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開皇十八年(598),改平原為瀧水縣(今羅定市太平鎮潭白村),屬瀧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瀧水縣
- 外文名:SHUANG SHUI
- 縣城現址:羅定市太平鎮潭白村
- 設立日期:公元598年
- 行政區類別:縣
- 撤銷日期:1577年
- 別名:瀧州
- 所屬地區:嶺南廣東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平原為瀧水縣(今羅定市太平鎮潭白村),屬瀧州。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平原為瀧水縣(今羅定市太平鎮潭白村),屬瀧州。......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平原為瀧水縣(今羅定市太平鎮潭白村),屬瀧州。...
瀧水,也是廣東省羅定市的舊稱。南朝梁、陳年間(公元502—581年)開始設立瀧州,至北宋開寶六年撤消瀧州,長達六百多年,設立瀧水縣。至明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
又州名。《廣輿記》廣東羅定州,梁曰瀧州,隋曰瀧水,今州有瀧水縣。又《廣韻》呂江切《集韻》《韻會》閭江切,叢音?。奔湍也。南人名湍曰瀧。 又《集韻》...
瀧[shuāng]州,是廣東省羅定市的舊稱。瀧州之名源於今羅定江羅鏡鎮段有瀧喉,灘高水急,巨石橫截中流,十分險要。瀧州轄平原郡(郡治龍鄉縣)、龍鄉縣,永業...
梁天監六年(507)置,故治在今廣東羅定市西,屬廣熙郡。隋開皇九年(589)屬建州。大業三年(607)併入永熙縣。唐武德五年(622)析瀧水縣復置,屬南建州。唐貞觀...
開陽縣,位於現在廣東羅定市境內,是廣東歷史古縣,在行政與商貿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從公元前214年就有開陽縣存在就一直是當地地行政及商貿中心,直到公元1304年才把...
德慶縣,隸屬於廣東省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西江中游北岸,南臨西江與雲浮市的鬱南縣、雲安區隔江相望。東距肇慶92公里。轄12個鎮、1個街道,193個村(居)委...
恩平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秦漢時期屬南海郡地。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稱思平縣。三國吳(222年)時名海安縣。南齊改稱齊安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復名...
羅定州,也稱羅定直隸州,中國明清時的廣東直隸州,與府同級。是廣東歷史上第一個直隸州。明萬曆五年(1577年),因羅旁地區的“瑤亂”被平定,瀧水縣升格為羅定直隸州...
並開陽、正義入瀧水縣,並安南入永熙。永熙郡轄6個縣:瀧水縣、永熙縣,永業縣(今岑溪)、懷德縣(今信宜)、良德縣(今電白)、安遂縣(今鬱南)。...
瀧州(州治在今羅定),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重設,轄瀧水(今羅定)、開陽(今羅定)正義(今鬱南,後併入瀧水)3縣。 南建州(州治在今鬱南),唐武德四年(公元621...
德慶州,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名。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德慶府置,治今廣東省德慶縣。屬肇慶府。轄境相當今廣東省德慶、封開等縣地。1912年改為縣。...
羅定江,又稱南江、瀧江。是西江右岸一級支流,古稱瀧水、建水、羅田水,上游又稱雙床水。20世紀60年代,珠江水利委員會在省級報刊公布的“廣東河流標準地名”中,...
同義詞 瀧水(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雙水鎮的舊稱)一般指雙水鎮 雙水鎮,隸屬於廣東省江門新會,位於新會西南部,截至2010年,雙水鎮總面積207.44平方千米(2017年),...
明景泰年間屬瀧水縣三都。清末屬羅定州鎮南鄉。民國期間屬羅定縣第四區。1950年屬泗綸區。1958年屬泗綸人民公社。1961年11月從泗綸人民公社分出設都門人民公社。...
羅定江及其流域全部在宋朝時的瀧水縣境和明、清時的羅定州轄地內。其中,現羅定江信宜段和鬱南段的地方原來屬羅定州西寧縣(今鬱南)管轄。稱瀧水或羅定江有著深遠...
州判莊楷的七首八景詩和瀧水知縣林昆的《徑口樵歌》詩,後來劉無祿《羅定州志》選用了莊楷的《東江遠餞》和林昆的《南嶺登高》到民國《羅定縣誌》僅剩下林昆...
南朝梁置天監六年(508)置建州,建州州治在今廣東羅定市附城鎮古城。1建州轄廣熙郡、羅陽郡、梁德郡、梁德縣。隋開皇九年廢郡,建州轄永熙縣、安南縣、羅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