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甸傣族鄉

灣甸傣族鄉

灣甸傣族鄉位於昌寧縣西南部,距縣城79公里,處兩市三縣結合部。國土面積314平方公里。轄5個村民委員會,50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傣、回、苗、彝等14種民族,是全縣3個民族鄉之一。現有農戶3056戶,有鄉村人口13458人,其中農業人口12679人,勞動力842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361人。

2019年7月24日,灣甸傣族鄉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灣甸傣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昌寧縣西南部
  • 電話區號:0875
  • 面積:314平方公里
  • 人口:13458人
  • 車牌代碼:雲M
位置境域,經濟發展,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人文地理,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旅遊開發,地圖信息,

位置境域

地理位置為東經99度18分至28分,北緯24度20分至37分。東與更戛鄉接壤;南以鎮康河為界;西與施甸縣連線;北與雞飛鄉相連;海拔608米至2056米,年平均氣溫22.3度,年降雨量1100毫米,森林覆蓋率62%,常年基本無霜,屬低熱河谷立體氣候,素有“天然溫室”之稱。整個地形呈北高南低走向的狹長壩子,枯柯河自北向南穿境流過,界牌山居中將整個壩子截為上甸和下甸兩大部分。

經濟發展

耕地主要集中在枯柯河東西兩岸,沿河從小街子至大城。適宜種植甘蔗、茉莉花、玉蘭花、反季蔬菜、香料煙、熱帶優質林果、桑和早、中、晚三季水稻。有耕地面積31463畝,人均耕地2.48畝,林地278301.8畝。2010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95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92元。該鄉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灣甸傣族鄉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集鎮有路燈。鄉內水利設施主要有:芒回水庫、上東溝、下東溝、三·七溝、新村溝,集鎮供水主要以灣甸自來水公司配供。電力設施:35kv變電站1所,5個行政村全部開通10kv輸電線路,自然村全部通電。道路交通設施:全長56km的卡灣縣際柏油路穿境而過,上甸至大城15km彈石路,下甸至芒回9km彈石路;建有姚關河大橋、大花橋、章東河橋、芒膽河橋、弄戛河橋、永甸大橋、小街子大橋、新城鐵索橋;全鄉所有自然村都通公路。通訊設施:駐有電信所1個,5個行政村都實現光纜化,通電話的自然村37個;建有移動聯通小靈通、致富通信號塔9座,鄉域內通訊十分方便。電視設施:駐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管理站1個,行政村開通閉路電視4個,有線電視用戶達1500多戶;有線電視網路覆蓋區外建有衛星地面接收機2200多戶,電視覆蓋率達88.75%。鄉內建有車站1個、農貿市場3個、金融服務網點2個、白糖廠1個、水泥廠1個、煤礦1個。灣甸靈泉水廠、傣安磚廠、源茂公司、豐泉彩板瓦廠、灣甸自來水公司、興農公司、興茂公司、鑫龍公司、彩虹大酒店、金龍賓館、灣甸果蔬公司相繼在灣甸落戶。全鄉共擁有汽車85輛,農用運輸車88輛,拖拉機222輛,機車3084輛。全鄉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626.3畝,有效灌溉率為65.1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9654.0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7畝。 到2010年底,全鄉建有沼氣池農戶52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777戶;建有小水窖2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83戶。全鄉有3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1個自然村已通有線電視;有3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鄉農戶住房以磚混、磚木、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65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5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17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3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油路油路

農村經濟

該鄉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57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274.43萬元,占總收入的65.53%;畜牧業收入1275.99萬元,占總收入的13.3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900頭,出欄肉牛977頭,出欄肉羊1485頭);漁業收入36.32萬元,占總收入的0.38%;林業收入316.5萬元,占總收入的3.31%;第二、三產業收入1127.16萬元,占總收入的11.77%;工資性收入69.48萬元,占總收入的0.73%。農民人均純收入389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和二、三產業等為主。全鄉外出務工收入53.7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67人(占勞動力的2.93%),在省內務工150人,到省外務工117人。
農貿市場農貿市場

特色產業

灣甸,是滇西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屬低熱河谷立體氣候,常年基本無霜,氣候較炎熱,素有“天然溫室”之稱。境內耕地大多分布在枯柯河東西兩岸,沿河從小街子至大城,土壤屬淤積型紅壤混合質。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地資源,為發展各項產業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一是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的發展理念,相繼大規模發展種植了以大辣椒、苦瓜茄子四季豆為主的冬早蔬菜,全鄉蔬菜種植面積已達17459畝,蔬菜產業已成為灣甸的一大亮點。其次是在鞏固好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推廣種植香料煙,香料煙產業在灣甸已從無到有,種植面積已由2006年的557畝發展到3735畝。另就是加大甘蔗種植力度,使甘蔗產業穩中有增,種植面積已達40000畝,預計農業產量可達16萬噸,創歷史新高。再就是擴大西瓜種植規模,提高優質品率,增強市場競爭力,使西瓜種植面積連年保持在2000畝以上。
大棚苦瓜大棚苦瓜

人口衛生

解放前,灣甸是個“瘴癘之區”(指亞帶流行的潮濕地區惡性瘧疾等傳染病)。《永昌府志》載:“灣甸州每六月瘴毒熾盛,水不可涉。有黑泉色黯淡。漲時,鳥飛過輒落。”“在灣甸州南,每歲至六月,水自土出,人馬近之則病,飲之則死,土人用氈水久之,取出可殺人”。解放後,醫療隊進鄉防疫治病,解放前流行的瘧疾、痢疾、天花、霍亂、傷寒等病症基本控制,人民健康、生產發展。該鄉現有農戶3813戶,共有鄉村人口14219人,其中:男性7109人,女性7110人。其中農業人口13345人,勞動力9128人。該鄉以漢族為主(是漢、傣族混居地),其中:漢族9805人,傣族3445人,彝族720人,其他民族249人。
芒回村衛生所芒回村衛生所
有鄉醫院1個,病床21張,村級衛生所5個。到2010年底,全鄉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023人,參合率達97.59%;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02人,占人口總數的2.36%;享受低保891人,占人口總數的6.68%。

文化教育

灣甸鄉有電影、電視、廣播等設施。建有中學1所,在校生528人;鄉完小5個,在校生1075人。鄉村人口中按教育程度分:大專及以上89人,占人口總數的0.69%;中學文化4241人,占人口總數的32.74%;國小文化6809人,占人口總數的52.56%;未上學人數1815人,占人口總數的14.01%。在傣族大寨中的緬寺內還普及傣文,由緬寺長老、佛爺任教,多以佛經為主。
閱讀經書閱讀經書

人文地理

灣甸,古稱“勐啞”,傣語。勐,地方或壩子之意;啞,兩河(姚關河、卡斯河)相匯之意。地形巧合的是:上甸為姚關河與卡斯河匯入地,下甸為鎮康河與灣甸河匯入地。“勐啞”反映出地形特徵。
唐代時,蠻名稱“細賧”,意為小壩子或盆地。元代時,稱灣甸,“灣”,河流彎曲之意,“甸”,古代指郊外的地方,元時稱小於縣級政區的區地或壩子、盆地為甸。
寨心標誌寨心標誌
勐啞,傣語自稱,即上甸之意。勐哈,傣族自稱,即下甸之意。
灣甸,系漢語,因傣族聚居,置灣甸傣族鄉。
灣甸鄉境兩邊高山坡地,山麓之間為狹長河谷壩區,壩區中部橫一界牌山,海拔1103米,自然地把灣甸壩為為上甸、下甸。鄉境最高海拔為薄刀山,海拔2056米;最低海拔為灣甸河與鎮康河匯合處,海拔608米。鄉域平面似成人頭部側面,眼、鼻、臉部明顯,經絡清晰。
灣甸鄉交通便利,資源配置條件優越,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速度快,人民安居樂業。近幾年來,灣甸鄉借西部大開發的優勢,真抓實幹,在農業結構調整、畜牧業發展上闖出了一條具有灣甸特色的新路。
潑水節潑水節

社會保障

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收入分配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關係到維護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關係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因此,灣甸鄉十分重視農村社會保障工作,參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等保障、保險工作得到穩步推進。2008年全鄉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94人,占人口總數的2.18%;享受低保638人,占人口總數的4.7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11630人,占人口總數的91.73%。

歷史文化

灣甸這片有著八百多年歷史的熾熱土地,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集傣族少乘佛教文化、回族清真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及各族節日文化的精華於一體,潑水節、火把節、打鞦韆、打陀螺、婚嫁中的搶親,勞作中的對歌是傣鄉的一朵奇葩。

旅遊開發

灣甸傣族鄉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民族鄉,按原始風貌對村寨進行保護開發,弘揚民族文化,豐富內容,引導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和手工藝製作,開展民間文藝活動,向外界展示淳樸的民風民情,體現民族文化內涵;依託項目建設,進行村寨整治,引導和幫助農民完善村寨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綠化美化村寨環境,維修改造住房圈舍,整治村寨環境衛生,形成布局基本合理、設施基本配套、功能基本齊全、環境較為整潔、村貌總體美化、社會治安良好、民族特色濃郁、展現田園風光、融合現代文明的新村寨;支持、引導開展傳統節日、慶典、祭祀、娛樂、競技活動以傳承傳統文化;以節慶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動,鼓勵穿戴民族服飾參加節日活動;發展生態蔬菜種植 修建大棚,開辦農家樂,開發出住傣家驛站房,品傣族小吃,嘗新鮮的蔬菜,體味田園之旅的快樂的鄉村旅遊模式;開展生態環境建設,對進入轄區內新開發的30米大道進行綠化美化,栽種鄉土樹種,標識古樹名木,適當路段建設整而化一、氣勢恢弘的景觀大道,加強對自然地形地貌、森林植被、水體、自然景觀及古蹟遺址等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加快民族文化活動廣場建設,完善集鎮功能建設,提升其使用功能,大興廣場文化,廣泛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增強人民的體質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地圖信息

地址:保山市昌寧縣崩龍田--灣甸農場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