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明正德七年(1512年),知縣趙璽在此開鑿“石炭”惠及蒼生,“炭店”自此得名。
明代屬盤龍里、姜塬里。
清代屬生民里。
民國十八年(1929年),由東前區轄生民里。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置豐樂聯保。
民國三十年(1941年)4月,屬新民鄉管轄。
1950年5月,設立新民區(二區)一鄉(炭店鄉)。
1956年3月,設立炭店鄉。
1958年4月,併入新民公社。
1962年,成立炭店公社。
1984年,改設為炭店鄉。
2011年,撤鄉設炭店鎮。
2015年6月28日,陝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炭店鎮,併入新民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炭店鎮轄東務、西務、芋家塬、雷北、河西、炭店、底緯、烏蘇、早飯頭、水北、林家堡、虎家灣、劉家塬、吃茶坡、張馬洪、黃三16個行政村;下設6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4年10月,炭店鎮下轄16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炭店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炭店鎮地處彬州市東部、涇河北側。東鄰
香廟鎮,南與城關街道隔河相望,西接
小章鎮,北與
新民鎮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4.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6.7千米,總面積約57.8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炭店鎮地處渭北旱塬塬梁溝壑區。地勢北高南低,是典型的黃土高塬溝壑區。境內最高點東務岑位於東務村,海拔1123.4米;最低點早飯頭扇子灘位於早飯頭村,海拔986.5米。平均海拔860米。
氣候特徵
炭店鎮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多年平均氣溫10.2℃,極端最低氣溫-10℃,極端最高氣溫36.6℃。年平均降水量597.4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7月最多。
水系水文
炭店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
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涇河、百子河等。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涇河,境內流長16.74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炭店鎮轄區戶籍人口數18054人,城鎮常住人口11763人,城鎮化率65.2%。總人口中,男性9754人,占54.03%;女性8300人,占45.97%。總人口以漢族為主。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12.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炭店鎮財政總收入157萬元,比上年增長9.8%。
2011年,炭店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300元。
第一產業
2011年,炭店鎮農業總產值達到9680萬元,比上年增長23.4%,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002%。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炭店鎮糧食生產8020噸,人均444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2011年,炭店鎮油料作物產量338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截至2011年末,炭店鎮生豬存欄4058頭,羊存欄3500隻、家禽存欄6.6萬羽,牛存欄1720頭。畜牧業總產值327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3.8%。
第二產業
炭店鎮工業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開採、油母頁岩開發等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炭店鎮工業總產值達到9820萬元,比上年增長29%,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002%。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炭店鎮商業網點132個,從業人員1560多人。2011年,炭店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4.7萬元,比上年增長12.7%。2011年,炭店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6282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011萬元。
交通運輸
炭店鎮境內福(州)銀(川)高速公路川境而過,306省道、福銀高速公路彬縣站坐落於水北村,西(安)平(涼)鐵路橫貫鄉境,西平鐵路客運站位於虎家灣村。截至2011年末,炭店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2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8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炭店鎮村級文化室和圖書室16個,農家書屋6個,藏書2.5萬餘冊;有民間文藝傳承人40人,基本傳承項目有剪紙、唱腔、社火等。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炭店鎮國小11所,在校生384人,專任教師4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241人,專任教師83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炭店鎮村級衛生室16個,鎮村兩級衛生服務網路體系基本健全。2011年,炭店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6026人,參合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