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濰坊位於山東半島中部,南倚沂山,北瀕渤海,東連海港名城青島、煙臺,西接濟南、淄博、東營,屬溫帶東部季風區,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人口859萬,轄四區、六市、兩縣和五個市屬開發區。濰坊高新區的企業
濰坊產業基礎良好,工業門類齊全,享有中國“電子城”、“動力城”、“紡織城”的美譽,現已形成以電子信息、機械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紡織服裝、海洋化工等13個支柱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湧現出濰柴集團、福田重工、晨鳴紙業、海化集團、得利斯食品、新郎西服、歌爾電聲、中微光電子等國內相關領域的骨幹企業。全市產品涵蓋108大類5000多個品種,有近百種產品居全省第一,其中原鹽、粘膠短絲、機製紙、內燃機、駐極體傳聲器等居全國第一,CPE、純鹼、硝(亞)鈉、色素產量居世界之首。
濰坊商貿流通活躍,是魯東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年交易額過億元的專業市場達36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諮詢等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城市功能和競爭力不斷增強。
濰坊是著名的旅遊文化名城、世界風箏都,一年一度的濰坊國際風箏會,以特有的民俗文化,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賓客。從1984年起,已連續成功舉辦了26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承辦了15屆魯台經貿洽談會。魯台經貿洽談會是山東省四大經貿活動之一,有力促進了山東與台灣以及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
濰坊中心城區每年投入大量資金,高標準規劃、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明顯提升,先後被評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等稱號。
近年來,濰坊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秉承“投資者是上帝”的服務理念,把經濟環境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生命線來抓,努力營造最佳投資環境。目前已有美國卡特彼勒、日本伊藤忠、JFEC株式會社等16家世界500強企業及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大企業集團在濰坊安家落戶。
濰坊高新區
濰坊高新區設立於1992年,人口25萬。近年來,濰坊高新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民生建設為主題,以創新創業為導向,以創先爭優為動力,著力打造新興高端產業示範區,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經濟社會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勢頭。自2008年以來,全區主要經濟指標實現3年翻一番,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榮獲2010年濰坊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一等獎。
一是新興高端產業發展提速。堅持“立足基礎、突出特色、發揮優勢、錯位發展、差異競爭”原則,著力實施“63513”工程,推進新興高端產業創新型成長、鏈條式發展、園區化布局。新創建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高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國家火炬計畫濰坊動力機械、電聲器件、光電產業特色基地以及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山東省服務外包示範基地,省級以上產業化基地達到17個。新獲認定69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正在建設濰坊動力工業園、歌爾光電產業園、新興產業園、先進制造園等一批投資過50億元的大項目。新興高端產業發展“63513”工程被確定為山東省“十二五”新興產業發展示範工程。在杭州第8屆國家高新區主任聯席會議上,與中關村等一流園區同台發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做法獲得科技部領導充分肯定。
二是科技創新體系日趨完善。以2個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為引領,以省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和3個院士工作站、6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為載體,以7個公共技術平台、21家企業研究院和110家市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為支撐,以3個國家級孵化器、2個省級孵化器和高端產業加速器為促進,以6個高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紐帶,創新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切實加強“產學研政金介”結合,自主創新水平提升,專利及發明專利授權數年均增長60%以上。
三是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成效明顯。積極實施國家及省市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計畫和我區“1300引才工程”。成立博士聯誼會和博士俱樂部。擁有碩士以上高層次人才4660名,其中3名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前來創業,4人進入山東省“萬人計畫”第一層次人選,10人進入濰坊市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扶持計畫。已經引進海外人才82名,成為發展光電、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的重要領軍力量。現有專業技術人才1.67萬名,其中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1人為市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四是科技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由工業經濟向科技服務轉軌,由加工製造向研發、孵化、總部經濟轉型,發展研發經濟、總部經濟、孵化經濟、投融資經濟,形成工業經濟與科技服務業協調發展、科技服務業加快提升的新格局。重點實施“雙十工程”,依託軟體園,以萬聲呼叫、中創軟體、中動傳媒、新海軟體等為引領,加快發展軟體服務外包、業務流程外包、動漫服務外包,創建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基地;依託國家創新藥物研製大平台,建設生物醫藥實驗外包基地;依託金融廣場和環渤海金融後台服務基地,加快引進金融機構,發展壯大科技金融業,打造重要的區域金融後台服務基地。依託智慧財產權交易市場,健全信息交流、諮詢評估、法律服務、信用擔保等中介體系,加快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業;加快建設新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進一步完善孵化加速體系。
五是城市品質功能全面提升。投資2億元建設市政工程,圓滿完成北海路拆舊改醜和309國道綜合整治,貫通東風東街、北宮東街、福壽東街等道路。投資6.5億元的浞河綜合改造工程全線完工,獲批國家水利風景區。建成區綠化總面積579萬平方米,覆蓋率達到54%。規劃建設10個集中居住區,已建樓409棟、235萬平方米。創建7個低碳示範社區,居全市第1位。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在全市中心城區測評中獲第1名。
六是民生建設惠民力度加大。堅持以人為本,著力富民強區,完善公共服務,實施惠民工程,打造幸福高新區。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成北海、東明、雙語等品牌學校,獲批“全省素質教育示範區”;公辦幼稚園比重達到60%,3年內實行學前免費教育;在建總投資1.6億元的志遠國小、清平國小、浞景學校,新建總投資1.6億元的鋼城現代學校、鳳凰國小、汶泉國小。率先實施基本藥物制度,523種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雙零雙百”政策覆蓋城鄉;加快建設市民健康中心、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站室。強化流動人口計生管理,對主動放棄二胎家庭特別是特困家庭實行獎勵和補助。成立慈善總會,統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高標準的敬老院及兒童福利院投入運行。建成濰坊學院體育館、半島書城,在建市民文化藝術中心,新建文化傳媒廣場和體育公園。投資1.2億元,正在建設600套以上公共租賃住房。
2011年,我們將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方針,加快打造全省新興高端產業示範區,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主要是圍繞“一個目標”,努力實現“六個新突破”。“一個目標”:就是實現經濟更快更好發展。“六個新突破”:一是著力實施“63513”示範工程,在新興高端產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二是著力加快城市轉型提升,在城市建設內涵發展上實現新突破。三是著力強化載體建設,在科技服務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四是著力提升人民民眾幸福感和滿意度,在幸福和諧家園建設上實現新突破。五是著力聚集創新支撐資源,在推動創新驅動內生增長上實現新突破。六是著力強化基層基礎工作,在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通過2011年開好局、起好步,推動“十二五”期間科學發展、創新發展、率先發展、和諧發展。規劃到2015年,建成全國重要的綠色動力、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LED電視生產基地,建成全省新興高端產業示範區和高水平的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在國家高新區團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躋身一流國家高新區行列。
自然地理
1、自然地理
濰坊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位於山東半島與內陸地區的交通要道,市場輻射能力強,屬於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地跨北緯35o45′—37o 26′,東經118 o10′—120o 01′。東臨青島、煙臺市,西接淄博、東營市,南連臨沂、日照市,北瀕渤海萊州灣。南北最大縱距17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164公里,海岸線113公里。濰坊地勢南高北低,南部是山地丘陵,中部是平原,北部是沿海灘涂。高新區地勢平坦,海拔28米左右。
2、面積與人口
全市總面積15900平方公里,市區面積24.3平方公里。現轄濰城、奎文、寒亭、坊子4區、青州、壽光、諸城、安丘、昌邑、高密6市和昌樂、臨朐2縣。總人口84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7萬人。高新區面積2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餘萬人。
3、氣候
濰坊市背陸面海,受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共同影響,屬暖溫帶東部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2oC,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年平均絕對濕度11.9百帕,相對濕度67%;無霜期185-211天。
4、交通
高新區區位優越,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濟南至青島、濰坊至萊陽兩條高速公路橫貫高新區;青島、濟南兩個國際機場分別距高新區120和180公里,車程只有70分鐘和120分鐘;高新區200公里範圍內有青島、煙臺、日照等國際客貨港口;濰坊機場、濰坊海港已建成投入運營;東西橫貫山東半島的膠濟鐵路複線沿高新區而過,客貨運輸便捷。
5、特色
濰坊市內有金屬礦20種,非金屬礦17種,藍寶石為全國所稀有,溴素產量占全國的75%,原鹽產量占全國的1/6,對蝦是全國的主要產區,是中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和集散地。
濰坊是世界著名風箏都,鐘靈毓秀,底蘊深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濰坊十笏園、諸城恐龍化石、臨朐山旺化石、安丘漢畫像石墓、青州雲門山“巨壽”、青州博物館以及沂山、雲門山、青雲山等聞名遐邇,享譽海內外。
發展規劃
一、發展定位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化發展意識、率先意識、精品意識、效率意識、和諧意識,科學把握髮展快與效益好、大企業與小項目、經濟總量與發展質量、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發展與安全的關係,解放思想、創新實幹,加快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城鄉統籌發展先行區、現代服務業聚集區、社會事業進步和諧區。力爭三年內經濟總量翻番,五年實現更大跨越,進入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行列,在國家高新區內位次明顯前移。
二、城市規劃 按照“重心東移、產業南擴、三帶隆起、四片聯動、十區並進”思路,打造生態良好、生活方便、生產適宜的城市環境。重心東移,即行政中心東移,帶動城市向東發展。產業南擴,即高新技術產業向健康東街以南拓展。三帶隆起,即抓好浞河綜合治理及健康東街、濰縣中路綜合改造,形成新的城市發展隆起帶。四片聯動,即完善西部、改造中部、提升南部、突破東部。西部,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突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中部,加快農村城市化改造,強化科技服務,繁榮總部經濟。南部,完善城市綜合配套,加快傳統產業高新化。東部,突破基礎設施瓶頸制約,推進城鄉一體化。十區並進,即建設10個大規模、高標準的農村城市化集中居住區,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三、產業規劃 按照“整體追趕、局部跨越、求高增新、錯位發展、差異競爭”的思路,積極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推動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和總量擴張,著力打造濰坊高新技術產業制高點。按照這一思路,實施“4384”工程。一是做強“四大產業”。圍繞培育千億級產業目標,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現代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產業。二是提升“三大亮點”。大力發展電聲器件、半導體照明、軟體與信息服務產業。三是建好“八大園區”。建設完善光電子、軟體、生物醫藥、電聲器件、濰柴動力、台灣工業、歌爾LED、新材料產業等八個重點園區。四是打造“四大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國家級半導體照明、光伏、電聲器件以及動力特色產業基地。
四、產業配套 圍繞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完善功能配套,大力繁榮發展科技服務業,積極推進社會民生建設。一是加快發展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總部經濟,為高新技術產業高速發展提供完善的生產性配套。提升科技服務,促進各類孵化器高效運行,加快建設科技企業及生物園加速器,新增孵化面積25萬平方米。做大信息服務,5年內軟體及信息服務企業達到100家,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繁榮總部經濟,加快引進建設企業總部,5年內達到100家以上。二是按照“以人為本、城鄉統籌,健全網路、均衡發展”的思路,加快發展提升社會事業,為高新技術產業高速發展創造良好社會條件。依託濰坊市民文化藝術中心、市民健康中心、濰坊一中等市級重點工程,完善建設濰坊學院體育館、濰坊市兒童福利院、高新區實驗學校、高新區展覽館等重點設施,加快建設10所集中居住區配套學校。
五、環境建設 一是奮力搶抓機遇。重點抓住國家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山東省建設藍色經濟區和高端產業聚集區、濰坊進入全國半導體照明“十城萬盞”試點城市、國土資源部在濰坊高新區實行土地掛鈎試點、爭創“新三板”試點園區的機遇,著力推進理念創新、工作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二是全力爭取資源。積極爭取上級科技資源,大力保障建設用地,持續強化科學投入,不斷壯大人才隊伍。三是著力強化服務。按照“一年抓環境、兩年抓產業、三年抓文化”的思路,強力推進環境、產業及文化建設,加快形成環境極具競爭力、產業極具帶動力、文化極具凝聚力的發展格局。培育“創新實幹、追求卓越、開放包容、和諧發展”的新時期高新區精神。
基礎設施
濰坊地處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節點,是連線東部沿海與內陸地區的主要交通樞紐城市,具有國內城市少有的電氣化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海港“四位一體”的立體化交通業態。
海運:200公里範圍內有青島、煙臺、日照等國際客貨港口;濰坊森達美港距高新區50公里,是魯西、冀南、豫東物資出海陸路運距最短、最經濟、最便捷的港口,現有兩個3000噸級、兩個5000噸級通用泊位和一個3000噸級滾裝泊位,國家一類開放口岸萬噸級碼頭已開工建設,今年將續建兩個10000噸級泊位,年吞吐能力達到1000萬噸。
陸運:濟青、濰萊、東青3條高速公路通過濰坊境內,津汕、青紅、榮烏、濰日4條高速公路正在和即將開工建設,國道308、309橫穿東西,206縱貫南北,連同19條省道,形成了以濰坊城區為中心,以國省道公路為骨架,乾支線相連的公路網路;益羊、宅羊、青臨、大萊龍等地方鐵路實現了濰坊南、北、西三面有鐵路貫通。高新區已建成高標準主幹道24條,面積250萬平方米,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貫穿區內所有產業園區。
空運:青島、濟南兩個國際機場分別距高新區120和180公里,濰坊機場每周40個航班連通北京、上海、深圳等國內主要大城市。2006年11月份開通貨運專線,將於2008年開通的一級分撥中心項目可將全省及周邊地區的貨郵在濰坊集中,然後經深圳發往全國20多個省的重點城市及200多個地級城市,通往日本及韓國等周邊國家的貨運專線計畫於2009年之前開通。濰坊是繼上海、北京、廣州之後全國第四大航空郵件轉運中心,每年處理的航空郵件和物流貨物2萬多噸,是全國7大EMS節點城市之一,貴重電子零部件的承載量居國內前列。
物流: 濰坊現有年交易額過億元的專業市場達36處。正在規劃建設3個物流基地、6個物流中心和4個配送中心。目前,全市物流企業發展到1500家,年物流貨值達到320億元。總部設在高新區的濰百集團已成為覆蓋全市、輻射全省、延伸國內重點城市的連鎖經營骨幹企業。
濰坊出口加工區具有保稅加工、保稅物流、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四大綜合保稅區功能,在產業、稅收、貿易等方面有著更加優惠的政策,服務功能和承接能力進一步增強。
人力資源支持: 濰坊作為全國26個電子工業中心城市之一,現有電子信息專業技術隊伍1.5萬人。其中,高新區有博士100多名、碩士400多名、科研專業人員達到5000多名,僅中微光電子項目就有博士16名、工程師300多名。濰坊現有各類職業學校110多所,在校生30萬人。其中,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18所、高職院校8所,僅高新區內就有9所,是國內著名的“高職城”。 普通高考重點本科文理上線率連續六年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濰坊考生被北大、清華等著名高校錄取率占全省的1/3,國家重點高校錄取率占全省的1/4,一本上線率占全省的1/5。隨著濰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每年有1萬多名本科以上專業人才到濰坊創業發展。濰坊學院、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濰坊職業學院、省交通學院等大中專院校開設電子技術等專業,電子信息類專業在校生1萬人以上,居全省首位。特別是座落在高新區的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教育部首批“國家示範性軟體職業技術學院”和“電子信息產業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在校生8000多人,許多畢業生在浪潮、海爾等知名大企業挑起大梁,並成為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區電子信息行業重要的技術工人輸出地。濰坊市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在市區投資2000萬元建設了數控、電子電工等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實訓基地,全市技術工人90%以上獲得初級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高級技工、技師和高級技師的比例達到8%以上。濰坊市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適中,操作能力強,2006年職工最低工資標準比浙江地區低260多元/月。
基礎設施:
供電:總裝機容量200萬千瓦的特大型發電企業華電濰坊發電公司座落於高新區,區內現有五洲、趙疃等5座變電能力總計560兆伏安變電站,供應能力充足。
供熱:濰坊市區現有10家熱力公司,3家座落於高新區,其中盛源熱力公司供熱能力90噸/小時,供熱面積110萬平方米;華濰熱電公司供熱能力85噸/小時,供熱面積120萬平方米。此外,華濰熱電公司的擴建工程正在展開。可充分滿足項目暖、汽需求。
供水:濰坊水源保障良好,擁有大中型水庫25座,其中全省最大的峽山水庫庫容14億立方米;濰坊還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向膠東引水、引黃濟青工程的重要中轉樞紐,項目用水可得到充分保證。
燃氣:濰坊緊鄰勝利油田,有充足的氣源,現鋪設燃氣管網651公里,日均供應煤氣18萬立方米、天然氣4.5萬立方米。座落於高新區的港華燃氣公司有3座儲氣櫃,擁有9萬立方米的儲氣能力。
污水處理:濰坊污水處理能力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已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14座,日處理污水67萬噸。聯合潤通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在高新區建設的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為日處理污水5萬噸,已進入商業運營期。排污管道可接至廠區。
郵電通訊:濰坊市信息基礎設施健全,高新區作為濰坊地區通信中心樞紐,中郵設立了郵件快遞中心,中國移動、聯通、衛通等電信運營商的地區總部全部座落於高新區內。
海關服務:濰坊海關是山東關區首批屬地報關試點地區,實施“5+2”工作制、24小時預約通關制度和首接關員負責制,“多點報關、口岸驗放”通關模式和“電子口岸”系統的實施使通關速度大大提高,通關業務100%隨報隨審隨放。
金融服務:濰坊有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等9家國有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濟南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深發展銀行、民生銀行、青島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9家股份制銀行,26家商業保險機構,已建成市金融服務中心。青島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已派工作人員設立辦事機構,恆豐銀行和滙豐銀行也已來濰聯繫進駐。金融服務網點密集,金融產品業務種類齊全,2006年存貸款增量居全省首位。今年,在高新區內黃金地段規劃建設大型中央金融商務區,以最優的環境和政策吸引銀行、保險、證券及中介服務業機構總部入駐。
生活服務配套:
教育:濰坊高新區內有濰坊學院等5所高等院校,有國家級示範中學濰坊一中,以及採取雙語教學的北海學校、雙語學校和東明學校等幾十所學校。
公共運輸:全市現有公交線路45條,營運車輛766台,其中13條公交線路經過高新區,公共運輸便利、快捷。
醫療:到2006年末,全市擁有各類衛生機構1738個,中心城區有醫院38家,其中三級醫院4家,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位於高新區內。
服務業:濰坊會展商務、休閒娛樂等設施健全,擁有星級酒店近20家,僅高新區就有四星級以上酒店5家,大型商場、購物中心10多家。總投資3億元、建築面積16.4萬平方米的高新人才服務中心,配套建設專家公寓、信息中心、金融網點、學校及各種文體娛樂設施,可為投資者提供一流生活服務。
經濟發展
全區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動力,以改革創新為主線,緊緊圍繞創建國家創新型園區、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這一目標,正確把握和處理好快與好、大與小、總量與質量、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發展與安全“五個關係”,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城鄉發展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三個率先”,突出產業發展、城市建設、民生保障、園區經濟“四大重點”,強化科學投入、改革創新、平安創建、黨的建設、轉變作風“五大保障”,努力實現全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
2009年全區工作的主要任務目標是:完成技工貿總收入1100億元、增長17.9%,地區生產總值144億元、增長15.2%,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04.5億元、增長18%;財政總收入28億元、增長17%,地方財政收入12億元、增長1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20億元、增長19.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3億元、增長22.5%,其中外商直接投資4800萬美元、增長9%;外貿進出口總額10.2億美元、增長8%;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7%,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10%,化學需氧量降低14%;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4‰之內。
地圖信息
地址:濰坊市奎文區健康東街66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