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原雞

灰原雞

灰原雞(學名:Gallus sonneratii):體長約80厘米,體重705-1136克。是原雞的其中的一種。顧名思義,身上帶有灰褐色花紋。雄雞有冠,雌雞冠小,與家雞長相所差無幾。與家雞相比,原雞的腳要短一些,但翅膀比家雞發達,頸部從深灰色到黑色,黃色和白色的條紋。灰原雞是一個漂亮的彩色鳥, 這些鳥的雞冠輕微凹陷,呈現深紅色,鋸齒數目很多但非常短。

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熱帶林區邊緣。晨昏時在林緣的山坡耕地、草地上覓食昆蟲、穀物,也在林下啄食嫩草、嫩芽和植物的果實。遇到危險時會飛,可飛數百米遠。但更多是奔跑到灌叢和岩石上躲避。分布於印度和喜馬拉雅山脈南坡的山腳下。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灰原雞體長約80厘米,體重705-1136克。與家雞相比,原雞的腳要短一些,但翅膀比家雞發達,頸部從深灰色到黑色,黃色和白色的條紋。灰原雞是一個漂亮的彩色鳥, 這些鳥的雞冠輕微凹陷,呈現深紅色,鋸齒數目很多但非常短。臉頰裸露,喉部有兩個肉垂。長長的脖子上的羽毛顏色由黃色和黑色組成美麗的斑紋,一直披到後背。
雄雞以其羽毛的結構而聞名,這種羽毛的結構明顯不同於其他的以植物為食的雉科類雞。在繁殖期,背部和雙翼的羽軸處的羽毛明亮輝煌。 在中等長度和極限處變寬,形成類似於閃爍發光的羽毛面,羽毛類似鑲嵌在上面。胸部的羽毛由黑色和白色組成,具棱和細緻清晰的邊緣。灰原雞的尾巴的羽毛和翅膀下端的羽毛,都是灰黑色的,呈現金屬光澤。

棲息環境

灰原雞棲息於多種環境,海拔2400米以上的山區。從乾燥的次生落葉林到濕潤的常綠林地,也生活在竹林混雜的叢林中,在村莊的邊緣,在耕地附近,在被遺棄的荒地和被忽視的種植園中最常見。該物種經常出現在低山間斷面的山丘上。在印度南部,可以在海岸附近找到。喜歡覆蓋著短草的灌叢,小樹和散落在草地的大葉胡楊林。

生活習性

灰原雞像熱帶地區的許多野雞一樣,只在早上和晚上搜尋食物。在最熱的時候躲在森林裡面。然而,在陰天會全天活動。這種雞不是非常合群,一般獨自覓食,也以成對或不超過5隻的小家庭活動。
飲食多樣化,包括栽培植物的種子、嫩草、樹木的嫩梢、塊莖、漿果、無花果、竹子;也吃昆蟲,特別是蚱蜢和白蟻,以及小型爬行動物。在被燒毀後的田野里,特別喜歡尋覓剛生長出的嫩而多汁的草芽。在尋找食物時,雄雞經常冒著足夠的風險遠離樹冠,但在危險顯露跡象中,它們會在厚厚的草叢中奔跑和短距離飛行。

分布範圍

該物種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島,延伸到古吉拉特邦,中央邦和南拉賈斯坦邦。也生存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山腳下叢林中,在阿拉瓦利山脈(Aravalli range)與紅原雞發生重疊地區。但大部分範圍不重疊。
灰原雞分布圖灰原雞分布圖

繁殖方式

灰原雞在第二年年底達到性成熟,這隻年輕的雄雞整個季節通常會和一隻雌雞在一起。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會在一年中並不限於與一隻母雞交配。像大多數野雄雞一樣,灰原雞擁有高度的領地意識。從10月或11月到5月,歌季比實際繁殖季節要長。灰原雞棲息在樹林裡,清晨和有月亮的夜間發出嘈雜的聲響。
繁殖季節特別長,與雄雞繁殖期換羽毛的時期相吻合。在2-5期間,活動量非常大,由於分布的範圍廣,繁殖期也不相同。在一些地區可能在10月開始築巢,在印度最南端的喀拉拉邦特拉凡科爾是7-8月築巢。這些巢被放在一個矮小的窪地里,在一個灌木叢或竹林的樹蔭下,很少在築在死樹或樹樁上。雌雞每窩產3-5枚卵。但有一些巢可能多達7枚卵,也許這個結果是兩隻母雞共同努力產下的組合。孵化期20-21天。雛雞一旦孵化出來,雄雞就會回到巢里,積極地參預餵養雛雞。
小雞早成性,孵化後不久即可飛行。但是,在到達這個階段之前,它們會繼續學習,爬上灌木叢,跳起翅膀飛一小段距離,然後落到地上。在此期間,雌雞和它的小雞之間的互動行為與家禽的行為並不相同。幼雞與父母在一起,直到它們長出成年羽毛,有時甚至更多。第一年的雄雞不育。它們只有在第二年後才能獲得所有成年羽毛並達到性成熟。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