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炭店村,山東濟寧鄒城市田黃鎮下轄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柴炭店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距離鎮政府5公里
- 人口數量:236人
柴炭店村,山東濟寧鄒城市田黃鎮下轄村。
柴炭店村,山東濟寧鄒城市田黃鎮下轄村。鄒城市田黃鎮柴炭店村位於鎮駐地東方向,距離鎮政府5公里。村莊農戶66戶,村民236人,耕地150畝,人均耕地0.65畝。1...
1969年黃土崗村通電,1975年通機耕路,1995年2月通程控電話,2000年用自來水,通電視、廣播,2001年鋪成水泥路。經濟 全村有,人均耕地1畝;林地400畝,人均13畝。竹、木、柴、炭、茶是黃土崗的土產,特別是所產“清明茶”較有名氣,所產掃帚是福州有名的家居用具,輕便耐用、不易脫芒、式樣美觀;金銀花、...
1,不準亂堆柴垛,做到擺放整齊;2,不準亂堆糞土,做到街道通暢;3,不準亂到垃圾,做到分類袋裝;4,不準亂潑污水,做到污水進渠;5,不準畜禽亂跑,做到分門類別;6,不準亂寫亂畫,做到室外整潔;7,不準亂砍濫伐,做到四旁植樹;8,不準焚燒秸稈,做到循環利用;民俗 祭拜老家神。每年大年二十九、三十中午...
民豐村地理位置優越,村內有牛、豬、羊和鵝、雞、鴨交易市場和鐵器市場、紅白糖市場、小商品市場、米市、山地貨市場、竹木柴炭市場。每逢農曆一、六集市,貨源充足,商販雲集,熱鬧異常,貿易興旺。耕牛市場,曾聞名江南三省,相傳已有100多年。交易場所,1941年初設縣城飛機場,1943年移至原毛竹市場北端楊樹溪灘,...
黔東第一關,是當時天柱連線省內外的重要港口,知縣號召苗侗居民辦官店、客棧,方便官商往來,農民工裝卸船倉貨物,於是瓮洞市鎮各種店鋪一時間琳琅滿目,十分繁華。從明萬曆21年(1593年)經清朝到民國,由於當時主要交通靠水路,天柱境內大量物資的調運均從瓮洞經過,出口物資有竹、木、炭、柴、土特產品。畜牧類...
自然,西江柴水運來了,岸上得有柴倉或柴店予以接收經營。近代,岐江由天字碼頭至老安山一帶,沿岸都設有柴倉或欄棧。解放後不久,石岐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策略,組建了數間燃料商店,門市部設於城區,柴倉設於老安山。隨後,燃料商店增加了煤炭、火水的供應,又被稱為柴炭店。當時,木柴一般是劈好疊於竹兜...
棲駕峪村、栗子園村、南桃村、律莊村、鹿山後村、林豐村、涼水泉村、老牛後村、皇宮駕村、後峪村、洪山溝村、河西村、拐子河村、高橋村、東羅頭村、東劉家莊村、等駕莊村、大張莊村、大峪口村、大山頭村、大劉莊村、朝陽寺村、廠里村、柴炭店村、北桃村、北山村、白龍池村;鎮人民政府駐田黃村。
村民900人,耕地 900畝,人均耕地1畝。適宜種植花生、地瓜、玉米等農作物。有林地436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花生,主要銷售往本縣縣內。律莊村與大劉村、鹿山後村、大古村、西劉村、柴炭店村、臥龍莊村、老牛後村、栗子園村、洪山溝村、東劉村、辛莊村、河西村、後峪村、北山村相鄰。
雙溪吉隆村 父親的畫跡 何日再回家 立志何須讓人知 熱愛通信 艷遇 想當華警 面試不及格 惜別金保市 抄歌留念 難忘的送別 第五章 吉隆坡之路 親吃親 失業 表姐 柴炭店 與雞鴨共眠 睡破廟 改造還是適應 車禍 唐山 唐山 試工鬧劇 電機制木廠 搬運工 偷學技術 工人的一伙食 堅持自學 商品樹種 物盡其用 這算...
台基廠北門柴炭廠 運薪廠 中街糞廠 單牌樓西 十王府 甜水井 諸王館 頭條胡同 二條胡同 三條胡同 內東巡捕廳 帥府胡同 煤炸胡同 長人道 校尉營 麻繩胡同馬廠崔姥姥胡同 會同館北館 四夷館 菜廠 金魚胡同 堂子胡同 天將廟 乾魚胡同 玄極觀 椿樹胡同 成壽寺 上角頭東南 批驗茶引所 下角頭西南 明照坊 六...
街道,南北延伸長達1公里,兩旁商店林立,酒肉店、南貨店、山貨店、理髮店、飲食店,應有盡有。糧食市場、竹木市場、柴炭市場、小豬市場,一片繁榮興旺。初冬時節,生薑市場更是一枝獨秀。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的東風,推動了象珠經濟貿易的發展。象珠街道在延伸,市場在擴大,運輸、住宿、服裝、娛樂場所等第三產業...
隨後,他又在西陽墟伯父經營的陳雙記柴炭店協助管理一段時間,並在私塾學習一年,熟練套用算盤珠算,並學寫毛筆字。1945年8月,抗戰勝利。他在伯父指點、引導下,能把每月經營20多萬斤柴炭的生意料理得井井有條。1948年秋,21歲的陳浩昌從梅縣返回印尼椰城,全家團聚。當時,其父經營的咖啡小食店僅堪維持全家生活...
”蔣平更換衣服之時,誰知馮七聽韓爺說後面無人,便去到廚房將柴炭抱了許多,頓時點著烘起來。蔣平換了衣服出來,道:“趁著這廝昏迷之際,且鬆了綁。那裡還有衣服,也與他換了。天氣寒冷,若把他噤死了,反為不美。”龍濤馮七聽說有理,急忙與花蝶換妥,仍然綁縛,一壁控他的水,一壁向著火,小子鬧了個...
但多數用電爐。但風爐並未絕跡。只是不用換爐窗罷了。按澄海的喪葬風俗,死人在“完飯”之日,便在靈廳內放一個風爐,一袋炭,一捆柴,一袋米,一桶水,一些菜脯鹹菜,表示自這一天開始,家屬不再天天捧飯,亡靈要靠自己獨立生活了。因此,澄城還有一間柴炭店兼賣風爐。喜歡燒烤的青年人則到那裡買木炭。
朝陽區高碑店鄉高井村 門頭溝區妙峰山鎮炭廠村 房山區大石窩鎮辛莊村 通州區於家務回族鄉富各莊村 順義區南彩鎮河北村 昌平區南口鎮花塔村 平谷區山東莊鎮桃棚村 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中榆樹店村 密雲區馮家峪鎮西白蓮峪村 延慶區康莊鎮火燒營村 天 津 濱海新區太平鎮紅星村 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 津南區北...
派溪清代就有集市,歷來是當地山地貨、竹木柴炭和方岩朱桔的集散地,周圍小五金工藝品的集散中心。改革開放以來,新上任的村長程觀文、黨支部書記顏茂枝在抓教育、抓農副業生產的同時,抓好工貿生產。他倆一個辦飲食店、一個辦膠木廠,帶頭致富。看到舊有的市場不適應形勢,就首先調整市場布局。區別交易內容,確立...
宋鹹平四年(1001年),設鄉,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有良渡市,萬曆後期設橫店義市,鎮旁南江通舟楫。設市基和上、下街,鳳凰山設糧食、柴炭市場,溪灘設牲畜、絲綢、土布、竹木、蔬菜、柴炭市場,至清末,成為四周商品交換的集散中心。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設立橫店鎮。1949年,建橫店鄉。1952年12月25...
明清時江中帆檣如織,是上游江山、開化、常山、衢縣竹木柴炭等山貨水運北上的必經之地,故為大米、油料等農產品的重要集散地,為龍游比較繁華的商埠之一。清末,著名商號汪廣和,經營南北山貨及百貨等,資金雄厚,貿易有方,聞名鄉里。民國間商號肆店更加井然,較大的商行有汪隆賢鹽行、醬坊、糕餅坊、豆腐坊及布店...
村情概述 陽頭古街又稱為察陽街(路)。過去,這裡的鋪面都是木結構,布莊、魚行、旅社、診所、首飾店、國藥店、雜貨店、糕餅店、點心店……一間挨著一間;上世紀的三十年代,光是茶莊就多達9家。舊時這裡是福安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每天上午,溪對岸的山民挑著柴炭山貨匆匆地聚集這裡,換取自己需要的食鹽鹹魚、...
屋邊有一堆柴炭,拿幾塊來,生在地爐里。仰面看那草屋時,四下里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林沖道:“這屋如何過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向了一回火,覺得身上寒冷,尋思:“卻才老軍所說,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來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銀子,把花槍挑了酒葫蘆...
開柵人祖祖輩輩都剝這坡上的樺皮燒柴,日子緊的人家還剝了樹皮到缺柴火的鄰村賣錢養家餬口。對開柵人來說,那樺皮坡就是開柵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由於人們主要是在這山坡上剝取樺皮,漸漸地,人們把這山叫樺皮坡。話說有一年春天,玉皇大帝發現人間地底下的煤炭分布不均,有的地方根本沒炭。人們只好...
清至民國,橫河陳經濟繁榮,村內有東西、南北兩街,呈丁字狀結構,長約1000米,寬僅3米,商號林立,各行各業一應俱全,中醫、典當、南北貨、竹木柴炭、銅錫鐵匠、蔬菜瓜果,人丁興旺。每當集中,來此交易的商販,將狹小的老街擠得水泄不通。時年八十多歲的陳日魁老人回憶道:“我家就在古街旁。記得幼時,...
迎臘柴 106 缸缸滿 106 擔天地水 107 封井與開井 107 掛年糕 107 分香 108 封門大吉 108 捉歲婚 109 年三十夜討債與避債 109 百事大吉 109 開門爆竹 109 新歲迎神 110 拜六神 111 接三神 111 燒頭香 111 數羅漢 112 燒八寺香 113 畲族春祭 113 祭拜祖墳 114 畲族拜新年 114 兜喜神方 114 新春...
衢江自外山峰入境,原經游埠鎮東流過余麻車,令已改由洋港村東南經裘家。現游埠鎮南石灰潭和余麻車的陡岸,尚存故道遺蹟。游埠鎮的大街里,未改道前為沿江的街道。其西柴埠頭為卸運柴炭的埠頭。裘家村是南岸的沙洲。《民國湯溪縣誌》亦載,現經洋港的衢江,原是細流。變遷時間約在明代。蘭江段 在蘭谿市,...
林業用地占總面積的86.88%,產松、衫、雜木、毛竹、柴炭,尤其盛產油茶,曾有“油鄉”之稱。1985年,樟斗鄉辦企業有二輕廠、林場、礦業隊、農機站、基建隊、搬運隊、供銷經理部等,有職工58人。1985年,下壟鎮設有銀行、糧站、郵電所、貿易公司等企業。2003年以來,樟斗鎮發展油茶、花卉、甜玉米、毛竹、工業速...
設有糧食、柴炭、農副產品、小豬、禽蛋、日用小百貨、棉布、竹木等幾個專用市場。街道兩旁店鋪有中藥、縫紉、理髮、副食品、百貨、五金、建材、電器、照相、車輛修理、農具等。逢農曆二、七市日。日平均上市人數1萬餘人,市成交金額300多萬元。由於村莊地處平原,交通方便,周圍村落密集,每逢集市,山區的山地貨、...
他把契丹的賞賜全部賣掉,得來的錢都用來買柴炭,對人說:“北方嚴寒,老年人受不了,只能備著。”似乎作了在北方長住的打算。契丹主同意他返回時,他又三次上表要求留下,被拒絕後還拖了一個多月才上路,路上邊行邊歇,兩個月才出契丹境。左右不理解,問他:“別人能夠活著回去,恨不得長上翅膀,你為什麼...
八十年代在丹鳳飯店門前及酒廠路兩側遍設肉食銷貨棚(上覆塑膠瓦或石棉瓦,下支水泥銷貨台),又於陵園路口建起縣城第一個農貿市場,築有排列有序的單間供租用,並劃分肉食、蔬菜、水果、柴炭等小區。在肉食棚內設有掛肉鐵架,縣工商部門還設有復秤台等服務設施。1990年,又在丹鳳中學西側酒廠路北端新辟紫陽宮農貿...
1943—1944年,日偽期間,小涌最多人拆屋,把杉鋸成柴搬到新市變賣,由於糧荒,餓死很多人,逃荒外地增城、博羅、惠州、英德、佛崗、翁源等地。做看牛仔或嫁給人。每天食蕃著雜糧。小涌村根該無糧食,終日食蕉頭、野菜、樹皮、竹米。當時小涌村內餓死不少伯姓人們面臨這逆境,只有把兒女送往山區,尋求生路。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