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一環路

瀋陽一環路

根據十二五瀋陽城市規劃,瀋陽的環城道路包括一環路,二環路,三環路(高速),四環路,五環路(高速),六環路(瀋陽經濟區環線)。其中一環路又稱中環路,是瀋陽城區內連線和平區、瀋河區、大東區皇姑區鐵西區五區的交通幹道。全長29公里,占地148萬平方米。由文化路、萬柳塘路、滂江街、北海街、崇山東路、崇山中路、崇山西路、塔灣街(崇山西路以南)、保工北街、建設中路(保工街以東)、建設東路、南五馬路等街路組成。1985年全線貫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瀋陽一環路
  • 外文名:Shenyang 1St Road
  • 全長:29公里
  • 占地:148萬平方米
  • 時間:1995
  • 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一環路構成,一環路歷史,道路介紹,保工街,塔灣街,建設大路,南五馬路,崇山路,北海街,滂江街,一環路現狀,

一環路構成

文化路、萬柳塘路、滂江街、北海街、崇山東路、崇山中路、崇山西路、塔灣街(崇山西路以南)、南五馬路為雙向十車道,建設中路、建設東路、保工北街為雙向八車道。

一環路歷史

 瀋陽一環路的雛形是1932年《奉天都邑計畫》中的中環路,在建國之後的城市總體規劃中依舊延續,1962年初步形成,1985年全線貫通,稱為中環路。1989年規範街路名稱時,一環上所有街路的路牌上都標有“中環”二字,1995年三環路建成之後,開始稱為一環路。
瀋陽環城路建設情況(一至四環)瀋陽環城路建設情況(一至四環)

道路介紹

保工街

保工街位於鐵西區。分為保工北街和南街,有的也把新修的路官二街劃在保工街範圍中。保工北街北起保工立交橋,南至建設中路。長2776米,雙向六車道。1937年始建名志誠大街,1939年改稱勵工街,1957年以保衛工業之意命名保工街,1989年命名保工北街,為一環路的一部分。保工南街北起建設中路,南至沈遼中路。長2705米,雙向八車道。1942年始建,以保衛工業之意命名保工街。1989年命名保工南街。路官二街北起沈遼中路,南至攬軍路。長593米,雙向八車道,1955年始建。1989年名路官二街。保工街2003年最後一次大修。2006年5月保工北街每車道縮減0.5米左右變成雙向八車道,比同是八車道的保工南街窄一些。保工街有242、295、297、204、205等公車。

塔灣街

塔灣街位於皇姑區西部。南起保工立交橋與保工街銜接,北至601所。長3835米,1910年形成。1957年因附近河灣處有遼建舍利塔,定名塔灣街。1983年 崇山西路以南路段拓寬,為市區一環路的一部分。

建設大路

建設大路位於鐵西區。由建設東、中、西路三段組成。東起南兩洞橋,西至瀋山鐵路西線。長6582米,雙向八車道。1927年始建,東段名高千穗通,中、西段名南五路。1946年以工業區建設之意命名建設大路。1989年將建設大路劃分為東、中、西三段。2002年最後一次修路,為雙向八車道。保工街至南兩洞橋為一環路的一部分。建設大路為瀋陽市一級馬路,建設大路有239、240、266、鐵西一線、237、207、501、216等公車。

南五馬路

南五馬路位於和平區,西起南兩洞橋,北至南湖橋。長2796米,雙向十車道。為市內主幹道、一環路的一部分。南五馬路1930始建名南五條通,因位於中華路第五條街,故名。1946年更名南五馬路 。
南五馬路上有239路、135路、環路等公車。

崇山路

崇山路位於皇姑區,分為崇山東路、崇山中路、崇山西路。崇山東路西起望花立交橋,西至北陵大街,長2394米;崇山中路東起北陵大街,西至怒江街,長2054米;崇山西路東起怒江街西至塔灣街,長1920米。崇山路全路雙向10車道。1946年始建,1955年名崇山路,1957年以北陵大街、怒江街為界分為崇山東路、崇山中路、崇山西路。崇山路曾經是瀋陽市區最寬的主幹道路,為瀋陽市一環路的一部分。崇山路有205、228、245、213、271等公車。

北海街

北海街位於大東區中部。西起望花南街與崇山東路相連,東至珠林路滂江街相接,為瀋陽一環路的一部分。長3365米,寬55米,雙向十車道。民國初年分段名為花園西胡同、北鎮胡同等。1957年以河北省北海縣名稱命名北海街。下設東堡巷、梨園巷、三鋁巷。北海街上建有柳條湖立交橋(建於1988年,位於北海街與望花南街相交處),沈海立交橋(建於1990年,位於北海街與珠林路相交處),北海高架橋(建於1991年,南起沈海立交橋北口,北止東北大馬路西口,全長1400米,高架橋部分為雙向三車道,全橋共54孔)。北海街有126、151、159、177、271、289路等公車。

滂江街

大東區滂江街,是瀋陽一環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大東區中部,北起珠林路與北海街相連,南抵滂江橋與萬柳塘路相接,長度2475米,雙向十車道。1924年張作霖對大東新市區的街路進行了統一規劃。其中,以當時內外蒙通道上的軍事重地——“滂江”(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東南)之名,將這條大東新市區西側的南北向道路命名為滂江街,同時翻修為石子路。滂江街也是瀋陽市少有的自命名起,從未更改過名稱的街路。1954年修建了南運河上的滂江橋(木橋),並將滂江街向南由德化巷延至滂江橋;滂江街中段(大東路與原中捷友誼廠東門之間)本不存在,該地為奉張時期的奉天兵工廠(今瀋陽礦山機器廠和黎明廠)。1958年市計委為改善瀋陽東部的南北向交通,在滂江街正對的礦山廠和黎明廠之間的大牆處開道,與滂江街北段(珠林橋以南,北海街延長部分)打通,並將原石子路拓寬,改建為柏油路。改革開放後滂江街被規劃為瀋陽中環路,道路逐年拓寬,以達到如今的規模。沿街原有中捷友誼廠、瀋陽礦山機器廠等國有大型企業。有245、274、275、147等公車。
“滂”字的讀音一直存在爭議。按新華字典里注釋,應該念Pāng 一聲,但是家住附近的瀋陽人都念Bàng 四聲,據悉是因為這是蒙語的讀音。近些年也有瀋陽人讀Pāng的。

一環路現狀

截止到2011年初,文化路、萬柳塘路、滂江街、北海街、崇山東路、崇山中路、崇山西路、塔灣街(崇山西路以南)、南五馬路為雙向十車道,建設中路、建設東路、保工北街為雙向八車道。
為了緩解瀋陽市中心的交通壓力,配合南北二幹線的功能建設,瀋陽市計畫建設東一環快速路,將在萬柳塘路、滂江街、北海街全線建設高架橋,全長12公里,分流長距離交通。在保證沈海立交橋、北海高架橋、柳條湖立交橋不變的情況下,分4段建設高架,全線無信號燈。高架道路雙向6車道,地面道路雙向10車道(設定匝道段雙向8車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