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福陵神碑幻影

瀋陽福陵神碑幻影

瀋陽福陵神碑幻影,位於瀋陽福陵內,為清代的《留都十景》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瀋陽福陵神碑幻影
  • 地理位置:瀋陽福陵
  • 原名:福陵
  • 年代:清朝初年
介紹,奇觀深藏“大碑樓”,飄然若仙美少女,“神碑幻影”自古奇,“神碑幻影”留啞謎,神碑幻影的來歷,

介紹

瀋陽清東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皇后葉赫那拉氏陵寢,原名福陵,因坐落在瀋陽市東北11公里處。故又稱東陵。
福陵大碑樓為九脊重檐歇山式建築,亭內樹立“大清神功聖德碑”。碑石來自北京附近的房山,由數塊石料組成,其中僅碑身就重達5萬公斤以上。這座石碑有個奇特現象,每當陰雨天氣,石碑背面便出現一位如同“觀音”的影像。老瀋陽人稱其為“美女石”;“瀋陽八景”中便有“神碑幻影”一景。
“神碑幻影”,做為盛京景物加以渲染,為清代的《留都(瀋陽)十景》之一。《陪都紀略》還有一首詩讚譽此景說:“古石成形瑞氣全。勝似丹青巧手鐫。兩陵(昭陵、福陵)背後生神像,可入陪都志略篇。”

奇觀深藏“大碑樓”

登上福陵108磴,舉頭看見一座九脊重檐歇山式建築,這便是人稱“大碑樓”的“神功聖德碑亭”。
建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神功聖德碑亭,矗立在50多厘米高的須彌座式台基之上,四面各開單券拱門,門下四出五級踏跺。碑亭斗拱下外檐,施金線煙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畫,內檐彩繪井字天花。碑亭四周青磚墁地,俗稱“海墁”。碑亭朝南一面的海墁上,兩側各有一龍首,俯伏在地面上,且龍口上顎張開。
碑亭正中,矗立著一甬近7米高、重達50噸的石碑。石碑最下面布滿海水江崖紋飾,四角各雕魚、鱉、蝦、蟹於漩渦的基礎部分,為“地袱”;其上,為馱碑的贔屓;石碑碑頭由6條蛟龍盤繞;碑額為“大清福陵神功聖德碑”9個大字;碑文刻於石碑正面,由滿、漢兩種文字書寫,全文兩千餘字,內容只是清代後嗣子孫對清太祖努爾哈赤開基拓業、奠定一代王朝功德的頌揚之詞;碑文落款為“孝曾孫嗣皇帝玄燁”,即康熙皇帝。
石碑背面光滑無字。“神碑幻影”奇觀,便顯現在石碑的背面。

飄然若仙美少女

在東陵公園主任崔正風指點下,記者觀看了石碑的背面。果然,在高大的石碑上,隱隱約約顯現著一個人形。仔細觀看,人形好似一位身材修長、頭挽高髻、面容輪廓俏麗的少女。少女身著大袖寬袍,形體飄逸,如踏雲前行、飄然若仙,令人驚詫不已。
崔正風主任介紹說,晴天觀看還不算明顯。要是趕在陰天下雨之前、下雨過後觀看,人形部分的顏色便會加深,並且出現不同層次,更加酷似人體、栩栩如生,就連衣裳的皺紋都能顯現得清清楚楚。東陵公園陵上管理大隊隊長李偉清介紹說,由於這裡的工作人員們天天守在大碑樓周圍,所以大家觀看“神碑幻影”的機會要比別人多些。各人根據各自的理解、想像,觀看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如來佛、關羽等等;但更多的人則認為是一位美女形象。

“神碑幻影”自古奇

人們發現“神碑幻影”奇觀究竟始於何年,史料已無從可考。但從神功聖德碑建立年代推測,應該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之後。
史載,清代道光九年(1829年),內閣侍讀學士何汝霖,隨宣宗皇帝“東巡”盛京瀋陽,祭祀祖墳福陵。在北京時,何汝霖就對盛京福陵的“神碑幻影”奇觀早有耳聞。於是,他便特意獨自一人來到福陵,觀看神功聖德碑的奇異現象,以辨傳言真偽。何汝霖觀看之後大吃一驚,事後著文描繪了他的親眼所見。他認為,石碑上的人形當為“觀音大士”,其形象十分逼真,“衣摺皆俱”,可謂天地“造化之奇”。

“神碑幻影”留啞謎

“神碑幻影”奇觀,是一種神奇的自然現象。由於石碑石質紋理不同,以致在陰雨天裡,所吸收的水分也就不同,從而導致了石碑受潮後所顯現的顏色深淺不一,人們便根據各自的想像,觀察到了各種形象圖案。
福陵神功聖德碑上的紋理,是由密度小、善於吸收水分的乾松石質構成的。所以在受潮後,因為水分的作用,碑石紋理顏色便變深、紋理突出。這就像密度小、質地粗松的水缸,由於陰雨天到來之前空氣濕度大,水缸便吸收地表水分,出現“穿裙”現象。古人所說的“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便是這種現象。

神碑幻影的來歷

東陵的紅門有三個門洞,左為臣門,中為神門,右為君門,現在開放供遊人出入的即為君門。進入紅門,映入眼帘的是高陡的石階和雄偉的陵殿,對神道的設定,清朝陵墓制度有一項特殊規定,即神道與隆恩門之間必須修一座建築做隔斷,名曰“一眼望不斷”,寓意大清江山萬世一系,為此,有的清陵在神道上修龍鳳門,瀋陽昭陵修建神功至德碑。福陵不僅建有神功聖德碑,而且根據地理條件還修有一百單八蹬,起到雙重隔斷作用,這是福陵區別於其它清陵之處。一百單八磴高陡磅礴,猶如瀑布在前奔騰,意為鎮壓“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保佑清福陵吉祥穩固。
登階而上有碑亭一座,亭內矗立著將近七米的神功德碑,由一個鱉身龍首的神獸所伏,是用一整塊岩石雕刻而成,正面是康熙帝親書的墓主生平,背面是神奇的“神碑幻影”,看起來像一隻獅虎立於崖邊眺望,是由水跡形成的圖案,原本只有在陰雨天才可看到,經過百年時間現已不再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