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基地在瀘州職業技術學院設立,接受瀘州市委宣傳部、瀘州市社科聯的管理與指導的市級科研平台。
基地以傳播瀘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增進公眾文化素質、傳承地方傳統文化、豐富現代文化生活為宗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組織開展健康向上的非遺相關社科普及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瀘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基地
- 機構地址:瀘州職業技術學院
- 主管部門:瀘州職業技術學院
瀘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基地在瀘州職業技術學院設立,接受瀘州市委宣傳部、瀘州市社科聯的管理與指導的市級科研平台。
基地以傳播瀘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增進公眾文化素質、傳承地方傳統文化、豐富現代文化生活為宗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組織開展健康向上的非遺相關社科普及活動。
瀘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基地在瀘州職業技術學院設立,接受瀘州市委宣傳部、瀘州市社科聯的管理與指導的市級科研平台。基地以傳播瀘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增進公眾文化素質、傳承地方傳統文化、豐富現代文化生活為宗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市文化遺產保護科)主要負責擬訂全市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規劃;負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和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審核工作;負責全市文物維修和博物館建設項目的申報立項和審核報批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對文物維修、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博物館建設項目進行監管;承辦國家...
赤水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基地(赤水河流域非遺普及基地),瀘州職業技術學院下設的研究平台,是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四川省社科聯主管的一個科研基地。基地具備各類場館支持,包括專題普及展館,校史館、科技館、校園文化廣場、虛擬仿真基地、創意工作坊、教師發展中心等,用於非遺普及的總面積15000餘平米;具備赤水河...
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瀘州河川劇藝術博物館),位於四川省瀘州市,業務範圍是“負責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瀘州河”川劇藝術、“中河調清音”、“中河調揚琴”的保護、傳承、研究、發展、挖掘、利用以及傳承人的動態管理。負責創作文藝精品力作,完成黨委、政府安排的文化惠民活動。負責組織實施藝術類非...
截至2022年3月,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師範學院設有瀘州地方文化研究所(瀘州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平台)、瀘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基地(瀘州市社科普及基地)、瀘州市少數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瀘州市兒童啟蒙教育文化研究中心(瀘州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赤水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基地(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科研成果 截至...
瀘州市白酒文化普及基地依託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建設,由瀘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7年3月授牌,也是瀘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重點社科研究基地。基地與學院相關專業、校外的酒類專家共同組成研究團隊,圍繞白酒產業發展、白酒生產工藝、白酒行銷、白酒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學術研究與交流。與政府、行業、企業、各社區、媒體等保持...
包靖,男,1969年4月出生,大專學歷,中共黨員,現任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所長、二級演員。個人作品 曾主演川劇《白蛇傳》、《碧波紅蓮》、《星隕長空》、《烏蒙山歌》、《塵埃落定》等幾十齣大小劇目。獲獎記錄 《碧波紅蓮》獲文化部銀獎,《烏蒙山歌》獲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塵埃落定》獲省...
沈敬東 沈敬東,男,漢族,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展演科科長、二級演員。瀘州河川劇藝術非遺傳承人。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22日,入選四川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2022年11月,入圍2022年度瀘州市“文化文創之星”名單。
2000年10月12日,瀘州市圖書館新館搬遷工作正式開始。2000年12月19日,瀘州市政府舉行了隆重的瀘州市新館竣工剪彩儀式。 2005年,在第三次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中,被文化部評為“國家二級圖書館”。2008年,被四川省社科聯授予“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2009年,經國務院批准,被文化部評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瀘酒產業文化研究中心是依託瀘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建立的瀘州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心主要開展瀘酒科技、產業、技術的繼承與創新發展,瀘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發展,瀘州白酒企業發展戰略與經營管理,瀘州白酒企業文化建設,瀘酒文化資源開發與創新等方面研究。研究中心擁有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高管、博士後...
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赤水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基地 [15] 瀘州市重點實驗室:“釀酒微生物套用與檢測技術”瀘州市重點實驗室 [17] 瀘州市白酒文化普及基地:瀘州市白酒文化普及基地 [16] 科研成果 據2024年9月學校官網數據,學院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和市廳級以上縱向科研項目80餘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32...
赤水河流域音樂文化科普基地是瀘州市社科聯批准,依託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建立的瀘州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普及基地。基地接受瀘州市社科聯的指導和支持,開展全市高校有關音樂普及研究領域的科研工作。基地旨在遵循區域音樂文化研究規律,立足瀘州,服務川、滇、黔。整合區域音樂研究科研資源,組織、引導省內外音樂藝術界教學科研...
排水管道5千米。園林綠化 2011年末,百和鎮鎮區綠化面積2.4公頃。交通 截至2011年,百和鎮通村水泥路31條,總長98.2千米。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百和鎮因大鹿溪河畔的一個柏木灘而得名,音同柏河,後諧音稱為百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百和鎮,東林觀為道教聖地,“百和蓮槍舞”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張良 張良,四川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項目為瀘州老窖酒釀製技藝。所獲榮譽 2022年6月,四川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021年度傳承活動評估情況 為優秀(公示)。
“民俗燈文化普及基地”成立於2016年7月,經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共同批准,是依託四川輕化工大學美術學院,聯合自貢燈彩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接受自貢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指導,致力於中國傳統民族民間文化傳播推廣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宣傳的公共文化推廣和服務機構。開展活動 1.開展以燈為...
(五)負責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推進全區文化、文物和博物館(陳列館)、廣播電視、旅遊行業科技創新發展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六)負責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與保護,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普及、弘揚和振興。會同有關部門推進全區白酒歷史文化遺產...
(六)推進文化、文物、廣播電視、旅遊科技創新發展,推進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行業信息化、標準化建設。(七)負責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普及、弘揚和振興。(八)管理和指導全縣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協同相關部門負責歷史文化名城(鎮、村)申報與監督管理工作,負責組織遴選、申報...
四川省旅遊定點產品”。曾獲“酒城消費者最喜愛產品”、“全國食品行業名牌產品”、“四川.中國農業博覽會名優農產品”等10餘項榮譽。2007年3月,成功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護國陳醋”通過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認證。榮譽稱號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護國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醬油釀造技藝(先市醬油釀造技藝)項目保護單位合江縣先市釀造食品有限公司評估合 格。2024年,入選2024年“非遺四川·百城百藝”項目名單。社會影響 接待活動 2020年9月,“成渝雙城記 川南新動力”全國主流媒體航拍四川大型採風活動,走進瀘州合江...
2006年9月,分水油紙傘列入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3月,分水油紙傘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3月,分水油紙傘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美”牌分水油紙傘在四川省旅遊產品評比中多次榮獲一等獎和優秀獎。2014年02月1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分水油紙傘”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22年,江陽區...
傘製作技藝(油紙傘製作技藝),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瀘州油紙傘製作技藝的發祥地在四川省瀘州市的分水嶺鎮,起源於明末清初,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瀘州油紙傘以瀘州當地盛產的桐油、楠竹、水竹、岩桐木、皮紙等為原料製作完成,傘身輕便美觀,傘面詩畫兼備,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是...
並編印了中小學生《古藺花燈知識讀本》,創作了適合中小學生練習的花燈操,將古藺花燈簡介、歷史、傳說、流程、角色、道具、服飾、音樂、舞蹈基本知識普及給每位中小學生,培養新型的花燈接班人。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古藺縣文化館獲得“古藺花燈”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3年10...
20.2015年,四川省區域和國別重點研究基地韓國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學、教育基本理論、職業技術教育、教育政策學與比較教育研究。科研項目 [1]四川省第九批社會科學普及基地“赤水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基地”(省部級科研平台),平台負責人,2022年。[2]瀘州市第...
川渝界),經瀘縣和龍馬潭區,與成自瀘赤高速公路瀘州段交匯。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方洞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下場口有兩個方形石洞而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 方洞鎮的“雨壇彩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榮譽稱號 2020年5月26日,方洞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2011年9月15日,四川省首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揚琴傳承基地在成都市錦江區大慈寺社區舉行掛牌儀式。傳承基地是由省曲藝團與四川藝術研究院兩家聯合掛牌的。作為全省首家揚琴傳承基地,兩家機構將會聯手整合省、市的資源,將基地打造成為一個集展演、交流、傳承和培訓為一體的平台。而非遺進社區,也為非物質文化...
另有不定期展覽,展覽源多來至於外界,計有海洋生物展;野外動物科展;科普教育展;文物圖片展;漢畫拓片展;奇石展、蘭草展、書畫展、奇石展、古玩交易、合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展;文物鑑定活動、博物館志願服務活動等多形式、多內容展出。利用電台、電視台、報紙報導、組織學校學生參觀、接待旅遊團隊、下鄉展覽等...
四川省藝術研究院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傳習與展示基地,向10家院團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傳習展示基地”,便於川劇的傳承保護工作在全川範圍內更加全面的開展。啟動“川劇河道藝術搶救保護”項目等。四川省藝術研究院與各川劇院團合作,舉辦各種展演。舉辦了“《繡襦記》及折子戲搶救展演”“川劇傳統折子戲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