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東陵

瀋陽東陵

瀋陽東陵,又稱“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墓,位於瀋陽市區東北部丘陵地帶,距市區約十八公里。

後金天聰三年(1629年)二月,選好陵址於瀋陽城東的石嘴頭山,開工建設,到順治八年(1651)基本建成,並從東京(現遼陽)遷孝慈的梓宮遷此與努爾哈赤合葬,遂將石嘴山改稱天柱山

1929年,奉天政府將福陵開闢成公園。因位於市區東部,改稱東陵。

東陵是瀋陽名勝古蹟之一,前臨渾河,後倚天柱山,萬松聳翠、大殿凌雲,占地19.48萬平方米,具有我國古代建築藝術傳統和滿族文化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瀋陽東陵
  • 開放時間:旺季7:30-17:30,淡季8:00-16:30
  • 景點級別:AAAA
  • 門票價格:42元
  • 著名景點:福陵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遼寧省瀋陽市
  • 建議遊玩時長:2-3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春夏季節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發展歷程,關於陵園,環境,規模,軼事謎團,死因,姓氏,諡號,人物介紹,實用信息,票價,開放時間,交通信息,景觀,

發展歷程

1963年被列為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國務院將其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中國的瀋陽福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關於陵園

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葉赫納喇氏的陵墓。與瀋陽市的昭陵、新賓縣永陵合稱“關外三陵”、“盛京三陵”。東陵公園始建於公元1629年 (天聰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後經清朝順治、康熙、乾隆年間的多次修建,形成了規模宏大、設施完備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築群。距今已有三百六十餘年歷史。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大清建國,定陵號為“福陵”,1929年被當時奉天當局辟福陵為東陵公園。

環境

東陵公園地處於瀋陽市東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個占地面積為557.3公頃,其中陵寢占地為19公頃,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臨渾河,自南而北地勢漸高,山形迤邐、萬松參天、眾山腑伏、百水迴環、層樓朱壁、金瓦生輝、建築宏偉、氣勢威嚴、幽靜肅穆、古色蒼然,其優美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邃人文景觀早已為歷代文人雅士所垂青。福陵建築格局因山勢形成前低後高之勢,南北狹長,從南向北可劃分為三部分:大紅門外區、神道區、方城、寶城區。陵寢建築規制完備,禮制設施齊全,主要建築規模宏偉,陵寢建築群保存較為完整。
瀋陽東陵-清福陵鳥瞰圖瀋陽東陵-清福陵鳥瞰圖

規模

陵園坐北朝南,四周圍以紅牆,南面中央為單檐歇山式正紅門三楹,拱門三道。門內參道兩側成對排列著石獅、石馬、石駝、石虎等石雕。平地盡頭,利用天然山勢修築了一百零八蹬石階,以象徵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過了石橋,正中為碑樓,重檐歇山式,四面券門,下為須彌座式台基,內立清聖祖玄燁親撰的“大清福陵神功聖德碑”,碑文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刻,記載著努爾哈赤的功績。
瀋陽東陵
兩側聳立著成對的華表、駱駝、獅子、馬、虎等石雕。蹬上一百零八級台階,有一座形似城堡的“方城”,這是陵園的主體,方城後面為月牙形寶城,寶城正中是突起的寶頂,下面是埋葬努爾哈赤和葉赫那拉氏的地宮。氣勢宏偉,古樸典雅,清幽肅穆,令東陵依山傍水人流連忘返。
再北的陵園的城堡式建築叫方城,四角建有角樓。方城南面正中建有隆恩門,門楣上用漢、滿、蒙三種文字刻成“隆恩門”三字。進門迎面為隆恩殿,是祭祀用的享殿,殿後洞門之上設明樓,內立“太祖高皇帝之陵”石碑。方城後為圓形寶城,兩城間呈月牙狀,因而也叫月牙城。寶城正中有一突起的寶頂,下為埋置靈柩的地宮。福陵建築群是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它將我國傳統建築形式與滿族建築形式融為一體,形成了異於關內各陵的獨特風格,很多人很喜歡這種設計,因此有很多的人去參觀。
東陵一角東陵一角

軼事謎團

死因

死因之謎:重傷說
經過潛心研究,朝鮮學者金國平和吳志良終於從朝鮮人李星齡所著的《春坡堂日月錄》中找到了一條明確記載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受“重傷”的珍貴史料。據該書記載,朝鮮譯官韓瑗隨使團來明時,碰巧與袁崇煥相見,袁很喜歡他,寧遠之戰時曾把他帶在身邊,於是韓瑗得以親眼目擊這次戰役的全過程。寧遠戰事結束後,袁崇煥曾經派遣使臣帶著禮物前往後金營寨向努爾哈赤“致歉”(實為冷言譏諷),說“老將(按:指努爾哈赤)橫行天下久矣,今日見敗於小子(按:指袁崇煥),豈其數耶!”努爾哈赤“先已重傷”,這時備好禮物和名馬回謝,請求約定再戰的日期,最後終於“因懣恚而斃”。這條史料明確記載努爾哈赤是在寧遠之戰中受了“重傷”,並由於寧遠兵敗,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創傷,整日悒悒不自得。在肉體和精神受到雙重創傷的情況下,這位沙場老將終於鬱鬱而終。1626年一月努爾哈赤發起寧遠之戰,明朝守將袁崇煥以葡萄牙制的紅夷大炮擊敗之,兵退盛京(瀋陽)。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進略西拉木輪,獲其牲畜”。五月,明將毛文龍進攻鞍山,努爾哈赤回師盛京。七月中旬,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七月廿三往清河湯泉療養,八月初七,大漸,十一日,乘船順太子河而下,病死於靉(ài)福陵隆恩門雞堡(今瀋陽市于洪區翟家鄉大挨金堡村),終年六十八歲。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死於明軍紅夷大炮之下。馳騁疆場的沙場老將竟敗於進士出身袁崇煥之手。
努爾哈赤葬於瀋陽福陵(今瀋陽東陵),廟號“太祖”。
憤懣說
正在人們對努爾哈赤之死不再提出異議時,清史專家李鴻彬在《滿族崛起與清帝國建立》一書中,卻對努爾哈赤炮傷而死論者的關鍵證據《春坡堂日月錄》提出了質疑。 疑點一:既然朝鮮譯官韓瑗都知道努爾哈赤“先已重傷”,那么守衛寧遠的最高統帥袁崇煥就應更加清楚,何況袁崇煥還曾派遣使臣前往後金營中察看過呢。如果努爾哈赤確實身負“重傷”,這當然是袁崇煥的特大功勞,也是明軍的重大勝利,不僅袁崇煥本人,而且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將對此事大書特書,以便激勵軍民的士氣。但是,無論是袁崇煥本人報告寧遠大捷的摺奏,還是朝廷表彰袁崇煥的聖旨抑或朝臣祝賀袁崇煥寧遠大捷的奏疏,其中都隻字不提努爾哈赤受傷之事。
疑點二:努爾哈赤戰敗於寧遠,是1626年正月,至八月二十日死,其間八個多月。從大量史料記載看,在這八個多月中,努爾哈赤並沒有去治病,而是“整修舟車,試演火器”,並且到“遠邊射獵,挑選披甲”,積極準備再進攻寧遠,以復前仇。四月,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進略西拉木輪,獲其牲畜”。五月,毛文龍進攻鞍山,後方吃緊,這才回師瀋陽。六月,蒙古科爾沁部的鄂巴洪台吉來朝,他親自“出郭迎十里”,全不像“重傷”之人。 因此,李鴻彬認為,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有沒有身受“重傷”,是不是“懣恚而斃”,很值得懷疑。
那么,努爾哈赤到底是因何致死的呢? 李鴻彬認為,努爾哈赤回到瀋陽以後,一則由於寧遠兵敗,赫赫有名的沙場老將敗在初歷戰陣的青年將領手中,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創傷,整日心情郁忿;二則因為年邁體衰,長期馳騁疆場,鞍馬勞累,積勞成疾。同年七月中,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並非炮傷,二十三日往清河湯泉療養。到了八月七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十一日,便乘船順太子河而下,轉入渾河時,與前來迎接的太妃納喇氏相見後,行至離瀋陽四十里的靉雞堡逝世。

姓氏

姓氏之謎:愛新覺羅
據文獻記載,努爾哈赤的姓氏有六種說法—— 清太祖努爾哈赤姓什麼?一般人可能會毫不猶豫地說出姓愛新覺羅。其實關於努爾哈赤的姓氏,文獻記載,稗官野史,雜說紛紜,莫衷一是,成為一團歷史之謎。據文獻記載就有六種說法:認為努爾哈赤姓佟、童、崔、雀、覺羅、愛新覺羅。 清朝皇室祖先以神話為名,認為其姓氏“愛新覺羅”原系天賜。
努爾哈赤的姓氏之所以謎團重重,原因在於,滿洲開始沒有文字,沒能留下原始的滿洲文獻記載;此外,清朝編修《明史》,凡是對清朝皇室祖先不利的史實或被刪除、或被篡改。《清太祖實錄》不提清朝皇室祖先的舊事,他們編一些奇異的神話,來隱瞞歷史的真相。
據《清太祖實錄》記載,清朝皇帝都認為自己姓愛新覺羅,其中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有三個仙女在池中沐浴,一隻神鵲銜來一枚果子,落在三仙女的衣服上,仙女愛不釋手,把果子放入口中,吞進腹中,從而有了身孕,生下一個男孩,男孩相貌奇異,而且剛出生就能說話,仙女告之,他姓愛新覺羅,名叫布庫里雍順。布庫里雍順也就是清朝皇帝的祖先。
清朝在《清太祖實錄》之後,官修的“會典”、“宗譜”、“通志”等,以及皇帝的御製詩文,凡屬清代的官書,都來自努爾哈赤及其後裔一方的記載,都是“欽定”、“御製”,也都是說自己姓愛新覺羅。
“童”和“佟”
在明朝、朝鮮的文獻記載中,努爾哈赤姓“童”或“佟”。 剛開始滿洲並沒有滿文,當時明朝、朝鮮的官私書籍里,關於清朝先世的姓氏又是怎樣記載的呢?
閻崇年考證,明朝和朝鮮的文獻均有記載,清太祖努爾哈赤姓佟和童。努爾哈赤曾作為明朝的建州衛官員,先後八次騎馬到北京向明朝萬曆皇帝朝貢。明人或明清之際的學者,做了大量的記載,都說努爾哈赤姓佟而且努爾哈赤曾同朝鮮打交道數十年,朝鮮文獻也留下大量記載。申忠一《建州紀程圖記》有如下記載: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努爾哈赤向朝鮮國王回帖云:“女真國建州衛管束夷人之主佟奴爾哈赤稟”等等。
努爾哈赤自稱姓佟。申忠一作為朝鮮南部主簿到達佛阿拉,受到努爾哈赤的接見,並在那裡住了一段時間。他回國後將見聞寫成《申忠一書啟及圖錄》即《建州紀程圖記》,資料珍貴,相當可信;而那篇《回帖》是努爾哈赤本人讓他轉給朝鮮國王的。這是努爾哈赤親自審閱過的正式公文,應當算是第一手資料。但是,朝鮮文獻更多的是把“佟”寫作“童” 。
“童”和“佟”實際上是女真人的普遍姓氏,是假借漢人的姓氏。 佟姓或童姓,不但是遼東的顯著大姓,也是當時女真人的普遍姓氏。誰做了部落的酋長,誰與明朝發生關係,這人便以佟或童為姓,通過“四譯館”,轉給明政府。
章炳麟的《清建國別記》中提到一種說法,佟姓原來是漢人的姓氏,後來常被夷人襲用,以假冒漢人,提高自己的身價。清朝皇室的祖先在名字前面冠以“佟”姓,也是因為羞於提起自己夷人的身份,於是假借漢人的姓氏。可見女真酋長,可以隨時姓佟或童,佟姓或童姓,也就成為他們的公姓。
“雀”或“崔”
努爾哈赤的姓氏除了佟或童的說法之外,朝鮮人還有記載稱他姓雀或姓崔。
閻崇年認為,有一種解釋是來源於努爾哈赤的母親因為吞下雀卵才生下了他,不過清朝人並沒有如此記載,《清太祖實錄》的《武錄》、《滿錄》、《高錄》三書,僅記載其母懷孕十三月而生努爾哈赤之事,並無吞卵而孕之說。
第二種解釋則來源於仙女吞服神鵲留下的果子而生下清朝皇帝祖先的神話,因此傳聞努爾哈赤姓雀。而且滿洲先人曾把烏鵲作為圖騰,這些都能把清朝皇室姓氏同“鵲”或“雀”相聯繫。當然也有學者提出了新看法,認為努爾哈赤姓“崔”是由於朝鮮語中,崔的發音介乎於漢語缺和吹之間,與“覺羅”中“覺”字音相近,於是懷疑崔姓是來源於“覺羅”的誤讀。
有學者認為努爾哈赤的真實姓氏是金,猛哥帖木兒是努爾哈赤的六世祖,有史料記載他姓金,金是“愛新”的音譯。所以,猛哥帖木兒及其後裔努爾哈赤都姓金,也就是姓愛新。
覺羅
《清朝通志·氏族略》里記載愛新覺羅是國姓,愛新是金的意思,其他的覺羅則冠以地名、部名、民名等,與國姓相區別。如“伊爾根覺羅”就是“民覺羅”的意思,以表示它們和愛新覺羅(金覺羅)有所分別的。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里,記載有八種覺羅,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西林覺羅、通顏覺羅、阿顏覺羅、呼倫覺羅、阿哈覺羅、察喇覺羅。
瀋陽東陵-清福陵大門瀋陽東陵-清福陵大門
可見“覺羅”是滿洲皇室舊有的姓氏,“愛新”是後來加添的,其目的在於顯示帝王后裔的尊貴、
到清太祖的時候,為何捨棄了漢人的佟姓,而自稱姓覺羅呢?
閻崇年在文中提到,佟姓畢竟是漢人的姓氏,雖然假借了可以假冒漢人,在和明朝官方文書往來時方便些,可是金姓卻是金朝女真的國號,不但可以自顯是帝王種族的後裔,而且可以藉著它在女真民族中有所號召。 因此,“愛新覺羅”這個姓並不是憑空創造的,而是有它產生的原因、形成的過程。 在《滿文老檔》和《滿洲實錄》里,很少出現“愛新覺羅”一詞,僅有三例。並認為,清太祖建元天命後,在覺羅姓前冠以愛新,是為了標示其有別於一般人的高貴身份。
由此可見,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姓氏———愛新覺羅,並沒有找到直接的史料依據,而是學者根據史料推論,所以至今清太祖姓氏仍是一個歷史之謎。

諡號

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武皇帝。

人物介紹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02.21-1626.09.30),建州女真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於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是清王朝創業的君主。其子愛新覺羅·皇太極稱清帝後,追尊努爾哈赤為太祖高皇帝。
努爾哈赤生於明嘉清三十八年(1559),後金政權的建立者,後為建州女真的首領,是首位後金可汗
史載:努爾哈赤“智力過人,每戰必先登,屢立功”。萬曆十一年(1583)被授為建州左衛都指揮史,同年發布七大恨以十三副遺甲起兵,用了三十多年時間統一女真,創建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薩爾滸之戰重創明軍,為清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天命十一年(1626)正月在寧遠戰役中負傷,同年八月十一日死於瀋陽四十里外的愛雞堡,終年六十八歲。
家族
努爾哈赤在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於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後改稱興京,今中國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祖父覺昌安(明代譯作叫場)、父塔克世(明代譯作他失)為建州左衛指揮,母為顯祖宣皇后。在當時的東北地區,最主要的軍事力量是遼東總兵李成梁的部隊。他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間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間的矛盾縱橫捭闔,以控制局勢。明朝建州右衛指揮使王杲(努爾哈赤的外祖父)於萬曆二年(1574年)叛明被李成梁誅殺。王杲的兒子阿台章京得以逃脫,回到古勒寨(今新賓上夾河鎮古樓村)。阿台之妻是覺昌安的孫女,所以阿台既是努爾哈赤的舅舅,也是努爾哈赤的堂姐夫。萬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攻打古勒寨。覺昌安、塔克世進城去探望,因戰事緊急被圍在寨內。建州女真蘇克素滸河部圖倫城的城主尼堪外蘭在李成梁的指揮下誘阿太開城,攻破古勒寨之後屠城,覺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倖免[1]。努爾哈赤和他的弟弟舒爾哈齊在敗軍之中,因儀表不凡,被李成梁的妻子放走。努爾哈赤歸途中遇到額亦都等人擁戴,有十三副盔甲作為裝備。回到建州之後,派人質問明朝為什麼殺害其祖、父。明朝歸還努爾哈赤祖、父遺體,並給他“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
清太祖朝服像清太祖朝服像
稱汗
萬曆十二年(1584年)努爾哈赤率領部眾去攻打尼堪外蘭,攻克圖倫城,尼堪外蘭逃走到鵝爾渾。1587年努爾哈赤攻克鵝爾渾,尼堪外蘭逃到明朝領地。努爾哈赤請求明邊吏押還尼堪外蘭,並將他處死。同年,在“建州老營”的廢址上建城,該城在1621年後金遷都遼陽後被稱為佛阿拉,即“舊老城”(今新賓縣永陵鎮二道村)。據《滿洲實錄》,1599年努爾哈赤採用蒙古文字並配上滿語字母。1601年努爾哈赤去北京向明朝朝貢。
1603年遷都到赫圖阿拉。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成為後金大汗。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侵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因努爾哈赤認為明朝朝廷偏袒女真葉赫部而心生不忿,憤然頒布“七大恨”,起兵反明。
與明之爭
1619年年三月,明徵集十四萬軍隊討伐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掌握有利戰機,集中兵力,“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在薩爾滸之戰,大敗明軍,殲滅明軍約六萬人,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1621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興建東京城
努爾哈赤雕像努爾哈赤雕像
天啟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努爾哈赤大敗遼東經略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奪取明遼西重鎮廣寧(今遼寧北寧市),熊廷弼兵敗被斬,王化貞下獄論死。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瀋陽。
七大恨:我之祖父,未嘗損明邊一草寸土,明無端起釁邊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明雖起釁,我尚修好,設碑立誓,凡滿漢人等,無越疆土,敢有越者,見即誅之,見而顧縱,殃及縱者,詎明復渝誓言,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此恨二也;明人於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逾疆場,肆其攘奪,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廣寧使臣綱古里方吉納,脅取十人,殺之邊境,此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適蒙古,此恨四也;柴河三岔撫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眾,耕田藝谷,明不容留獲,遣兵驅逐,此恨五也;邊外葉赫,獲罪於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遺書詬言,肆行凌辱,此恨六也;昔哈達助葉赫二次來侵,我自報之,天既授我哈達之人矣,明又擋之,脅我還其國,己以哈達之人,數被葉赫侵掠,夫列國之相征伐也,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豈能使死於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還乎?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構怨於我國也?今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為剖斷,此恨七也!
成就
重要國策
努爾哈赤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國策。對於早年來投、率軍征戰、盡忠效勞的“開國元勛”,如費英東額亦都、何和里、扈爾漢安費揚古等“五大臣”及楊古利、冷格里等人,給予特別禮遇和優待,賜給大量人畜財帛,任為高官,封授爵職,聯姻婚娶,榮辱與共。當這些功臣出了差錯時,他著重指出“貧時得鐵,猶勝於金”,常以其功而從輕處治。努爾哈赤招徠了許多有才之人,他們獻計獻策,多次進入大明燒殺掠奪使女真部逐漸“民殷國富”,為建立和壯大後金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方針政策
在軍事與外務上,努爾哈赤制定了具體的方針、政策和策略。採取了“恩威並行,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即以撫為主,以剿相輔的方針。其具體內容有三,
一為抗拒者殺,俘獲者為奴。因納殷部七村諸申降後復叛,據城死守,“得後皆殺之”。額赫庫倫部女真拒不降服,努爾哈赤遣兵攻克,斬殺守兵,“獲俘一萬”,滅其國,“地成廢墟”。
二是降者編戶,分別編在各個牛錄內,不貶為奴,不奪其財物。原是部長、寨主、貝勒、台吉,大都封授官職,編其舊屬人員為牛錄,歸其轄領。
三為來歸者獎。對於主動遠道來歸之人,努爾哈赤特別從厚獎賜。當他聽說東海虎爾哈部納喀達部長率領一百戶女真來投時,專遣二百人往迎,到後,“設大宴”,厚賜財物,“為首之八大臣,每人各賜役使阿哈十對、乘馬十匹、耕牛十頭”,以及大量皮裘、貂帽、衣、布、釜盆等物。對其他隨從人員,亦“俱齊備厚賜之”。
這樣就縮小了打擊面,爭取到許多部長、路長帶領屬人前來歸順。僅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記載,黑龍江、吉林、遼寧女真酋長統眾來歸的,就有二三百起之多,因而加速了女真統一的進程,減少了不必要的傷亡和損失。
用兵策略
還採取了正確的用兵策略,一般是由近及遠,先弱後強,逐步擴大。他積極爭取與蒙古聯盟,盡力避免過早地遭到明朝的打擊,直到萬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發動叛亂以前,沒有受到明軍的征剿,這極大地有利於統一女真事業的順利進行。充分發揮了軍事指揮才幹。他長於用計,重視保密,多謀善斷,議即定,定即行,出兵猶如暴風驟雨,迅不可擋,經常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
瀋陽東陵-清福陵瀋陽東陵-清福陵

實用信息

票價

門票42元(包括清福陵40元,東陵公園2元)

開放時間

7:30—17:30(旺季4月-10月) 8:00—16:30(淡季11月-3月)

交通信息

乘坐148、168、218、385路公車或瀋撫三號線至東陵公園下即可

景觀

東陵公園位於瀋陽市東陵區東陵路,是世界文化遺產清福陵所在地。1929年當時奉天省政府將清福陵開闢成公園,因其位於市區的東部而得名東陵公園。
東陵公園整體背倚天柱山,前臨渾河,自南而北地勢漸高,山形迤邐、建築宏偉、古色蒼然,從南向北可劃分為三部分:大紅門外區,神道區,方城、寶城區。建國以來,歷經百年蒼桑的東陵公園得到了精心維護,在採取各種措施進行保護管理的同時,陵區還附近修建多處景點,如 “龍灘垂釣”、“森林浴場”,“杏林春曉”、“芳草雲天”、“龍尾觀溪”、“御泉”、“妃子松”、“神龜”、“義犬救主”等等。今天的東陵公園已成為一座具有歷史文物、園林風光、旅遊度假等多種功能的觀光遊覽中心。瀋陽東陵公園陵內景觀照片,由瀋陽市瀋河區易畫全景設計工作室 商業攝影師:李松嶺 拍攝提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