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包究竟是不是揚州廚師首創,筆者未能細考,不敢斷定。記得曾在一本筆記上看到,南宋臨安市上有“灌漿饅頭”出售。筆者懷疑這“灌漿饅頭”即是一種類似湯包的東西。如果是,歷史發展到今天,湯包的製作技術當然又有了新的發展和提高,品種也有增加。尤其當指出的是,由於有了電冰櫃,湯包可以一年四季製作,再也不必依靠“春秋冬日”的低氣溫來使“肉湯”凝固製成餡心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灌湯肉包
- 性質:古麵點。
- 記載:《邗江三百吟》
- 首創:揚州廚師
簡介,歷史,
簡介
古麵點。清《邗江三百吟》載:春秋冬日,肉湯易凝。以凝者灌於羅(指籮)磨細面之內,以為包子。蒸熟則湯副而不泄(不會漏出)。揚州茶肆,多以此擅長。“到口難吞味易嘗,團團一個最包藏。外強不必中乾鄙,執熱須防手探湯(湯汁不留心就會燙人)”。
歷史
湯包的製作並不複雜。早在清嘉慶年間,甘泉(揚州)人林蘭痴在《邗上三百呤》“灌湯肉包”中就說得很清楚了:“春秋冬日,肉湯易凝。以凝者灌於羅磨細面之中,以為包子,蒸熟則湯融而不泄。揚州茶肆,多以此擅長。”接著,林蘭痴還賦詩一首:
到口難吞味易嘗,團團一個最包藏。
外強不必中乾鄙,執熱須防手探湯。
詩雖一般,但倒也把湯包內藏熱湯、“到口難吞”、容易燙手的特點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