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翅噪鶥

灰翅噪鶥

灰翅噪鶥(學名:Garrulax cineraceus)中型鳥類,體長21~25厘米。額黑色,頭頂黑或灰色,眼先、臉白色。上體橄欖褐至棕褐色,尾和內側飛羽具窄的白色端斑和寬闊的黑色亞端斑,外側初級飛羽外翈藍灰色或灰色,顴紋黑色。下體多為淺棕色;嘴、腳黃色。

成對或結小群活動於次生灌叢及竹叢,有時於近村莊處。多種悅耳的低聲叫;告警叫聲似鶇,鳴聲為響亮的diu~diuuid聲。

基本介紹

形態描述,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生長繁殖,地理分布,種群現狀,亞種分化,保護級別,

形態描述

雌雄羽色相似。前額、頭和後頸黑色,或前額黑色、頭頂至後頸暗灰色(老鳥亦變為黑色),眉紋淡栗色或橄欖棕色,眼先、頰和耳羽基部白色或灰白色沾棕,耳羽後部棕或栗色,顴紋黑色。上體橄欖褐色或橄欖灰色,腰部沾棕色;翅上內側覆羽與背同色,小覆羽內翈褐色,外翈灰色,初級覆羽黑色;最外側7枚初級飛羽飛翈藍灰色,內翈黑色,其餘飛羽橄欖褐色具寬闊的黑色次端斑和窄的白色端斑。尾羽橄欖褐色亦具寬闊的黑色亞端斑和窄的白色端斑,白色端斑從中央尾羽向外側尾羽逐漸擴大。頦白色或灰白色,喉、胸至上腹灰褐色沾葡萄紅色或淡葡萄灰色,尤以胸部較灰或棕黃沾葡萄色,喉具細的黑色羽乾紋,兩脅銹褐色或橄欖褐色,下腹淡棕色,尾下覆羽棕褐色。
虹膜褐色或淡褐色,上嘴暗褐色,下嘴黃色,腳黃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44~57g,♀45~55g;體長♂220~248mm,♀210~244mm;嘴峰♂17~22mm,♀18~21 mm;翅♂82~91mm,♀81~90mm;尾♂101~116mm,♀95~113mm;跗蹠♂32~39mm,♀32~39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600~2600米的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竹林和灌木林等各類森林中。

生活習性

常成對或成3~5隻的小群,一般活動在林下灌叢和竹叢間,有時也在林下地上落葉層上活動和覓食。
遷徙:留鳥。
食性: 主要以天牛、甲蟲毛蟲螻蛄螞蟻等昆蟲為食。此外也吃甲殼動物和多足綱動物。植物性食物主要為植物果實、種子和草子等。

生長繁殖

繁殖期4~6月。營巢於小樹和苦竹枝杈間,兩巢距地高分別為0.8米和1.5米。巢呈碗狀,外層用草莖、藤條和細枝編成,結構較為粗糙,內層由較細的草莖、草根、樹根和絲等材料構成。巢的大小為外徑10.6~15.0厘米,內徑7~7.5厘米,高6厘米,深4~4.5厘米。每窩產卵2~4枚,卵天藍色、光滑無斑,卵為卵圓形,大小為25~28.5mm×17.5~20mm。

地理分布

原生種分布地:中國、印度、緬甸。
灰翅噪鶥地理分布灰翅噪鶥地理分布
在中國主要分布於甘肅西南部、陝西南部、山西文水以南、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各省,東至江蘇、浙江、福建,南到廣東香港、廣西,西至雲南西部、四川、貴州和西藏東部以及昌都等地。

種群現狀

全球種群未量化。在緬甸屬不常見鳥種,相關記錄較少,印度是否還存在有待進一步確認(del Hoyoet al. 2007)。各國種群數估算如下:中國約100~10,000繁殖對;日本少於10,000繁殖對(Brazil 2009)。灰翅噪鶥在中國分布較廣,種群數量亦較普遍。

亞種分化

灰翅噪鶥(3亞種)
序號中文名學名命名人及年代
01
灰翅噪鶥指名亞種
Garrulax cineraceus cineraceus
Godwin-Austen,1874
02
灰翅噪鶥西南亞種
Garrulax cineraceus strenua
Deignan,1957
03
Garrulax cineraceus cinereiceps
Styan,1887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12年評估。
該物種已列入中國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註:第485項 灰翅噪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