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炎陵客家
- 炎陵縣:原稱酃縣
- 客家人:占全縣總人口的60%
- 人口數量:14,000多人
炎陵縣原稱酃縣。客家人主要分布在縣內東、南部。沔渡、十都、石洲、壟溪、策源、水口、中村、下村、平樂等鄉鎮屬客家居地,很少有“土著”居民。十都鄉約14,000多人(1989年),只有萬、尹、龍三姓土著,約占全鄉人口1%。城...
炎陵客家語,民間稱炎陵客家話,是分布於炎陵縣一帶的一種客家語方言。炎陵客家語是炎陵縣使用人數最多,使用範圍最廣的一種方言。可以說,學會炎陵客家語,走遍炎陵都不怕。簡介 客家語最獨特的一點,是聯結了大陸各省,乃至全球各華人...
客家話方言區 客家話方言區是從廣東、福建一帶遷來,散居在廣袤的東、南片山林村寨的移民後裔。因為福建武平、汀州緊鄰廣東,故炎陵客家屬廣東梅州、韶關、興寧客家語音,並融合了當地土著人和本地話的語音特點。在幾百年間的同化融合中...
炎陵客家山歌是流傳於湖南省炎陵縣廣闊山鄉的傳統民歌,傳唱著2000餘首客家山歌。炎陵客家山歌融合了中原文明和湖湘文化、炎帝文化等諸多文化形態,其語言稍區別於其他客家地區的山歌語音,特色鮮明、豐厚獨特。炎陵縣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沔渡...
湖南炎陵 近日,湖南衛視國際頻道《印記》欄目,播出節目時長約30分鐘的紀錄片《客家山歌》。據悉,5月份該欄目組深入炎陵縣客家山村,紀錄拍攝炎陵客家山歌的原始風貌,展現當地客家文化的獨特風情。炎陵縣客家人占全縣總人口的60%以上,千...
炎陵客家藤牌陣是湖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株洲市炎陵縣。炎陵客家“藤牌陣”的最大特點是古樸、原始,表演時節奏鮮明、隊形整齊、挺胸收腹、剛勁有力,原始的舞蹈具有濃重的“武”的色彩,融戰鬥和舞蹈於...
炎陵縣艾香坊客家特色食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於2015年08月3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張立峰,公司經營範圍包括:農副產品、食品、土特產生產、加工、銷售;網上銷售農副產品、食品、土特產、水果;艾葉、水稻、大豆、筍竹、蕎頭、水果種植銷售等。
炎陵客家人還與臨近的茶陵、寧岡客家一道,於公元1840年在寧岡縣城龍江河西岸集資修建了龍江書院,供湘贛邊界山區客家子弟讀書。至1903年,炎陵縣沔渡鎮的一批客家人興建了新學學堂,設有修身、讀經、地理、國文、體操等,為縣內第一所...
田心村位於湖南省炎陵縣下村鄉,是該鄉較為偏僻的一個村莊,不過那裡山清水秀,是炎陵境內環境最為優美的山村,號稱“天然氧吧”、“世外桃源”。風景名勝 田心村境內有綠成一片海的“竹山”,有湖南第一高峰“神農峰”,紅軍血戰的...
六、客家人和炎帝陵 七、客家人的美麗家園——神農谷 八、炎陵客家人與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九、著名客家研究學者譚元亨的炎陵情結 第十二章 安仁縣、資興市、桂東縣客家 一、郴州市和郴州市客家人概況 二、安仁縣客家 三、資興市容家 ...
炎陵:初三送窮鬼 湖南炎陵客家人十分看重過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是客家人的祭灶日。這天晚上,他們把灶台刷得乾乾淨淨,將舊灶君;像取下燒掉,早晨再把新灶君像貼上。送迎灶君時,都擺置酒肉、糖果、米果等供品,並在灶前燒香、點...
長江村是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沔渡鎮下轄村,作為炎陵縣客家人聚居地,長江村離縣城不過13公里,炎睦高速公路出入口、321省道穿村而過,全村411戶1482人,貧困人口206人。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
客家,又稱客家民系,是中國廣東、福建、江西等地的漢族民系,是世界上分布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1] [346]。客家這一稱謂源於東晉南北朝時期的給客制度及唐宋時期的客戶制度 [321-322]。移民入籍者皆編入客籍,而客籍人遂稱為...
密花村,隸屬於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十都鎮。位於炎陵縣十都鎮中南部,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年均氣溫24℃左右,全村森林面積174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5%,負氧離子含量高,是避暑養生勝地。密花村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各類文化旅遊資源豐富...
香火龍,又稱客家火龍,起源於南宋淳熙年間,廣泛流傳於湖南省的郴州市汝城、株洲市的茶陵、炎陵,江西省的贛州,廣東省的韶關、河源、梅州等客家人居住區,人們用舞火龍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客家火龍經過整合與交融,已成為包容...
2011年張觀懷新著《炎陵客家》己正式由西安出版社出版發行。張觀懷, 炎陵客家人、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員、株洲市作家協會會員、炎陵文化研究會和客家聯誼會理事。長期在基層從事文秘工作,對炎陵縣客家人的狀況進行了詳盡的調查研究和資料...
“百節年為首”,炎陵客家人十分看重過年。早在過年前幾個月,人們就開始了準備。九、十月他們曬好著片、米糕片供過年油炸、炒食。冬至一到,便開始蒸酒,熏制臘肉。過年前幾天,家家戶戶做米果、做豆腐、殺豬、宰雞等,熱熱鬧鬧迎新...
人文風情 沔渡鎮95%以上居民是客家人,是名副其實的客家之鄉,也是著名的龍獅之鄉。文物古蹟 沔渡鎮境內有株洲市文物保護單位1個,即宋代君主墓。非物質文化遺產 沔渡鎮境內有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即三人龍和客家山歌。
神農谷村位於株洲市炎陵縣十都鎮。神農谷村位於神農谷景區內。神農谷幸福屋場結合當地客家文化、旅遊產業,將屋場農戶房屋打造成極具客家特色的風貌區域,重大節日開展客家文化活動,配套建設了公共照明設施、文體設施、道路“白改黑”、...
炎陵縣十都鎮是傳承炎陵縣客家文化、畲族文化、龍獅龍燈文化和紅色文化的重要名鎮,素有“龍燈藝術之鄉”的美稱。民間文藝千姿百態,畲族民歌、客家山歌廣為傳唱,龍獅、龍燈歷史悠久,“三節龍”“火星龍”以其獨特的表演風格和深厚的...
神農谷境內居民多為客家人,遇到重要節日、喜慶活動時,客家人會以篝火晚會的形式,用客家山歌、“三人龍”、單人舞獅等表演待客,其中農家山歌與“三人龍”均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風土人情 神農谷(桃源洞)很早即有居民生活,傳說炎帝...
公園境內有居民70多戶300多人,祖籍多為江西和廣東,至今仍保留著濃郁的客家文化和習俗。古老仙的傳說 桃源洞村海拔1100米的山崖上,有一座廟宇名叫古老仙。這裡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傳說在嘉慶年間,桃源洞村一天時間竟來了兩批遠道而來...
客家方言集中在贛南,另外贛西北的銅鼓一帶也說客家話。贛北的九江、瑞昌說江淮官話。贛南的贛州市區和信豐縣城說西南官話,是處於客家話中的兩個方言島。贛東北的上饒、玉山、廣豐說吳語,與浙江一帶的廣大吳語區相連。贛北偏東的浮梁...
銅鼓客語(別名:客家語銅鼓片)是漢語客家語的一個支系,主要分布在中國江西省西北部及湖南省東部地區。對於客家語的劃分一般有兩個版本,而此片在這兩個版本的名稱分別為銅鼓片和銅桂片,所涉及的方言點也不同,其中於銅桂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