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流球

火流球,又叫火流星,是平山一些村鎮廟會或節日期間舉行的一個傳統慶祝方式之一,在平山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中保留最好的地方當屬平山縣北冶鄉的北冶村和咂杜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流球
  • 別名:火流星
製作和使用方法,發展歷史,繼承人,現狀,

製作和使用方法

一根結實的繩子,兩頭分別栓上用鐵絲網做成的鐵籠子,在鐵籠子裡面裝上木碳,再加上火炭,等甩起來以後,藉助風,火炭燃著木炭,最後形成火球,因耍起來以後速度較快,看似天空划過的流星,所以北冶鄉人稱之為火流星。

發展歷史

在北冶鄉當地,火流球最盛大的表演時間一般在每年的正月二十,此日為當地的廟會,要敬送火神爺。白天,廟會期間火流球的作用就是用來打開場,一人拿火流球站一開闊地開始耍,使場子形成一個大圓,然後其他的武場文場再進圈內依次進行表演。到了晚上,便是最紅火熱鬧也是最好看的耍火流球送火神的時間,因為在白天耍起火流球視覺效果看起來不是特別明顯。活動開始後,先是眾人擂大鼓走於最前,然後火流球緊跟其後,在村內街道上邊走邊耍,耍火流球無需任何伴奏音樂。用火流球開道後,後面就是送火神,它的形式非常講究,砍一碗口粗細的大樹枝,上面的小樹枝都不要去掉,在小樹枝上面繫上小炮和小鞭,小炮是當地人自製的,震懾性不大,所以無任何危險。然後,就是主角上場,一人裝扮成孫臏的模樣,頭系紅綢,甩髮,大背靠,然後站於大樹枝之上,四周七八人穿兵將服飾用做好的大木架將大樹枝抬起,跟著火流球開好的大道奔跑。跑的同時點著小樹枝上面的小炮和小鞭,並且人站在樹枝上不能掉下來,場面很是壯觀。

繼承人

劉雙廷,北冶鄉北冶村人,現年58歲,是耍火流星的繼承人之一,二十歲左右開始跟隨當村七十多歲老師傅王錄學習耍火琉流星,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年。其師父王錄,耍火流星的技藝精湛,能將火流星耍的出神入化,並且花樣眾多,有時火流星以水碗代替,在耍時水碗在空中上下左右相互穿行,滿碗的水則不會灑落一滴,甚是好看。遺憾的是早已離世,如活著當一百多歲了。

現狀

火流球活動在北冶鄉較為盛大、莊重,去其它地方參加廟會則略微簡單一些,就是只耍火流球開場或助興。縣城每年正月初十的廟會他們也都會去參加,參加的人數多少不定,最多時近達300多人。當年遺留下來的火流球,現在還能找到的已經是少之又少,並且會耍火流球的人也越來越少,古老的文化遺產急待我們去珍藏和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