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講話台位於棗園後溝口,是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為追悼張思德召集的會議上,發表《為人民服務》講話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為人民服務講話台
- 時間:1944年9月8日
- 位置:棗園後溝口
- 講話原文:為人民服務毛澤東
講話原文
講話引申
事件過程
其人其事
1943年,張思德被調到棗園,在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工作的地方執行警衛任務,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當好一個“棗園的哨兵”。為了保證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有個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他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警衛工作中。他在高質量地做好警衛工作的同時,還經常主動為駐地打掃衛生、鋪石墊路、修補窯洞,勤勤懇懇地做好每一件事;他還經常幫助戰友補洗衣服、編草鞋、餵戰馬、挑水燒火、採藥防病、站崗放哨,並帶頭幫助駐地民眾進行生產勞動,全心全意地乾好每一件革命工作。1943年4月他被評為“即知即行的模範”。
1944年夏秋之際,張思德被選為燒炭隊的副隊長,帶領戰士到山中燒木炭。為給中央機關和參加七大的代表準備充足的木炭取暖,張思德在雨天趕挖新窯,9月5日出了生產事故——炭窯崩塌,被埋在土窯里,獻出了年僅29歲的年輕生命。
歷史背景
張思德在給毛澤東當警衛時,最敬業,服務最到位,表現最好。毛澤東對張思德的評價是:“他出身貧苦,參加革命早,打仗勇敢,對黨忠誠,工作任勞任怨,他是一個好同志”。毛澤東知道張思德犧牲後,心情沉重地說:“前方打仗死人是難免的,後方搞生產死人不應該;思德是個好同志,他是為人民的利益而犧牲的。” 毛澤東指示中央警備團要開追悼會,他要參加追悼會,要講話。毛澤東之所以關注張思德這個普通人物,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一個好同志因生產事故犧牲很可惜,又有戰士議論這樣死值不值,這就觸發了領袖的思考:我們是什麼隊伍,是乾什麼的,怎樣死才值。從更高層次說,黨的領袖關心一個普通黨員和戰士,遠不止是出於個人情感,更重要的是體現出革命隊伍中人人平等,無論在什麼崗位都是為人民服務,都是人民的勤務員。
1944年下半年以後,無論是從太平洋戰場還是從國內戰場來看,抗戰形勢是轉好的,抗戰勝利的可能性是增大的。這個時候,毛澤東旗幟鮮明地發表“為人民服務”講話,就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為將來抗戰勝利後我們黨爭取更多的民心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同時,這個深刻闡發“為人民服務”思想的講話對於進一步理順黨群、幹群關係,統一黨員幹部的思想,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此外,這個講話也為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軍隊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建設人民的黨、人民的軍隊。只有高舉為人民服務的大旗,並身體力行,才能贏得民心,爭取最後的勝利。最後,這個講話也為此後不久黨的七大所作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總結——為人民服務是黨和軍隊的唯一宗旨,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論基礎。
深刻內涵
首先,毛澤東在講話中開宗明義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這就點出了我們黨和黨領導的軍隊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張思德精神最集中的概括——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和為人民利益不惜犧牲的精神,就是黨的宗旨的具體體現。這也指出了黨的社會價值——為什麼要有共產黨。共產黨之所以產生、發展、壯大,是社會的需要、歷史的選擇——“共產黨的存在,是因為人民民眾的需要”。我們黨建黨革命、立黨執政就是為了解放人民、實現和維護人民利益的,所以才能產生、發展、壯大。離開了為人民服務,黨就失去了存在和發展的社會價值了。
接著,毛澤東指出了人生死的兩種不同意義,也就是共產黨員的入黨價值、人生價值。入黨乾什麼?入黨是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在哪裡?就在於為人民服務。在此,毛澤東引用司馬遷的話強調:“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這樣,通過鮮明的對比,人死的兩種不同的意義就充分顯示出來。然後聯繫到張思德同志,他雖然只活了29歲,但他短暫的一生是完全、徹底的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2009年9月10日,張思德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這是歷史和人民給予的充分肯定。
最後,毛澤東簡單說了開追悼會的目的——寄託哀思、加強團結,追悼會制度化,這裡包含了深刻的人文關懷思想,也是做好民眾工作的一個參考——“今後我們的隊伍里,不管死了誰,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託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