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油餅是一道以山茶油、精麵粉為主要原料的小吃,輔料是白糖、桂花、百合粉、芝麻、八角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瀏陽油餅
- 分類:傳統名點
- 口味:酥、脆、香、甜
- 主要食材:山茶油、精而粉
瀏陽油餅是一道以山茶油、精麵粉為主要原料的小吃,輔料是白糖、桂花、百合粉、芝麻、八角等。
瀏陽油餅是一道以山茶油、精麵粉為主要原料的小吃,輔料是白糖、桂花、百合粉、芝麻、八角等。起源已有數千年歷史,中外馳名,其製作始於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品嘗後,歷朝歷代成為貢品。瀏陽油餅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給合現代技術,其製作...
文家市油餅:簡稱(文市油餅),原稱“二八酥“ 油餅是瀏陽的傳統產品,已有數千年歷史,中外馳名,其製作始於唐朝,唐大宗李世民品嘗後,歷朝歷代成為貢品。瀏陽油餅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給合現代技術,其製作更加嚴格,選料更加考究,由本地山茶油、精而粉、白糖、桂花、百合粉、芝麻、八角等十餘種香料精製而成。...
油餅的生產原料為麵粉、芝麻和茶油等,手工將皮、酥、芯三層包成圓球形,再用錘子垂成扁平的圓形餅,然後送入特製火爐中烘培而成。其製作更加嚴格,選料更加考究,由本地山茶油、精而粉、白糖、桂花、百合粉、芝麻、八角等十餘種香料精製而成。瀏陽油餅具有酥、脆、香、甜的特點,多吃不膩,回味無窮。產品的研發...
瀏陽油餅 瀏陽油餅是瀏陽的傳統產品,已有數千年歷史,中外馳名,其製作始於唐朝,傳說唐大宗李世民品嘗後,後來歷朝歷代成為貢品。“瀏陽油餅”這個名號,創始於清代光緒年間,也是當時的貢品之一。據《三湘英傑》記載,少年時代的譚嗣同就經常到北京的瀏陽會館品嘗“瀏陽油餅”,以示不忘故鄉。瀏陽油餅主要產在文家市,...
文家市百姓幾乎傾家趕集,吸引了廣東、浙江、江蘇、河南、湖北、江西等地的客商紛至沓來齊集趕會,“牛馬會”也因此名聲大噪,而“牛馬會”交易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鞭炮、夏布、土紙、茶油、油餅、油紙傘、瓷器、家具以及外地商人帶來罕見“洋”貨等都出現在“牛馬會”上。 因時代動盪影響,長期處於繁榮盛況的...
三口鄉地處瀏陽東區,東鄰沿溪,西連寶蓋,南臨古港,北與大光接壤,因郭沖、一壩、佘沖三支水路直匯花城口,故名“三口”。距城區30公里,瀏東公路穿境而過,花炮精品園、現代農業園座落境內。總面積55.6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61個村民小組,2.1萬人;l 0個黨總支部,24個支部委員會,...
臨猗一帶,在出殯頭天晚上還有“暖窯”的習俗,家人要帶著香燭、紙錢和酒食到墓穴中去祭奠 。聞喜等地 ,死者的兒孫要在墓穴的四角點火,表示把炕燒熱了,死者可以安睡其中。翼城一帶,死者的兒孫和至親則在墓穴中用木炭火煎食油餅,稱之為“暖房”。“送行”的習俗,山西南北都有。五寨等地,在天蒙蒙亮時,...
民國元年(1912年),聶泰和二十歲,娶鄴州城裡做炸油餅豆皮粑等小吃而聞名的劉德茂之女為妻,與劉氏共育一女三子:分別取名為興福(嫁給了鄴州城裡中醫羅耀民)、興祿、興壽、仲權。“福祿壽權”代表了他一生的思想和行為,他認為這一切必須通過教育實現。為此,在文化極其閉塞思想極其落後的年代裡,他開辦私塾...
五十三、家常蔥油餅138 五十四、薄餅138 五十五、香煎糯餅139 五十六、蔥香鍋餅140 五十七、六必居蔥油餅140 五十八、泡泡油糕141 五十九、薑絲排叉142 六十、南乳排叉142 六十一、清油盤絲餅143 六十二、勺子饃143 六十三、油酥火燒144 六十四、油旋144 六十五、擔擔麵145 六十六、雪花龍鬚麵146 六十七、刀削麵146 六十八...
1993年,泥陽鎮修建了當時隴南地區最大的蔬菜專業批發市場後,徽縣紫皮大蒜聲名鵲起,鄉間諺語、歌謠隨之產生,流傳最廣的諺語有:“伏鎮的蘿蔔徽縣的蒜,紅川的女娃不用看(即個個都美)”、“徽縣的蒜苗成山山,漢中的蒜苗靠邊邊”,“徽縣的蒜苔隴南春的酒,看著聞著就香破口”,“油餅醮蒜,越吃越顫(美...
第十六回 言永福象物創八拳 羅大鶴求師賣油餅 第十七回 奉師命訪友長沙城 落窮途賣武廣州市 第十八回 收徒 第橫遭連累 避官刑又吃虛驚 第十九回 看寶劍英雄識英雄 談裝束強盜教強盜 第二十回 偷寶劍鼓樓斗淫賊 飛石子破廟救門徒 第二十一回 求援系杜知縣聯姻 避煩難何捕頭裝病 第二十二回 三老頭計議捉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