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橋公園

灞陵橋位於甘肅渭源縣城南門外清源河上,為純木的臥式懸臂拱橋。初建於明洪武年(公元1368年)間,清同治末年(公元1875年)左宗棠部屬梅開泰重建。以前所建皆為平橋,民國八年(公無1919年)仿蘭州臥橋改建於原址。灞陵橋公園依託國家AAA級重點保護文物灞陵橋而開發,依託老君山及渭源君山廣場連線成為灞陵橋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灞陵橋公園
  • 地理位置:甘肅渭源縣城南門外
  • 景點級別:國家AA級旅遊景區
  • 著名景點:灞陵橋
特點,區域,

特點

橋為南北坐落。全長40米,高15.4米,寬4.8米,曲跨29.5米,共13間,64柱。橋面底部以每排10根粗壯圓木並列11組,從兩岸橋墩底部逐次遞級,上有屋瓦可遮風雨。
灞陵橋橋身高聳,橋面為三道階梯狀通道,中寬邊窄,且有扶手欄桿相配,既可遠眺,又助攀登。橋兩端建有飛檐式廊房,四角抖起,脊聳獸飛,似巨龍凌空而起,頗為壯觀。以其獨特的建築結構和藝術風格,聞名全國。橋兩端有歷代名人左宗棠、孫科、楊虎城、于右任、蔣介石的詩、詞、聯名和題字。組成渭河公園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主要包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灞陵橋、老子修道成仙的老君山、文化廣場以及漢唐文化步行街。
灞陵橋公園

區域

整個渭河公園共有灞陵濱水文化園、文化歷史展示區、老君山森林公園三個功能區。
灞陵橋橋身拱起,狀如蛟龍騰飛、長虹臥波,故有“渭水長虹”之美譽,是中國歷史上保存下來的唯一一座純木質臥式懸臂疊梁拱橋。它是千里渭河上的第一座橋樑,也是濱水文化園的主要景觀節點。
老君山,原名廟坡山,與灞陵橋南端相連,像一座綠色的屏障,矗立在渭源縣城南面,故有渭城屏障之稱。老君山是渭源道教勝地,從唐代開始就有廟宇建築,明清達到鼎勝。夕陽西下,老君山古廟琉璃燦金,翠葉閃光,耀眼奪目,被稱為“君山夕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