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溪縣教師進修學校

瀘溪縣教師進修學校的前身是教師函授站,1981年1月經縣人民政府下文[瀘政發(1981)11號]批准為正科級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事業單位。2016年正式改為瀘溪縣教師發展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瀘溪縣教師進修學校
  • 簡稱:瀘溪縣教師進修學校
  • 創辦時間:1981.1
  • 所屬地區:湖南省湘西州
  • 類別:教師培訓
  • 學校類型:培訓
  • 主要院系:遠訓中心、繼教部、瀘溪電大站。
  • 現任校長:孫遠林
簡介,詳情,

簡介

瀘溪縣教師進修學校的前身是教師函授站,1981年1月經縣人民政府下文[瀘政發(1981)11號]批准為正科級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事業單位

詳情

1986年春學校由縣一中校園內遷入武溪鎮城南洞河沿岸的新校區,校園占地886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建有教學辦公樓、師生宿舍、禮堂、食堂、操場及跑道等,有教職工14人,常年住校學員200餘人。從此,瀘溪縣教師進修學校進入到一個發展的新階段,為國小民辦教師的學歷補償教育及中國小教師第一輪繼續教育工作做出過重要貢獻。
隨著社會區域經濟的發展,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五強溪水電站施工與建成。1999年7月,瀘溪教師進修學校隨著縣城搬遷進入白沙鎮新城富康路166台地,此時學校面臨著嚴重的生存與發展雙重挑戰,原有教學設施蕩然無存,新校舍僅一棟教師宿舍和九間簡陋辦公平房,除教師的裸體工資外,學校無分文辦公培訓經費,面對困難和壓力,我校秉承“我創造、我生存、我發展”的工作思路,在抓好中國小教師第一輪繼續教育工作的同時,與高校聯合辦學面向社會開展學歷提高教育,自籌資金購置50台電腦建起了電子一體化微機室,闖開了一條生存發展之路。2005年縣委縣政府把明德國小建在進修學校校園內,原有土地權屬歸明德國小所有,兩校資源整合共享,占地20畝,新建教學樓、綜合樓各一棟。學校教學功能齊全、設施完善,設有計算機微機室,配備電腦100餘台,設有多媒體遠程教育室,配有多功能投影儀、電子攝像機,獨享10兆網路平台,校內各辦公室辦公設備全部更新,辦學條件得到全面改善。學校現有教學員工36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13人,中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15人,初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8人。近幾年來學校辦公及教師培訓經費均納入縣財政預算,這樣,為教師培訓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經費保障。
為服務社會,提高公民素質,拓寬辦學渠道,讓各類社會成員具有更便利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2010年9月經縣委常委會研究通過,並報經省、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批准,成立了“湘西自治州廣播電視大學瀘溪工作站”,與縣進修學校合併,採用“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辦學模式,當年秋季開始招生專科層次各類社會學員27人。經過四年辦學,工作站共招收學員774人,其中專科層次的學員375人,本科層次的學員256人,開設專科層次專業6個,本科層次專業5個。教學運用計算機網路、衛星電視等現代傳媒技術,將印刷教材、多媒體課件、網路課程等多種教學手段結合起來,通過遠程教育網路指導學員的學習、作業輔導、問題解答、論文評審等。已為社會培養專、本科各類專業人才304名,為振興縣域經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
自創辦之日起,瀘溪縣教師進修學校就本著“有為就有位”的思想,以“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為宗旨,以“研究中國小、服務中國小、提升中國小”為己任,致力改善辦學條件,拓寬辦學思路,開展教育科研,加強教師培訓,提升辦學品位。學校自辦學以來,完成1800人次學歷提升教育,3300餘人次中國小教師新課標遠程教育和3000多人的綜合素質教育,3000餘人次計算機初、高級和國語等級培訓,2500餘人次非學歷遠程教育和1800餘人次班主任培訓,260餘人次校長及教育後備幹部培訓。2004年以來連續10年被評為湘西州教師培訓機構目標管理一等獎,2006年被評為湖南省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測試工作先進單位,2008年申報的《校自為本、梯級推進、培研結合、內外互動——適合民族貧困地區教師新課程培訓策略與有效模式》成果,被評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教育部規劃課題——“新課程師資培訓策略與有效模式研究與實驗”課題結題成果一等獎,2009年申報的《農村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徑與方法的實驗研究》課題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有效推進區域教師專業發展第八屆年會上被評為一等獎。學校被評為課題研究先進單位及獲湖南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11年獲湘西州“十一五”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和全州電大系統教務教學管理優秀工作站,2012年被評為全州電大系統目標管理優秀工作站,2013年被評為全州電大系統內涵建設優秀工作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