡包含了深刻的人文關懷思想,也是做好民眾工作的一個參考——“今後我們的隊伍里,不管死了誰,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託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