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後混凝土性能恢復促進技術研究

火災後混凝土性能恢復促進技術研究

《火災後混凝土性能恢復促進技術研究》是依託中國礦業大學,由李慶濤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災後混凝土性能恢復促進技術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慶濤
  • 依託單位:中國礦業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火災對混凝土的性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通過恢復促進技術使火災後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完全或者大部分得到恢復的修複方法,對火災後混凝土結構的修復加固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本項目以火災後的混凝土為對象,研究火災後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彈性模量、中性化抵抗性、氯離子滲透抵抗性等性能的恢復規律及其影響因素。對申請者在日本所開發的高滲透性無機質混凝土促進劑進一步深入研究,採用現代分析技術,分析促進恢復的機理,改良促進劑的性能,針對遭受不同火災溫度、滅火方式的混凝土開發出相應修復能力的促進劑,提高受火後混凝土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恢復率,得到火災後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的促進恢復預測模型,進而開發火災後混凝土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恢復促進技術。.項目的預期成果將揭示火災後混凝土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恢復機理和規律,開發能夠促進火災後混凝土性能恢復的新技術,為火災後混凝土的修復技術提供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我國建築火災發生數量以及直接經濟損失、死亡人數等呈現上升的趨勢,火災所造成的損失也日益嚴重。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高溫下混凝土材料性能的變化使結構的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嚴重下降,因此,我們要不斷研究火災後建築物的修復加固技術,提高災後建築物的再利用率。 本項目以火災後的混凝土為對象,研究了火災後不同種類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彈性模量、中性化抵抗性、氯離子滲透抵抗性等性能的恢復規律及其影響因素。採用現代分析技術,分析了促進混凝土性能恢復的機理。開發了混凝土性能促進劑,有效提高了受高溫後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彈性模量、抗碳化性能及抗氯離子滲透性能。 通過對不同強度等級(C35,C40,C45,C60)的混凝土及不同材料的混凝土的加熱試驗,研究不同火災溫度(200、300、400、500、600、700℃)、火災後的再養護時間(30天、60天和90天)、冷卻方式(自然冷卻、噴水冷卻)對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抗壓強度、彈性模量)和耐久性能(中性化抵抗性、氯離子滲透抵抗性)恢復程度的影響,受400℃以下高溫後混凝土的耐久性明顯下降需要引起重視。 結果表明,發現修復劑的使用能夠大幅明顯提高受600℃以下高溫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與未使用修復劑的混凝土相比,使用修復劑可以使受600℃高溫後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提高13%以上,可以使受600℃高溫後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降低9mm。火災溫度及冷卻方式對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恢復的最大,對於受700℃高溫後的混凝土無論噴水冷卻還是自然冷卻,其耐久性能都無法得到恢復,即使使用修復劑也無法提高其抗碳化性能。 項目的成果揭了示火災後混凝土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恢復機理和規律,開發了能夠促進火災後混凝土性能恢復的新技術,為火災後混凝土的修復技術提供理論依據。火災後混凝土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火災後的混凝土促進恢復技術經過加固或修復能夠部分恢復其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能節省大量的社會資源,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