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濕地紅樹林光能利用率時間變異及其環境控制研究》是依託廈門大學,由朱旭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濱海濕地紅樹林光能利用率時間變異及其環境控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朱旭東
- 依託單位:廈門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光能利用率是植被資源利用效率的一種,表示植被對光合有效輻射的利用效率,其時間變異與植被光合作用碳吸收動態緊密相關,因而準確地刻畫光能利用率時間變異及其環境控制對理解植被光合作用過程和機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夠為構建遙感參數驅動的植被碳循環模型提供理論支持。目前人們對不同生態系統類型光能利用率時間變異及其環境控制還缺乏足夠的了解;對於環境要素複雜多變的濱海濕地紅樹林生態系統來說,這樣的了解則更加有限。本項目針對“紅樹林光能利用率的時間變異及其環境控制”這一科學問題,以濱海濕地紅樹林為現場研究區,採用渦度相關、近地面遙感、水位計等原位觀測手段,獲取長期、持續、高時間解析度的生態水文環境要素的同步監測數據,探討紅樹林光能利用率在不同時間尺度上的時間變異特徵及其環境控制機制,提出適用於紅樹林生態系統光能利用率的近地面遙感反演方法。
結題摘要
項目立項時擬圍繞“紅樹林光能利用率的時間變異及其環境控制”這一科學問題,以濱海濕地紅樹林為現場研究區,採用渦度相關、近地面遙感、水位計等原位觀測手段,獲取長期、持續、高時間解析度的生態水文環境要素的同步監測數據,探討與解析紅樹林光能利用率在不同時間尺度上的時間變異特徵及其環境控制機制。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除了研究原先設計的光能利用率參數之外,也關注了紅樹林碳通量以及紅樹林植被對淹水環境的回響。項目研究內容主要包含三部分:紅樹林碳通量觀測研究、紅樹林植被光譜觀測研究和濱海濕地植被無人機遙感研究。主要研究結果:(1)通過解析三年的紅樹林碳通量觀測數據,研究首次發現潮汐和海風對紅樹林—大氣界面碳交換存在著不可忽略的間接影響,同時也發現未來海平面上升與降水格局的改變可能會降低紅樹林碳匯能力;(2)紅樹林碳通量與光譜長期協同觀測研究表明紅樹林光化學反射指數與碳通量動態存在較好的相關性,優於傳統的歸一化植被指數,研究對紅樹林光譜與碳通量動態關係有助於提高人們對紅樹林光合碳通量時間動態的理解;(3)利用無人機遙感技術,首次在景觀尺度上通過空間確切的定量分析來研究潮汐淹水如何影響潮間帶紅樹林物種和樹高空間分布,同時研究也證實了無人機遙感監測在濱海濕地植被種群分布動態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實用性。本項目執行期間已發表了4篇SCI論文(1篇一區、2篇二區和1篇四區),2篇在審。依託該項目資助,研究團隊在濱海濕地碳循環與生態遙感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取得了較好的學術價值和一定的社會影響。除發表論文外,依託本項目也積累了多年的紅樹林生態系統碳水通量連續觀測數據,為野外台站長期觀測提供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