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灰鴨體長37-47厘米,翼展60-67厘米,雄性體重395-670克,雌性體重350-602克。是一種外觀具有灰青色羽毛的棕色鴨。兩性相似。頭較大,脖子短而纖細,本體羽毛大部分都有蒼白的邊緣,呈模糊的鱗片狀或斑駁圖案。羽毛斑駁,具深棕色和黑色斑紋。翅膀上間雜著的白色並有青銅綠色
翼鏡,在飛行過程中可以明顯看到。雄鴨和雌鴨同是灰青色,淺灰色面頰,下巴和頸部。只是雄鴨的頭頂灰色較雌鴨亮且深,雖然兩性外觀相似,但雌性通常稍微小一些,羽毛也略微蒼白。雌鴨的頭頂是板栗青色,脖子的顏色淺,臉也更為蒼白。幼鴨比成鴨的羽色更淺一些,特別是頭部。
棲息環境
繁殖期主要棲息在開闊、水生植物茂盛且少干擾的中小型湖泊和各種水塘中,非繁殖期棲息在開闊的大型湖泊、江河、河口、港灣、沙洲、沼澤和沿海地帶。
生活習性
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冬季和遷徙季節亦集成10餘只至數十隻的大群。性膽怯而機警,白天多在開闊的湖面、江河,沙洲或湖心島上休息和游泳,清晨和黃昏才飛到附近農田或游至水邊淺水處覓食。飛行靈活迅速,常伴隨著低沉而帶顫音的叫聲。在水面起飛甚為靈巧,有時沖天直上,有時扇動兩翅在水面掠過一段距離後才從水中升起。游泳亦很好,但在陸地上行走時顯得有些笨拙。
活動多選擇在水邊沼澤地區的野草叢間。主要漂浮在水面上,在水下獲得食物,以植物為主食,有時也吃動物性食物。鴨腳趾間有蹼,但很少潛水,游泳時尾露出水面,善於在水中覓食、戲水和求偶交配。喜歡乾淨,常在水中和陸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主要以水藻、水生植物嫩葉、種子、草子、草葉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到農田覓食稻穀和幼苗,偶爾也吃軟體動物、甲殼類和水生昆蟲等小型無脊椎動物。覓食時間多在黃昏和清晨。
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大利亞、印尼、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萬那杜。
可能滅絕:索羅門群島。
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應地區而定,通常在7-10月,在紐西蘭是9-11月。營巢於湖泊、河流、水庫、池塘等水域岸邊草叢中地上,或在蘆葦灘或蒲草中。營巢環境極為多樣。巢用乾草莖、蒲草和苔蘚構成。用植物草莖營建成一個碗狀形巢,鳥巢高於附近的水澤,隱蔽於水草叢中。每次產約7-8枚卵,孵化時間25-31天。幼鳥55天離巢,通常由雌鴨單獨孵化,孵化後依然由雌鴨照顧,小鴨跟隨雌鴨身後覓食。成長到第八周時小鴨的眼睛變成紅色。一年後性成熟,能夠繁殖。卵呈光亮的淡黃色。
亞種分化
曾經被劃分為
爪哇灰鴨的一個亞種,2008年經過
國際鳥盟重新界定,灰鴨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物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