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諸莒縣抗日烈士紀念塔

濱海諸莒縣抗日烈士紀念塔,錫山自東向西連線了沂蒙山脈,是當地最高的一座山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諸莒縣抗日烈士紀念塔
  • 地理位置:山東省諸城市賈悅鎮錫山子頂峰
  • 高度:4.17 米
  • 材質:石灰岩
  • 形狀:呈六面形
簡介,英雄隊伍,

簡介

濱海諸莒縣抗日烈士紀念塔
錫山自東向西連線了沂蒙山脈,是當地最高的一座山峰。山上刺槐、松柏鬱鬱蔥蔥,春日裡桃花、杏花競相開放。登上山頂極目遠望,群山環繞,風景如畫。濱海諸莒縣抗日烈士紀念塔就矗立在位於諸城市賈悅鎮楊家灌津社區錫山的綠樹花叢間。

英雄隊伍

諸莒獨立營29名戰士犧牲
解放前,諸莒縣的轄區包括現在諸城、沂水莒縣、安丘的一些村莊。抗戰時期,這裡活躍著一支英雄的隊伍——諸莒獨立營,他們在劉家莊自衛戰、夏家營子反擊戰等多次戰役中,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在大小多次戰鬥中,諸莒獨立營先後犧牲了29名戰士。1945年春,諸莒縣委決定建一座紀念塔,紀念這些烈士們。縣委把塔址選在錫山上,取名濱海諸莒縣抗日烈士紀念塔,同時把本縣在外地犧牲的21名戰士也合葬在此處。
“鋼鐵聯防”紀念館
“鋼鐵聯防”紀念館位於高密市大牟家鎮大遲家村委會院內。1968年,大遲家村建立了“鋼鐵聯防”紀念館,1986年高密縣人民武裝部和大牟家鎮黨委聯合擴充了展覽版面,2008年紀念館遷入現址。經過多次擴充修整,目前館內展覽有15個版面共115張圖片,一幅“鋼鐵聯防”錦旗複製品,錦旗原件現在國家軍事博物館陳列。紀念館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詳細描繪了“鋼鐵聯防”的歷史由來。
兩村民兵聯防組織民眾迎敵
解放戰爭進行到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發起了膠河戰役。國民黨地方武裝和還鄉團在高密大遲家村和大孫家村多次與武工隊交手,屢受重創。恰逢國民黨整編第9師在戰鬥中退守高密,地方武裝和還鄉團便以兩村駐有共產黨一個營的正規部隊為名,引領整編第9師攻打兩村。
1947年10月25日夜間,國民黨駐高密的第9師25團、26團和縣大隊共3000多人,分別將大遲家和大孫家包圍,在兩村之間的小杜家村架設了大炮,甚至調用了飛機預備進行空中打擊。當時駐大孫家的武工隊員僅有30多人,駐大遲家的也只有80多人。巡邏的民兵發現敵情後,民兵、自衛團、青婦隊和部分民眾迅速組織起來,加入戰鬥,依託村中高築的防禦圍牆準備迎敵。
土槍土炮打退敵人多次進攻
天亮後,敵人開始對大孫家進行炮擊,密集的炮火像一條條火龍從圍牆和民兵頭上飛過去。一陣炮擊後敵人的步兵開始逐漸靠近,圍牆上民兵的步槍、土槍、土炮一齊向敵人開火,手榴彈和土手雷也一齊在敵群中爆炸。戰鬥持續到中午,敵人調來了四架飛機輪番掃射,一時間全村硝煙瀰漫。大孫家村的民兵和民眾沒有被嚇倒,而是越戰越勇。
敵人對大遲家的炮擊幾乎與大孫家同時展開。民兵把大抬桿土炮、一門60炮放置在南門,配合土槍、手榴彈、手雷等,打退了敵人多次瘋狂的進攻。敵人飛機輪番掃射,並且在東、南邊圍牆附近扔下了幾顆燃燒彈,到中午敵人終於用大炮在圍牆上炸開了口子,幾百人衝進村子。民兵和武工隊與敵人展開了激烈巷戰。
兩村的民兵和民眾在與敵人的拼殺中,有的腿被打斷了仍與敵人扭打在一起,有的用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有的在身負重傷後仍堅持戰鬥,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
在這次戰鬥中,兩村傷亡總數近200人,斃敵50多名,傷敵80多名。大孫家、大遲家兩村民兵聯防,與數倍於己的國民黨兩個正規團激戰6個多小時,阻住了國民黨軍隊的猛烈進攻。中共南海專署,南海軍分區司令部、政治部、武裝部聯合授予兩村一面“鋼鐵聯防”錦旗,並給兩村民眾榮記集體一等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