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科學家是如何工作的》是2024年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箭科學家是如何工作的
- 作者:力箭一號研製團隊編寫,顧璐琰、任偉、楊司揚 著
- 出版時間:2024年9月
- 出版社:中國婦女出版社
- ISBN:9787512723252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火箭科學家是如何工作的》是2024年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火箭科學家是如何工作的》是2024年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火箭科學家的口述和火箭發射時的獨家現場圖片,真實、完整且專業地呈現了我國商業航天主力火箭之一的力箭一號研製、發射全流程的故事,給讀者一場精彩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火箭發射之旅,同時為青少年讀者揭開火箭各個子系統如航電系統、控制...
1958年秋,中國科學院組建衛星研製機構,楊南生被委任為1001設計院負責人之一,負責運載火箭的設計;同年11月,該院南遷上海組成中國科學院上海機電設計院,楊南生任副院長。1964年8月,到四川瀘州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四分院(今航空航天工業部第四研究院)任副院長,擔任固體火箭發動機研製的技術領導工作。1983年3月...
任務火箭指揮 ;2016年參加重型運載火箭攻關任務;2017年擔任重型運載火箭副總師;2020年調任某型載人運載火箭 總設計師 ,同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 院士 。容易長期從事運載火箭的 研製工作 。人物經歷 1978年10月,容易出生於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1年,保送進入恩施市第一中學,同時擔任班長和學生會主席...
張智,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型號總設計師,研究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九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人物生平 1987年,張智被分配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作。1990年,張智開始從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預先研究工作。1992年,張智承擔長征二號F火箭逃逸系統的總體研製工作。2008年...
那么,如何讓火箭噴射光子呢?即如何在火箭發動機中產生光子,然後向後噴射呢?早在20世紀50年代奧地利科學家尤金·桑格爾就提出了光子火箭的構想。在反物質火箭中,正反物質相遇時雙雙湮滅,除釋放熱能外還放出的光子,反物質火箭只利用了湮滅反應放出的熱能。那么,它放出光子,不正是光子火箭所需要的動力能源嗎?桑...
1995年10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20世紀60年代,朱森元參加了"兩彈結合"運載火箭的主發動機研製,完成了管內流動沸騰換熱的臨界熱流和超臨界換熱的課題研究。參加了各種近程、中程和洲際飛彈上用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工作。20世紀70年代後期,朱森元負責研製長征三號運載火箭...
現代火箭可用作快速遠距離運送工具,如作為探空、發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的運載工具,以及其他飛行器的助推器等。如用於投送作戰用的戰鬥部(彈頭),便構成火箭武器。火箭是(截止2009年)唯一能使物體達到宇宙速度、克服或擺脫地球引力,進入宇宙空間的運載工具,而火箭的速度是由火箭發動機工作獲得的。火箭發射...
那時的飛火炮和現代的火焰噴射器相似,是一種原始的火箭武器。北宋後期,在民間盛行的煙火戲中,人們利用火藥燃氣的反作用力,製成了能夠高飛和升空的“流星”(或稱“起火”)、“爆竹”為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從工作原理看,流星、爆竹已具有火箭的特點。公元12世紀後,原始的火箭經過改進後,廣泛地用於軍事。到...
力爭在12年內使中國噴氣和火箭技術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並接近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水平以滿足國防的需要。1956年5月10日,聶榮臻元帥提出《關於建立中國飛彈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並且建議“航空工業委員會”下設立飛彈管理局,錢學森任總工程師;建議成立飛彈研究院,錢學森任院長。錢學森很快受命負責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飛彈...
研究小組設計火箭飛船所達到的 33%光速有顯著的提高。arXiv 網站的部落格解釋稱,像這樣的反物質火箭飛船可以使用磁場偏移帶電粒子形成一種 “湮滅” 現象。因此,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如何有效地用磁場引導這些微粒偏離引擎噴口。 當反物質與世界中的 “正物質” 混合接觸 時,會在瞬間發生爆炸,反物質和正物質變成光子...
由此看來,在不遠將來有望實現的要數核動力火箭,目前多家科研機構正在研發太空核聚變技術,只需要短時間的工作就能獲得強大的能量,並使飛船以高速進行飛行。科學家還提出了一項新型核動力飛船,通過小當量的核爆產生核脈衝推力,美國宇航局曾經研究過這種空間推進技術,但由於禁止核試條約出台後就中止了研究。類似的...
傑克·帕森斯(Jack Parsons),美國火箭科學家。世界上第一種複合火箭燃料的研製者,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聯合創始人之一。人物生平 1914年出生於美國的帕薩迪納。雖然從小父母就離異,但跟著極度寵溺自己的母親,帕森斯也過得極好。再加上外祖父母家非常有錢,他仍是富人家的公子哥,童年一直活在僕人的簇擁...
作為一名設計人員和科研管理者,弗拉基米爾_烏特金直接參加了現代運載火箭和太空飛行器的設計和建造工作。這首先包括蘇聯戰略火箭軍裝備的、使蘇聯能夠在核力量上與美國相抗衡的四種戰略飛彈。因此,烏特金理所當然地在蘇聯火箭製造業的傑出代表中占有一席之地。專家指出,在這些傑出的代表中,首屈一指的當數謝爾蓋_科羅廖夫...
雖然他的工作是革命性的,但是他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很少得到公眾的支持。報界時而嘲笑他的航天理論。死後幾年,太空時代的黎明到來,他被認為是現代火箭之父。他不僅認識到火箭對大氣研究,彈道飛彈和太空旅行的潛力,而且是第一個科學研究,設計和建造實施這些想法所需的火箭的人。1945年,戈達德得知自己罹患喉癌,1945...
戚發軔,1933年4月26日出生於遼寧省復縣(現遼寧省瓦房店市),空間技術專家,神舟飛船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顧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1957年戚發軔從北京航空學院飛機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作。1967年調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從事...
NASA用以下的話來形容馮·布勞恩:“無庸置疑的,他是史上最偉大的火箭科學家。他最大成就是在擔任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總指揮時,主持土星5號的研發,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達成人類登入月球的壯舉。”人物生平 早年 1912年3月23日馮·布勞恩出生於德國的東普魯士維爾西茨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馬格努斯·F·馮·...
此次展覽運用了“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的工作成果,展覽詳細介紹梁思禮院士的生平事跡,通過近三百件手稿、檔案、書信、圖片、證書等珍貴資料,生動展現他的一生;展覽展示梁思禮院士在火箭、飛彈控制系統領域作出的貢獻,體現在中國航天事業的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中,也體現了梁思禮院士愛國、創新、...
陶成道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火箭向太空搏擊的英雄。他的努力雖然失敗了,但他藉助火箭推力升空的創想是世界上第一個,因此他被世界公認為“真正的航天始祖”。為了紀念世界航天始祖陶成道,世界科學家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火山命名為“萬戶山”。費奧多西耶夫和西亞列夫 前蘇聯兩位火箭學家費奧多西耶夫和西亞列夫也在他們的...
1938年他在維也納工程軍院從事火箭研究,自費設定了火箭試驗場。1940年在德勒斯登大學研製液體火箭的燃料泵,但他的主要興趣在固體火箭方面,並於同年加入德國籍。成為火箭專家 1941年,赫爾曼·奧伯特到佩內明德研究中心參與V-2火箭(見V-2工程)的研製工作,並制定了A-9和A-10多級火箭計畫,打算從海上攻擊美國...
於20世紀20年代末結識齊奧爾科夫斯基,有志於火箭研製。1932年他領導噴氣推進研究小組開始研製液體火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作為總設計師領導近程和中近程彈道飛彈的研製工作。還利用彈道飛彈改裝成探空火箭。1956年又將P-7彈道飛彈改裝成“衛星”號運載火箭,使蘇聯成功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他的領導下又...
在他領導下,開創了利用氣象火箭和探空火箭進行高空探測的研究,探索了衛星發展方向,籌建了環境模擬實驗室和開展遙測、跟蹤技術研究,組建了空間科學技術隊伍。1964年,根據國內運載工具的發展,他提出了開展人造地球衛星研製工作的建議。他對中國衛星系列發展規劃和具體探測方案的制定,對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返回式...
決心製造火箭的大學生 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製造火箭 不穿軍裝的雇員 進駐佩內明德 給希特勒上課 闖過難關研製V-2 被納粹逮捕 成果被用於戰爭 策劃向美國投降 做了美國的和平俘虜 融入美國 終於來到美國 美國開始了火箭研究工作 輝煌的航天憧憬 在亨茨維爾的新貢獻 研製“丘比特”飛彈 火箭科學家的壓力 走向成熟 成功的...
如果按常規處理,他們先要把衛星從火箭上吊下來,從發射陣地轉到技術陣地,然後把裝在計算機接口箱上的照相機取下,拆開接口箱密封板,最後才能更換那塊出問題的電路板。但這是個“大手術”,需花費一個星期的時間不說,裝卸衛星上的重要部件還可能改變衛星的某些性能參數,造成無法預想的後果。但時間是不可逾越的“...
當時火箭發動機的推進力遠比今天弱,羅森小組只得把衛星的體積做得小一點,除了圍繞地球運行外,它還得保持自身穩定,抵禦地球、太陽以及月亮對它的吸引力,堅守自己的崗位。羅森小組令衛星始終朝向地面天線,同時保持11067公里的時速,以便與地球的轉動同步。他們設計出了與同步通信衛星相匹配的拋物面天線,還設計了能將...
1986年2月20日,蘇聯第三代空間站“和平”號由“質子”號運載火箭送入近地軌道,其重量達123噸,工作容積400立方米,由工作艙、過渡艙和服務艙三部分組成。它是目前壽命最長的空間站。1994-1995年,俄羅斯的太空人波利亞科夫在和平號空間站上連續停留438天,成為在太空時間呆得最長的太空人;而美國的露西德於1996...
1978年11月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後在華中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分別獲工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學位;先後在航天工業部北京遙測技術研究所從事運載火箭、衛星測控通信科研工作,任工程組長、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副所長;任航天工業總公司建華儀器廠廠長;任國防科技工業委員會科技司副司長、司長,兼國家國防...
2005年12月25日,正是聖誕節,當天下午記者在省科技館見到王阿蓮時,她正和一群孩子津津有味地觀看“神六”火箭的模擬發射場景,“前陣子24小時圍著火星轉,‘神六’的事還是聽同事說的。”王阿蓮用一口純正的京腔笑著向記者解釋,“我這個人啊,什麼都好奇。”王阿蓮博士是1975年畢業於山大光學系的校友,是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