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餷子

炒餷子

餷子早先是遼寧滿族人的食品特色小吃,以玉米為原料,發酵後磨成水面,經沉澱,用手工或模具製成筷頭粗細的光滑條狀,炒吃,燉吃,味道鮮美、可口。炒時一般先把叉子在涼水裡浸泡幾分鐘,拔了酸氣,接著放肉末爆鍋,拌以韭菜、蔥花等與叉子搭配,炒出來的叉子筋道、鮮嫩;燉叉子做法也有些類似,只是鍋要放湯料加以調拌,吃起來清爽潤口,自覺舒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炒餷子
  • 外文名:炒餷子
  • 類型:食品特色小吃
  • 原料:玉米為
原料發酵,磨漿過濾,晾曬,餷子製作,

原料發酵

將玉米籽粒過篩除去塵土、砂石及雜物,用清水淘洗乾淨,然後放入缸中加進清
水(水淹沒玉米3~5cm),在溫室浸泡發酵。7~8天后,玉米籽粒便發酵變酸,水面上出現白色泡沫,用於碾壓籽粒,種皮易剝皮,表明發酵好了。
炒餷子炒餷子

磨漿過濾

將發酵好的玉米從缸中撈出,用清水沖洗2~3遍,去掉酸味,刷淨水磨,裝上發酵好的玉米進行濕磨。磨下的水麵粉漿,用紗布進行過濾,濾掉玉米皮。將玉米澱粉漿放在缸中,待澄清沉澱後,去掉浮在上面的清水,就可以作為餷子面(也叫湯子面)。

晾曬

經水磨過濾後的面,可以直接做成面,也可以將面坨辧成小塊,放在平板上,在陽光下晾曬,而後爾後置於陰涼乾燥處保管。

餷子製作

它是發酵玉米澱粉面製成的麵條食品,加工方法不同於擀麵條,一般小量食用是用(湯子套)套在手指上,如果加工出售的話,可用小型絞肉機進行改裝,換上個孔片,使面從絞肉機中擠出成條狀,漏到鍋中,經開水煮熟,再挑到冷水中降溫,降溫後可直接裝盤出售,也可晾曬,乾後再出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