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頭鄉

灘頭鄉

灘頭鄉位於雲南省鹽津縣北部,地處東經104°11′38″-104°19′18″,北緯28°14′23″-28°24′12″之間,東與興隆鄉大坪村和四川省宜賓縣鳳儀鄉連界,南靠落雁鄉,

西鄰普餌鎮和串絲鄉,北連水富縣兩碗鄉。關河南入北出,穿境12千米;灘頭小河從東到西流入關河,常年有不斷流河流三條。境內多數地方海拔為600-700米,最高的麻秧林主蜂海拔1320,最低點北甲村油廠社330米(也是全縣海拔最低點),鄉政府駐地灘頭村黃角灣海拔410米,平均氣溫18.1℃,6-8月平均氣溫26.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灘頭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
  • 電話區號:0870
  • 地理位置:雲南省鹽津縣北部
  • 面積:137平方千米 
  • 人口:28376人(2017年) 
  • 車牌代碼:雲C
鄉鎮簡介,機構概況,人文地理,資源環境,經濟發展,特色產業,烏骨雞產業,茶葉產業,社會事業,新農村建設,社會保障,扶貧開發,招商引資,地圖信息,

鄉鎮簡介

灘頭曾是滇川水陸交通必經之地,位於北部的關河兩岸。東與興隆鄉四川宜賓縣的鳳西、鳳儀連界,南靠落雁鄉,西鄰普洱鎮和串絲鄉,北抵水富縣兩碗鄉,總面積137平方千米。
轄灘頭、花秋、新田、界牌、北甲和生基6個行政村(內苗族村1個),32個村民委員會,165個村民小組。有4789戶,常住人口28376人(2017年)。鄉政府駐地灘頭街後面黃灣,海拔410米,距縣城42公里。
全鄉主產玉米稻穀、麥類、薯類,糧食總產6122噸。經濟作物有油菜子、花生、烤菸、魔芋等。林產品,茶葉、柑桔、油桐、梘子、棕片。有縣辦國營坪頭山茶場1個,鄉辦企業有煤廠、電站、茶場、糧油加工等。

機構概況

一、黨政領導班子
書 記:段春濤
副 書 記:朱應和
紀委書記:李婭
人大主席:王開華
鄉 長:劉煉
副 鄉 長:蔣 松 何萬能 羅申雲
二、機構情況
轄黨政辦公室、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社會事業綜合服務中心、林業站、水利站、土管所、城建所、派出所和6個村民委員會、166個村民小組。

人文地理

灘頭鄉歷史悠久,早為中原入滇關隘,是兵家重視之地。曾有僰、夷生息,幾度虜掠荒廢。這裡有五尺逕跡,隋置開邊縣,曾為縣治地。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隸屬雲南。因處關河(史稱朱提江)大風灘之首得名,借引石龍關早年石刻為證:“灘聽無聲自然水落石出,頭回岸視朱提浪靜波平。”
灘頭鄉古老神奇,令人嚮往,曾有詩人黃培堃在石龍關留下石刻詩云:浩浩江流渺渺煙,萬千氣象涌窗前,悠悠岩閣此時我,說甚蓬萊說甚仙。
還有愛國人士劉國舉在小河口岩石上斗書“還我山河”,憤怒斥責日冠侵華的罪惡行逕。另有老牌坊、雲路橋石刻和營盤方碑灣、花秋龍洞灣等處的碑文,由於“大躍進”年代的過失和自然地變等故,導致大多毀損無存。但都是記載和歌頌灘頭歷史的佐證,反映了灘頭的歷史文化。
一方熱土,養育一方人民。灘頭人民勤勞樸實,氣質軒昂,在漫長的歷史實踐中,辛勤耕耘,艱苦奮鬥,湧現了許多愛國愛家,愛憎分明,品質高尚的時代人物。其中有捍衛民族尊嚴的勇士,有為祖國和人民勇於獻身的英雄,有為社會文明進步發展,無私奉獻,為之作出艱辛努力的楷模。層出不窮,可歌可泣,值得頌揚。

資源環境

灘頭鄉自然地理條件好,物產和礦藏資源豐富,是一個潛力較大待開發的鄉。自然資源適宜發展旅遊、交通、電力事業,也可創辦綠色產業或搞產品深加工,發展第二、三產業。地上綠色植物種類繁多,用途廣泛,有糧食作物、經濟作 物、森林及天然藥材、花卉等。其中:糧食作物有玉米、稻穀、豆類、薯類、麥類,共20餘種;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茶葉、蠶桑、五倍、烤菸、元麻、水果類、乾果類、甘蔗、蘑芋及棕、桐、梘等30多種;天然藥材類有杜仲、黃柏、苟杞、天麻、三七、桂元(元肉)、壯陽紅等上百種;花卉類有山茶、菊花、蘭草、梔子、桂花、牡丹、芍藥等20多種;還有魚、蟹、鱉、黃鱔等水產資源及山雞、野豬、松鼠等珍稀野生動物;地下資源優質雄厚,易於開採利用,主要有無煙煤、焦、銅礦、鐵礦、石灰礦、粘土礦、頁沙岩礦等。尤其是無煙煤儲量近壹千萬噸之多,位居全縣第二,燃燒質4000至5000大卡。花秋東南銅廠溝一帶,既有銅礦,又有“煤海”之稱,經勘測儲量達500萬噸以上。石灰礦呈岩狀,優質純潔,銅礦、鐵礦分布廣,品位高,早在清朝年間和1958年大戰鋼鐵銅時先後開採冶煉過。另有豐富水資源可供開發利用,還有多處自然景點開發環境好,發展前景可觀,除灘頭小河口石刻、靈觀岩溶洞、白岩灣溶洞、花秋紅沙地天生橋、銅鼓寺佛廟及尖峰嶺、蘇家岩等處的自然風光外,特別是境內坪頭山。海拔1180米,幅員廣闊,茶園翠綠,森林茂密,風景獨好。除有多種野生動物外,還有天然藥物黃柏杜仲、天麻、三七及食用香姑、木耳和核桃、板栗、枇杷、彌猴桃等。遠山森林蒼蒼,杉、楠、松、竹、比比皆是。人面竹、羅漢竹、羅漢松、山茶花、杜鵑、蘭草,招勢喜人,觀賞價值高;近地茶園綠蔭如海,盛產紅茶,綠茶還有苦丁茶,尤以創製的“苗嶺碧芽”馳名,榮獲全國第四屆“中茶杯”特等獎。夏秋氣爽,陽光明媚,乘車前往,鳥瞰滇川河山之壯麗,品味烏蒙山系浩瀚的自然景觀,油生“高處不勝寒,勝有遊人處”之雅興。每當仲夏初五苗族花會,苗族同胞四面雲聚,笙歌笛舞,騎馬射箭,熱鬧非凡,還因地勢寬闊平坦,氣候宜人,空氣清新,風景獨秀,可作為居家旅遊和度假休閒的理想之地。
竹林竹林

經濟發展

灘頭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農業收入是農村人口經濟的主要來源。灘頭鄉總面積137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208人,總耕地面積21695畝,其中水田面積6540畝,旱地面積15155畝。 二00七年,全鄉社會經濟總產值為9339.31萬元。社會總產值中農業總產值4669.65萬元,工業總產值3548.93萬元,第三產業總值1120.73萬元,分別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比例為:百分之五十、三十八、十八。2007年糧食總產量達到7500.5噸,農業人口人均有糧250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5895.2萬元,農業人口人均純收入1396元,進入小康。全鄉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五十四以上,總面積11.1萬畝,其中:天然林6.66萬畝,人工林4.44萬畝,另有茶園面積7670畝,年產粗製茶葉158.6噸;畜牧業穩步發展,市場前景可觀,年未存欄大牲畜1376頭,生豬存欄22266頭,飼養家禽122115隻,年末雞存欄47151隻,當年財政稅收總額達到247萬元,其中地方各稅226.8萬元。2007年全鄉財政總支出5628490元。鹽津縣灘頭鄉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鄉黨委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一切工作落腳點。2005年以來,黨委政府根據鄉情,結合雲嶺先鋒工程和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找到了一條支部 合作社 農戶飼養烏骨雞,使民眾得實惠的路子。要使這項產業做強做大,必須有一套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的模式,他們構思出一條“組織強起來,黨員幹起來,民眾動起來,共同富起來”的黨建新格局,從而推動烏骨雞產業的發展。發揮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組建專業合作社。自2005年10月以來,灘頭鄉政府從縣畜牧局、供銷社抽調政治素質好,並懂得烏骨雞養殖技術和市場行銷的黨員在供原來中學的校園(占地面積約3畝左右、房屋面積約1200平方米)組建了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社成立支部,支部書記由會長擔任。6個村也相應成立了分社,分會長均村黨支部書記擔任,並明確了各合作社的職能職責。在飼養的過程中,合作社社長和村兩委成員隨時深入到養雞戶中,幫助其解決在飼養方面存在的種種困難和問題,並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養雞戶進行經驗交流,使養雞戶們充分感覺到了黨組織的溫暖,真正達到“黨組織日益壯大,民眾逐步增收”的目標。
生豬養殖生豬養殖
2011年全鄉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 1.2 億元, 同比增長 8.87%; 完成工 業產值 1.02 億元, 同比增長 26.1%; 完成一般財政預算收入 575.77 萬元,同比增長 25.1%;累計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 6529 人,實現 務工收入 5600 萬元,同比增長 10%;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 3028 元, 同比增長 16.37 %; 全鄉糧食總產量 0.9 萬噸, 同比減產 0.9%; 城鄉居民儲蓄 8521 萬元, 同比增長 12.3%。
2011年累計推廣“兩雜”良種 6.66 萬斤,其中玉米 5.9 萬斤,水 稻 0.76 萬斤;面對持續旱情,調動一切力量全力抗旱,採取 措施,指導民眾補種、換種,面積達 8000 多畝,保證了春耕生產; 切實做好播種前的測土配方, 在全鄉範圍內採集土壤樣本 57 個點, 其中核心土壤樣本 8 個,常規土壤樣本 49 個;全面完成示範樣板 工程,全鄉共實施農業科技樣板 2.3 萬畝,其中市級樣板 0.2 萬 畝,縣級樣板 0.1 萬畝,鄉村級樣板 2 萬畝;有效開發秋冬農業, 種植小麥 3100 畝,油菜 4500 畝,秋洋芋 3200 畝;狠抓春秋防工 作落實,建立鄉、村兩級疫情監測網路,確保監測信息暢通,注 射豬瘟疫苗 2.45 萬頭,藍耳病疫苗 2.36 萬頭,注射禽流感疫苗 4.4 萬隻;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到位,按時發放良種補貼、農資綜合 直補、退耕還林補助等各項補助總計 609.9 萬元。
全年完成桂花種植 500 畝;在烏骨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的 帶動下,發展養雞大戶(500 只以上)31 戶,養雞戶(100 只以上) 72 戶,家禽存欄 8.1 萬隻,出欄 15.2 萬隻;在花秋即將建成 800 -2- 頭養豬基地,全年全鄉生豬存欄 3.7 萬頭,出欄 5.1 萬頭。勞務 經濟穩步增長。多措並舉加大務工人員引導性培訓,共培訓 2400 人次,有效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 6529 人,實現務工人均淨收入 5600 萬元,同比增長 10%。

特色產業

烏骨雞產業

灘頭養雞歷史久遠,遍及千家萬戶,尤以烏骨雞為主產,分布廣,
無地區性。1972年開始引進白洛、來抗雞、狼山雞、九金黃及肉蛋雞等。2000年全鄉養雞數量達3.9254萬隻,其中烏骨雞就達1.4981萬隻。2006年9月13日,灘頭鄉烏骨雞專業合作社成立,採取電孵化雞,全科學飼養和管理。設有教學室一間,辦公室一間,孵化室一間,預藥室三間、飼養室十間。並在全鄉六個行政村分別成立分社,發展社員380多戶,欄內常年養雞2萬多隻。2007年,烏骨雞出欄53709隻,存欄47151隻。我鄉計畫用三年打基礎抓養殖發展,然後進行產業品牌深加工,年平均收入100萬元左右。
白羽烏骨雞白羽烏骨雞

茶葉產業

茶葉歷為灘頭特產。主要品種有大葉茶、小葉茶、白茶、苦丁茶,在小葉茶中分紅茶綠茶兩種。2007年統計,全鄉茶園總面積已達7670畝,年產茶葉158.6噸以上,經濟收入135多萬元。在生基村境內,建有茶場一個,總面積2.96平方公里,幅員面積4439.8畝,習慣面積3300畝,實有管理茶園2000畝,地呈高原丘陵狀,紅色和黃色土壤。這裡的氣候條件和土質特別適宜於茶樹生長,且所產茶葉內質優良,色鮮味濃、醇正,多屬上等茶葉。2000年12月,開創名牌產品“苗嶺碧芽”,獲全國第四屆中茶杯特等獎。

社會事業

灘頭鄉作為鹽津縣的北大門,具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
內昆鐵路、麻水公路橫穿境內,鄉村公路總里程101.04公里。灘頭鄉有中學一所,國小校14所,幼稚園一所;有中學教師75名,國小教師142名;中學生在校人數1098人,小學生在校人數470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5%,鞏固率為98%。灘頭鄉中心衛生院1個,醫務人員9人。有村級醫務室6個,醫務人員6人,為全鄉及周邊廣大患者就醫提供了優勢的服務。2007年底全鄉公路總里程為108.5公里,其中鄉村級公路93.5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全鄉166個村民小組中94個通了公路。內昆鐵路過境12.2公里,並有中間車站一個;水利方面,先後修起了中小型水庫4口,庫容總量37.87萬立方米,庫塘12口總容量186.3萬立方米,水窖324口總容量0.858萬立方米,引水渠202條,總長24.95千米。另有裝機容量500千瓦發電廠一個,年發電量140萬千瓦,整體聯網,村村通電。全鄉人畜飲水條件較以往有明顯改善,灘頭集鎮現已有總長5050米飲水管道線2條。全鄉有各類學校31所,均為公辦學校,建築總面積12181平方米。民眾文化生活健康向上,豐富多彩,農村電視地面接收節目多效果好,建有系統內電視接收器11個,電視收視率百分之八十二以上。村村通程控電話,還有聯網移動手機站4 個,聯通手機站2 個。
電力通訊電力通訊

新農村建設

“要得富,少生孩子多栽竹”。新農村建設指導員進村入戶後,充分發揮六大員作用,協助灘頭鄉搶抓機遇,以實施天然林管護、公益林建設、退耕還林工程為契機,狠抓農業結構調整,以竹產業的培育為基礎,切實採取六措施,著力打造“沿昆水公路新農村和綠色生態長廊”建設。一是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各駐村指導員帶領民眾發展竹產業,成立專業組織機構,與各村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實行三包責任制,將任務逐一進行分解落實到村、到人、到地塊。二是做好規劃,承包到戶。做好統籌規劃,未雨綢繆,採取連片種植、大戶承包等方式,各指導員身體力行,深入田間地頭,動員村幹部帶頭示範,推進竹產業向縱身發展,全鄉除退耕還林外,新種植竹林7280畝,其中,幹部承包營造1280畝。三是廣泛宣傳,加強培訓。指導員深入村社與村幹部一起召開民眾會、現場會、技術培訓會,發放宣傳單,張貼標語等形式,廣泛宣傳,強化科學管護,大力營造發展竹產業的良好氛圍。四是創新管理模式。結 合建設新農村示範點的要求,扶持和培育了鹽津縣津華專業合作社,該社以四川永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為技術、銷售依託,專業從事竹苗圃基地建設、竹子種植技術推廣、材用竹的生產、加工和銷售,按照協會+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產業管理模式,簽訂產供銷協定,實行一站式服務,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五是改善交通。歷年來,交通運輸一直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鄉黨委、政府努力改善林區交通條件,解決交通運輸制約問題。2007年以來,全鄉新修林區公路達58公里。六是完善制度。指導員和村幹部為解決管理難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村規民約,推行民主管理,明確竹林管護、林區禁牧、竹林防火、病蟲害防治等相關責任和義務。全鄉累計營造人工竹林1.16萬畝,大部分已產生生態和經濟效應,基本實現了灘頭鄉到兩碗鄉邊界沿昆水公路兩側邊坡的竹林連片和覆蓋,為有效開闢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打下了堅實基礎。
小洋樓小洋樓

社會保障

民政機構:民國時期,無專門民政機構,出現災荒由地方家族、鄰居自願周濟。解放後,1950年起,各級地方民政工作機構相繼建立,安置救濟工作,由區政府統管。1963年始設專職民政助理員1人,承擔全區(鄉)的優撫、安置救災、救濟、社會福利事業、婚姻登記管理等項工作業務。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護法》實施,配備專職殘疾人工作幹部一人。同民政辦公室合署辦公,統稱民政殘聯工作。民政殘聯受鄉人民政府和鹽津縣民政局、鹽津縣殘聯雙重領導。
社會優撫:對回鄉復員軍人、烈軍屬、傷殘軍人實行由國家民政定期定量補助生活費。2007年發放各類優撫款項總計92185元。
社會福利:自1953年起,灘頭鄉的救濟和福利事業從未間斷。對五保戶、孤老、孤兒、殘疾、體弱和社會困難民眾,在他們生產、生活發生困難時就能得到及時救助。2007年,全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212人,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50元,當年累計發放城鎮人口最低生活保障金184546元,2007年,灘頭鄉民政救災發放救濟款188610元,救濟糧106000斤,衣物425袋。
把救濟款送到災民手中把救濟款送到災民手中
2007年底,全鄉有各類殘疾人1710人,占全鄉總人口28504人的6.0%。其中:肢殘874人、視力殘277人、聽力殘173人、智殘127人、精神殘93人、綜合殘176人,已辦理殘疾證769人。對家住農村的殘疾人,由村社和監護人保障其基本生活,出現特殊困難時,由鄉人民政府給予臨時救濟,城鎮殘疾人由國家給予定期定量補助生活費。

扶貧開發

灘頭鄉的扶貧開發工作起步較早,在縣黨委、政府以及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全鄉對扶貧工作高度重視,鄉黨政主要領導親自主抓扶貧工作,組成了強有力的扶貧領導班子,各鄉鎮領導及鄉直單位均掛鈎各村,制訂了扶貧發展目標,明確了責任和義務,歷年來,全鄉主要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分別實施了“溫飽村”工程等多項扶貧工程,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鄉爭取到的700戶農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項目,2007年12月已完工。針對生基村地處高寒山區,土地貧瘠人均純收入僅有497元,人均有糧僅126公斤,老百姓用水用電多有不便,又是苗族村民聚居的少數民族村,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聯繫縣供電公司、縣民宗局、扶貧辦,爭取到整村推進項目及無電村項目,自2007年3月開始實施,該村電網改造已完工,可解決全村13個村民小組用電困難問題。另一方面,生基村產業發展主要依託茶葉,鄉政府多次請來專家到生基村給村民們實地培訓,鼓勵他們改造低產茶園,大力發展優質良種茶葉,打造“苗嶺無公害優質茶葉品牌”。總體說來全鄉的扶貧開發工作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又鍛鍊了一支強有力的扶貧隊伍,在不斷積累經驗的同時,老百姓的收入正穩步緩慢持續增長。
生基電訊基站生基電訊基站

招商引資

灘頭鄉招商引資工作主要在礦產、水利、茶葉三大塊。鄉境內非金屬礦藏有無煙煤、石灰石粘土礦。金屬礦有鐵礦、銅礦。尤以無煙煤、石灰石、鐵礦、銅礦資源豐富,含量中,藏量大。沿四川邊界涼水井,新田、花秋銅廠溝長10公里盛藏無煙煤,據1984年4月,省地礦局一大隊十分隊測量針算儲量達1700萬噸,化驗結果質量為優。如此豐富的礦產及煤炭資源成為了灘頭鄉招商引資的招牌,但由於公路等多方麵條件的制約,全鄉僅有礦廠6個,年開採量還遠遠不夠。
銅廠溝煤礦銅廠溝煤礦
水利方面:全鄉計畫在燕子坡依託優越的水資源優勢,建立一個新的小型電站,現前期工作已基本就緒,黨委領導班子正在研究如何對外招商引資投資該工程的建設。
茶葉方面:生基村坪頭山苗嶺碧芽茶已初具規模,在省內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下一步如何提升產品質量及形象,吸引外資注入,以改造種植、生產設備條件,拓寬市場銷售渠道,尋求外部優質的銷售環境亦列入了全鄉招商引資的重要日程。
灘頭集鎮灘頭集鎮

地圖信息

地址:昭通市鹽津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