瀧川幸辰

瀧川幸辰(たきがわゆきとき),明治24年生於岡山市,早年喪父,由母親撫養成人。大正元年他考入東京帝國大學法科大學,師從勝本勘三郎(かつもとかんざぶろう)教授學習刑法。 但是自學生時代起,瀧川幸辰就表現出與導師相左的刑法思想,成為舊派理論的追隨者。 為進一步研究刑事法學,瀧川於1922年赴歐留學。在德國他先是在柏林大學拉德布魯赫教授指導下研習法哲學,後來到法蘭克福大學師從M.E.邁耶教授專攻刑法。1924年自回國後,他就任京都帝國大學刑法學教授,相對前幾名舊派學者,他的思想較為先進。

基本介紹

  • 本名:瀧川幸辰
  • 出生地:岡山市
  • 出生時間:明治24年
  • 外文名:たきがわゆきとき
成就,理論,

成就

瀧川先生在其著作《刑法講義》、《刑法讀本》中,對於“通姦罪”只適用於妻子一方的法律提出批判。他的這一主張,遭到了貴族院議員菊池武夫和政友會宮澤裕等人的攻擊,被指責為共產主義的學說,因此上述書著被禁止發售,齋藤實內閣的文部大臣鳩山一郎,甚至對京大校長小西重直提出罷免瀧川的要求。儘管小西校長拒絕了這個要求,但根據文官分限令,瀧川仍被迫停職。面對這一事態,京大法學部全體31位教授提出辭職以表抗議,但是未得到學校當局和其他學部的支持。接著小西校長也被迫辭職,隨著強硬派的新任校長松井元興(理學博士,後為立命館大學校長)的上任,事件迅速得到了平息。最終導致了瀧川教授被免職,佐佐木惣一(後為立命館大學校長)、宮本英雄、森口繁治、末川博(後為立命館大學校長,總長)等教授也被免職,其餘14名教官辭職的結果。這一起壓制思想的事件,史稱“瀧川事件”,也稱“京大事件”。瀧川事件導致了京都帝國大學的17名原任教官辭職,並轉往立命館大學擔任教授及助教。而這一事件,亦成為了黑澤明監製的戰後第一部電影《青春無悔》(1946年)的背景。
昭和21年,瀧川重返京都帝國大學任教授並擔任法學院院長至昭和25年。昭和23年,日本刑法學會創立,瀧川先生擔任首屆理事長,昭和28年擔任京都大學第15任校長,直至昭和32年屆滿退職。瀧川幸辰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不僅因為他曾被逐出大學講壇,也因為他的刑法思想觸怒了政府當局。團藤重光先生這樣稱讚道:“鬥爭與激情,伴隨著他的一生。”
瀧川先生以罪刑法定主義為核心構築了自己的刑法理論,對法西斯刑法理論中有害於人權的思想作了尖銳的批判。他認為,罪刑法定主義的精神是保護弱者免受強者的侵害,在社會內部存在強者與弱者的對立時,罪刑法定主義就必須成為刑法的鐵則。否則,刑法就會變成階級壓迫的手段。

理論

其自由主義刑法學具有雄厚的內容和巨大的歷史意義。 主要理論為:
⑴ 社會變革才是減少犯罪的重要手段;
⑵ 政治犯或內亂罪,是良心犯,是一種高尚的犯罪;(是為了自由與解放而反抗社會)
⑶ 對女性規定通姦罪而男性沒有對應規定,這是男性對女性的壓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