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四次領導人會議內比都宣言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四次領導人會議內比都宣言,簡稱《瀾湄合作第四次領導人會議內比都宣言》,是2023年12月25日在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四次領導人會議上由中國、高棉寮國泰國越南共同發表的宣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四次領導人會議內比都宣言
  • 發表時間:2023年12月25日
發表背景,宣言內容,

發表背景

2023年12月25日下午,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四次領導人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以視頻方式出席。李強和緬甸領導人敏昂萊共同主持會議,高棉首相洪瑪奈、寮國總理宋賽、泰國總理賽塔、越南總理范明政出席。
各方高度評價瀾湄合作取得的豐碩成果,感謝中方為推進瀾湄合作作出的突出貢獻,表示瀾湄合作基於相互尊重、互利共贏、開放包容、不干涉內政等重要原則,是增進地區人民福祉、維護地區和平與發展、促進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平台。六國要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同規劃瀾湄合作未來發展,加強農業、創新、減貧、互聯互通、數字經濟、綠色發展、水資源、旅遊、人文及打擊網路電詐等領域合作,進一步推動瀾湄合作走深走實,構建瀾湄經濟發展帶,打造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
會議發表了《瀾湄合作第四次領導人會議內比都宣言》

宣言內容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四次領導人會議內比都宣言——“推進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攜手邁向現代化”
一、我們,高棉王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聯邦共和國、泰王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政府首腦,於2023年12月25日通過視頻舉行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簡稱“瀾湄合作”)第四次領導人會議,會議主題為“推進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攜手邁向現代化”。
二、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著眼地區各國人民未來,我們應當不斷增進互信,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深化務實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攜手促進瀾湄地區的和平、穩定與可持續發展,朝著構建更緊密的面向和平與繁榮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努力。
三、我們重申將合作應對共同挑戰,一致同意將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建設,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促進經濟復甦和區域繁榮振興。六國將深化各領域密切合作,攜手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加快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四、我們重申,各方將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瀾湄合作,尊重《聯合國憲章》、國際法、《東協憲章》及各成員國法律法規。繼續秉持發展為先、平等相待、務實高效、開放包容理念,鼓勵瀾湄合作與《東協共同體願景2025》《東協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東協一體化倡議工作計畫2021-2025》《東協全面復甦框架》以及《三河流域機制與中國聯合發展計畫》深度對接,支持在中方“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框架內開展高質量合作。
五、我們同意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在尊重各國主權基礎上,鼓勵加強非傳統安全合作。歡迎瀾湄綜合執法安全合作中心相關工作,各國在自願基礎上與其開展合作。支持六國執法安全部門定期溝通。
六、我們強調要攜手努力,進一步強化執法領域務實合作,加強打擊跨境網賭電詐、毒品販運、販賣人口、恐怖主義、網路犯罪、武器走私等犯罪活動,維護次區域社會穩定及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七、我們歡迎《瀾湄跨境經濟合作五年發展規劃》,同意有效落實《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高質量實施,進一步提升區域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水平,降低非關稅貿易壁壘,支持東協共同體後2025願景。促進中小微企業對自貿協定的認知和套用,增強規則和規定互用性,完善有利於商業的生態系統,不斷提升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
八、我們讚賞瀾湄產能合作和互聯互通合作取得積極進展,高度讚賞六國就《瀾湄國家產能合作三年行動計畫(2024-2026)》達成一致,同意進一步挖掘潛力,推動瀾湄產能合作高質量發展。
九、我們支持六國互聯互通主管部門加快制定《瀾湄國家互聯互通合作規劃》,推動更多重點項目落地實施,打造瀾湄六國更緊密夥伴關係。
十、我們同意加強新能源政策交流和新能源領域合作,包括電動汽車、光伏、節能增效、低碳、可持續發展等。
十一、我們同意穩步實施“關通瀾湄”合作項目,探索開展“智慧海關、智慧型邊境、智享聯通”合作,積極構建“智慧海關”合作夥伴關係,促進供應鏈智慧型化互聯互通,鞏固“湄龍”行動等國際執法合作成果,加快推進“單一視窗”“經認證的經營者”合作,加強農食產品市場準入技術交流,推動更多湄公河國家優質特色農食產品輸華,促進瀾湄次區域貿易安全發展。
十二、我們讚賞瀾湄水資源合作取得諸多務實成果,同意完善瀾湄水資源合作框架。高度讚賞六國就《瀾湄水資源合作五年行動計畫(2023-2027)》達成一致,同意繼續定期舉辦瀾湄水資源合作部長級會議和瀾湄水資源合作論壇,積極推動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水文信息、防災減災、能力建設、人員培訓等全流域治理的交流與合作。
十三、我們滿意地憶及中方成功舉辦第三屆瀾湄水資源合作論壇,六國共同通過了《第三屆瀾湄水資源合作論壇倡議》,以及高棉成功主辦瀾湄水資源合作第四次聯合工作組會,六國密切磋商《瀾湄水資源合作五年行動計畫(2023-2027)》。我們期待越南適時舉辦第二屆瀾湄水資源合作部長級會議。湄公河國家讚賞中國持續提供瀾滄江全年水文數據。我們支持六國推動瀾湄水資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建設及瀾湄水資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網路平穩運行。同意持續實施“瀾湄興水惠民計畫”,增進流域各國民生福祉。
十四、我們歡迎六國農業部門共同制定《瀾湄農業合作五年行動計畫(2023-2027)》,高度評價“豐收瀾湄”項目集群穩步高效實施,為提高成員國農業農村發展作出積極貢獻。鼓勵進一步完善瀾湄合作農業聯合工作組機制,發揮瀾湄農業合作中心作用。探索建立瀾湄農業農資經貿技術綜合信息平台可能性。支持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促進鄉村地區和農業振興,提升六國農產品競爭力,加強中小微農業企業和農業致富帶頭人能力建設,以推進其更好參與農業價值鏈,促進青年參與並在農業農村領域就業。
十五、我們歡迎六國科技主管部門就建立瀾湄區域創新走廊會晤機制達成共識,包括定期舉行會議、開展政策協調並就新興技術趨勢、合作平台與項目等議題進行商討。同意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在瀾湄合作中的作用,深化衛生健康、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科技創新合作,促進創新創業國際交流。我們歡迎六國計量主管部門簽署《關於促進瀾湄區域計量發展與互認的行動計畫(2023-2028)》。
十六、我們一致同意繼續提高並充分發揮瀾湄環境合作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討論提升環境領域合作水平,落實好《瀾滄江-湄公河環境合作戰略與行動框架(2023-2027)》,並推動其與六國環境保護計畫協同增效。持續實施“綠色瀾湄計畫”,重點推動本地區環境治理與低碳發展能力建設、瀾湄綠色低碳可持續基礎設施知識共享平台建設、基於自然的解決人與自然相關問題的方案、可持續生態系統管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加強與其他相關次區域機制的溝通。此外,我們同意確保瀾湄流域生物棲息地互聯互通,保護水陸野生動物,促進流域人民福祉。我們同意加強保護瀾湄流域瀕危物種,決心共同應對次區域面臨的環境挑戰,包括氣候變化的減緩適應和跨境霧霾污染防治。
十七、我們同意加強旅遊和民航合作,支持完善瀾湄旅遊城市合作聯盟,鼓勵更多城市加入聯盟並參與聯盟合作,進一步促進旅遊業可持續復甦和發展。我們鼓勵在民航領域開展監管能力建設、技術交流合作、科技創新和聯合培訓,支持建立瀾湄航空發展合作聯盟,鼓勵六國航空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新開或增設航線航班,更好促進經貿、旅遊和人員往來,助力區域疫後經濟復甦。我們依據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主席聲明、瀾湄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議《萬象宣言》等檔案精神,重申旅遊業對促進人文交流的重要性,鼓勵就此開展更多對話與合作。我們還鼓勵通過發展旅遊基礎設施來豐富旅遊線路、促進次區域內國家間旅遊。
十八、我們重申瀾湄合作將堅持利民惠民,將繼續促進地方合作,辦好瀾湄地方政府合作論壇。鼓勵繼續在減貧、婦女、青年、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社區發展、勞動力遷移、健康和積極老齡化、殘疾人事業等領域深化合作,為瀾湄六國友好事業培養更多基層支持。
十九、我們支持繼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廣播電視節目、媒體、體育賽事等社會人文領域合作,高度評價六國舉辦“瀾湄周”活動,鼓勵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繼續舉辦瀾湄媒體峰會、瀾湄國際影像周、藤球公開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增進六國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二十、我們認可六國在宗教領域取得的成就,鼓勵加強宗教領域對話合作,包括開展研究、舉辦展覽、互訪交流、舉辦國際活動/節日等。
二十一、我們讚賞瀾湄合作專項基金支持六國在水資源、農業、能力建設、減貧、衛生、婦女、文化、宗教等領域開展了700多個項目,積極評價六國抓緊實施基金項目,歡迎中方提供瀾湄合作專項基金,要求進一步提升項目質量和實施效率,擴大項目影響,更好服務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民生改善。
二十二、我們一致重申將繼續推動瀾湄合作與東協、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三河流域機制、湄公河委員會等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深入對接和協調發展,歡迎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國際組織和機構積極參與瀾湄合作,共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二十三、我們高度評價各優先領域聯合工作組、各合作中心以及六國國家秘書處(協調機構)為推進瀾湄合作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重要貢獻,同意進一步加強機制建設。注意到隨著瀾湄合作不斷發展,六國應積極認真考慮並探討在全體成員國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建立瀾湄合作國際秘書處的可能性。
二十四、我們支持繼續辦好瀾湄合作知名人士論壇,統籌推進各領域務實合作。
二十五、我們感謝中國和緬甸為此次領導人會議所做的周到安排,願共同努力落實會議重要成果和共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