濬縣志(1986-2000)

濬縣志(1986-2000)

《濬縣志(1986-2000)》是濬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濬縣志(1986-2000)
  • 作者:濬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10月
  • ISBN:9787534827464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真實地記述濬縣自然和社會的發展狀況,力求突出時代特色和地方特點,做到思想性、科學性與資料性的統一。 二、本志是1990年版《濬縣志》的續志,上限1986年,下限2000年。記述時,為保持事物的完整性,部分內容有所上溯。

作品目錄

封面
濬縣志
濬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濬縣志》編輯室
濬縣地方史志辦公室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圖片
濬縣政區圖
濬縣城區圖
1992年3月6日,省長李長春(右二)在鶴壁市委書記馬憲章 (右一)陪同下視察濬縣清真肉聯廠
2007年3月22日,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右二)在省委書記徐光春(右一)、省長李成玉(左一)和縣委書記聶璽(右三)陪同下視察濬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1990年2月23日,國家計生委主任彭珮雲(左三)視察濬縣計畫生育工作
2006年6月30日,省委書記徐光春(左一)為玉米專家、縣農科所所長程相文頒獎
2004年11月11日,省長李成玉(中)在縣委書記聶璽(右一)、縣長薛國文(左一)陪同下視察濬縣民營企業
1986年5月2日,省委書記楊析綜(左三)在縣委書記呂子堂(右三)陪同下視察濬縣旅遊業
1996年9月18日,農業部副部長白志健(中)在省長馬忠臣(左二)陪同下視察濬縣種子公司
2000年8月15日,省長李克強(左三)在鶴壁市委書記李新民(左二)、縣委書記陳鳳喜(左一)陪同下考察濬縣大伾山
北魏·天寧寺山門
唐·千佛洞石窟
北齊·伾山大佛
大伾山一瞥
明·城牆
明·碧霞宮大殿
明·恩榮坊
碧霞宮月台
宏基花園小區商業街
縣城一角
街心花園
縣城鳥瞰
京珠高速公路濬縣出人口
鄉鎮公路
濬縣汽車站
濮鶴高速公路
濮鶴高速公路濬縣東出入口
110千伏變電站
電力調度中心
移動通信公司門市
網通公司營業樓
麥田噴灌
屯子上崗渠
安全飲水
黎陽橋
蔬菜大棚
農棗間作
玉米良種
機械收割小麥
特種養殖
豬場
雞場
種羊場
奶牛場
皎玉集團造紙車間
安黎環燕輪胎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
安林煤礦一角
鶴壁市拖拉機廠產品
愛菲夢製衣廠
國能濬縣生物發電廠
淇雪澱粉有限責任公司廠景
產品
衛東超市
關帝廟農貿市場
糧食儲備庫
超市一角
百貨大樓
濬縣賓館
餐廳
客房
糧友賓館
濬縣國家稅務局
農行濬縣支行門市
濬縣財政局
中國人民銀行濬縣支行
濬縣農村信用聯合社
新寨銅樂器
黃河古陶
藤編
柳編
木玩具
石雕一條街
宣傳文化中心
新華書店
新聞演播室
電業局幼稚園
實驗中學科技樓
濬縣一中
核磁共振室
縣中醫醫院
縣人民醫院
CT室
學生運動會
民眾體育
舞獅
腰鼓
正月古廟會
背歌
縣委常委
縣人民政府縣長、副縣長
十三屆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
九屆縣政協主席、副主席
修志成果
縣誌辦工作人員
學習鄭永立活動現場會
與會人員
全國重點鎮——城關鎮
百技之鄉——黎陽鎮
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善堂鎮
國家優質小麥基地——王莊鄉
中州石雕名鎮——屯子鎮
河南省糧食生產30強——白寺鄉
中州名鎮——鉅橋鎮
河南省科技示範鎮——衛賢鎮
中國果菜無公害科技示範單位——新鎮鎮
全國優質蔬菜基地——小河鎮
轉強奮進的濬縣水利局
濬縣民政局
濬縣商務局
濬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蓬勃發展的濬縣人民醫院
濬縣農科社
構建和諧企業 服務社會發展——前進中的濬縣供電公司
淇雪澱粉有限責任公司
鶴壁安黎環燕輪胎有限責任公司
濬縣縫製設備有限責任公司
得邦利達(河南)家具有限責任公司
省示範性普通高中——濬縣一中
市級示範性學校——濬縣第二高級中學
河南省示範性職業學校——濬縣職業中專
藝術教育特色單位——新北學校
河南省民辦名校——濬縣科達學校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境域 建置 政區
第一章 境域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境界
第二章 建置 政區
第一節 建置
第二節 政區
第二篇 環境與環境保護
第一章 地質
第一節 地層
第二節 構造
第二章 地貌
第一節 平原
第二節 山丘
第三章 氣候
第一節 日照
第二節 氣溫
第三節 降水
第四節 風
第五節 災害性天氣
第六節 氣象服務與機構
第四章 水文
第一節 河流
第二節 地下水
第五章 土壤
第一節 面積
第二節 分布
第三節 養分
第六章 生物
第一節 動物
第二節 植物
第三節 微生物
第七章 環境污染與治理
第一節 環境污染
第二節 環境治理
第三節 管理機構
第三篇 資源與管理
第一章 水資源與管理
第一節 資源
第二節 開發利用
第三節 管理
第二章 礦產資源與管理
第一節 資源
第二節 管理
第三節 管理機構
第三章 土地資源與管理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土地管理
第三節 管理機構
第四篇 人口與計畫生育
第一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數量與分布
第二節 人口構成
第二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生育政策
第二節 政策宣傳
第三節 節 育措施
第四節 計畫生育管理
第五節 管理機構
第五篇 民俗民情
第一章 民俗
第一節 生活習俗
第二節 禮儀習俗
第三節 節日
第四節 俗語 諺語 歇後語
第五節 迷信 陋習
第二章 民族 宗教
第一節 民族
第二節 宗教
第三章 姓氏
第一節 姓氏人口
第二節 姓氏源流
第四章 居民生活
第一節 經濟收入
第二節 生活消費
第六篇 歷史文化名城與旅遊
第一章 文化遺址
第一節 聚落遺址
第二節 故城遺址
第三節 倉窯遺址
第二章 古代建築
第一節 城池建築
第二節 佛寺建築
第三節 道觀建築
第四節 儒學建築
第五節 亭塔坊
第三章 摩崖 碑刻 石雕
第一節 摩崖
第二節 碑刻
第三節 石雕造像
第四章 古墓葬
第一節 名人墓葬
第二節 發掘墓
第五章 名城報批與保護
第一節 名城報批
第二節 保護規劃
第六章 文物管理
第一節 文物保護
第二節 文物維修
第三節 文物收藏
第四節 打擊文物犯罪
第七章 旅遊
第一節 景區 景點
第二節 旅遊設施建設
第三節 景區宣傳
第四節 遊客
第五節 旅遊商品
第六節 旅遊效益
第七節 管理機構
第七篇 改革開放
第一章 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二節 企業制度改革
第三節 流通體制改革
第四節 財稅體制改革
第五節 金融管理體制改革
第一節 民主法制建設
第二節 黨政機構改革
第三節 幹部管理制度改革
第三章 社會保障體制改革
第一節 養老保險
第二節 失業保險
第三節 醫療保險
第四節 下崗職工生活救助
第五節 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第四章 對外開放
第一節 考察學習
第二節 招商引資
第三節 優惠政策
第八篇 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城鄉建設規劃
第二節 城區建設
第三節 鄉鎮與農村建設
第四節 城鄉建設管理
第五節 管理機構
第二章 建築業與房地產管理
第一節 建築業
第二節 房地產管理
第三章 水利
第一節 水利工程
第二節 農田灌溉
第三節 防汛搶險
第四節 水政監察
第五節 管理機構
第四章 電力
第一節 電網建設
第二節 農網改造
第三節 供電
第四節 電業管理
第五節 管理機構
第五章 交通
第一節 公路建設
第二節 公路管理
第三節 道路運輸
第四節 管理機構
第六章 郵政
第一節 郵路與投遞設備
第二節 郵政業務
第三節 管理機構
第七章 電信
第一節 電信設備
第二節 電信業務
第三節 管理機構
第九篇 農業 鄉鎮企業
第一章 農業開發與管理
第一節 農業開發
第二節 農業管理
第二章 種植業
第一節 農作物種植
第二節 糧棉油菜生產
第三節 種子改良
第四節 栽培與管理
第五節 病蟲草害防治
第六節 管理機構
第三章 林業
第一節 林業資源
第二節 林業生產
第三節 林業技術
第四節 森林資源保護
第五節 管理機構
第四章 畜牧業
第一節 畜牧生產
第二節 品種改良與飼養技術
第三節 疫病防治
第四節 飼草 飼料
第五節 管理機構
第五章 農業機械
第一節 農機具推廣
第二節 農機化發展
第三節 農機供應與管理
第四節 管理機構
第六章 鄉鎮企業
第一節 所有制形式
第二節 企業門類
第三節 名優產品
第四節 管理機構
第十篇 工業
第一章 所有制類型
第一節 國有工業
第二節 集體工業
第三節 民營工業
第二章 工業行業
第一節 煤炭與化學工業
第二節 機械與建材工業
第三節 食品工業
第四節 輕紡與造紙印刷工業
第五節 其他工業
第三章 工業產品
第一節 品種與產量
第二節 名優產品
第四章 企業選介
第一節 煤炭與化工企業
第二節 機械製造與建材企業
第三節 食品與飼料加工企業
第四節 造紙與印刷企業
第五章 工業管理與機構
第一節 工業管理
第二節 管理機構
第十一篇 商貿服務業
第一章 商業
第一節 經營網點與實體
第二節 商品購銷
第三節 管理機構
第二章 飲食服務
第一節 飲食業
第二節 服務業
第三章 物資流通
第一節 物資經營與企業
第二節 機構
第四章 糧油經營
第一節 糧油購銷
第二節 糧油供應
第三節 糧食倉儲
第四節 機構
第五章 醫藥經營
第一節 醫藥購銷
第二節 機構
第六章 菸草專賣
第一節 菸草購銷
第二節 專賣管理
第三節 機構
第七章 鹽業
第一節 鹽業購銷
第二節 鹽政稽查
第三節 機構
第八章 對外貿易
第一節 外貿經營
第二節 機構
第十二篇 金融
第一章 銀行存貸
第一節 存款
第二節 貸款
第二章 保險
第一節 財產保險
第二節 人壽保險
第三節 理賠
第三章 金融管理與機構
第一節 金融管理
第二節 金融機構
第十三篇 財政 稅收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財政收入
第二節 財政支出
第三節 財政管理
第四節 國有資產管理
第五節 管理機構
第二章 稅收
第一節 稅種 稅率
第二節 稅款徵收
第三節 稅務管理
第四節 管理機構
第十四篇 計畫 統計 審計
第一章 計畫
第一節 計畫編制
第二節 計畫執行
第二章 統計
第一節 專業統計
第二節 專項調查
第三節 統計監督
第四節 統計服務
第五節 機構
第三章 審計
第一節 國家審計
第二節 內部審計
第三節 社會審計
第四節 機構
第十五篇 物價 質監 工商管理
第一章 物價
第一節 市場物價調節
第二節 價格監督檢查
第三節 收費管理與監督
第四節 價格認證
第五節 管理機構
第二章 質量技術監督
第一節 標準化管理
第二節 計量管理
第三節 質量管理
第四節 管理機構
第一節 市場建設管理
第二節 企業登記
第三節 經濟契約管理
第四節 商標廣告管理
第五節 經濟檢查
第六節 管理機構
第十六篇 中國共產黨
第一章 黨代會
第一節 代表選舉
第二節 歷次代表大會
第二章 組織與機構
第一節 歷屆縣委會
第二節 機構
第三章 重要決策和主要活動
第一節 重要決策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四章 紀檢 監察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信訪受理與案件查處
第三節 糾風治亂與執法監察
第五章 組織建設
第一節 黨員隊伍
第二節 基層組織建設
第三節 幹部隊伍建設
第六章 宣傳教育
第一節 政治理論學習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節 新聞宣傳
第七章 統一戰線
第一節 落實政策
第二節 黨外人士工作
第三節 對台與僑務工作
第八章 政法工作
第二節 專項治理
第十七篇 政權 政協
第一節 代表選舉
第二節 代表會議
第三節 人大常委會
第四節 人大常委會工作
第二章 縣人民政府
第一節 政府領導成員
第二節 機構
第三節 施政方式
第四節 政務紀要
第三章 政協濬縣委員會
第一節 委員推舉
第二節 政協全會
第四節 政協工作
第十八篇 社會團體
第一章 工會
第一節 職代會與組織機構
第二節 工會工作
第一節 團代會與組織機構
第二節 共青團工作
第三章 婦女聯合會
第一節 婦代會與組織機構
第二節 婦女工作
第四章 工商業聯合會
第一節 代表大會與組織機構
第二節 工商聯工作
第一節 科普工作
第二節 組織機構
第六章 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第一節 文代會與機構
第二節 協會及工作
第一節 殘代會與組織機構
第二節 殘聯工作
第八章 其他社會團體
第一節 個體勞動者協會
第二節 消費者協會
第三節 紅十字會
第十九篇 政法武裝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刑事經濟偵查
第二節 治安管理
第三節 交通管理
第四節 監所管理
第五節 消防
第六節 機構
第二章 檢察
第一節 刑事檢察
第二節 經濟檢察
第三節 法紀檢察
第四節 監所檢察
第五節 控告申訴檢察
第六節 民事行政檢察
第七節 檢察機構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刑事審判
第二節 民事審判
第三節 經濟審判
第四節 行政審判
第五節 執行
第六節 信訪 告申 立案
第七節 機構
第四章 司法
第一節 民事調解
第二節 律師事務
第三節 公證
第四節 法律諮詢與安置幫教
第五節 機構
第五章 武裝
第一節 徵兵
第二節 民兵
第三節 國防教育
第四節 機構
第五節 駐浚軍事單位
第二十篇 綜合政務
第一章 人事
第一節 幹部來源
第二節 幹部隊伍
第三節 幹部管理
第四節 幹部工資
第二章 勞動
第一節 職工隊伍
第二節 用工形式
第三節 職工管理
第四節 勞動工資
第五節 退休 退養
第六節 就業與再就業
第七節 勞動保護
第八節 勞動保障監察
第九節 勞動仲裁
第十節 管理機構
第三章 民政
第一節 優待撫恤
第二節 復退軍人安置
第三節 救災與救濟
第四節 社會福利
第五節 社會事務
第六節 機構
第四章 信訪工作
第一節 來信來訪
第二節 案件查處
第三節 機構
第五章 民族與宗教管理
第一節 民族工作
第二節 宗教管理
第三節 機構
第二十一篇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第一章 思想道德教育與樹新風活動
第一節 思想道德教育
第二節 樹新風活動
第三節 文明風尚
第二章 城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第一節 “三優杯”競賽活動
第二節 文明單位創建
第三節 文明村鎮創建
第四節 軍民共建活動
第二十二篇 教育 科技
第一章 教育
第一節 基礎教育
第二節 職業技術教育
第三節 學校基礎設施建設
第四節 教師
第五節 教學研究
第六節 教育經費
第七節 學校選介
第八節 管理機構
第二章 科學技術
第一節 科技隊伍
第二節 科技普及
第三節 科技項目推廣
第四節 科技成果
第五節 科技管理與科研單位
第六節 管理機構
第二十三篇 文化
第一章 文學藝術
第一節 文化場所
第二節 文藝團體
第三節 文化活動
第四節 文藝創作
第五節 文藝作品選
第六節 文化市場管理
第七節 管理機構
第二章 著述選目
第一節 社會科學
第二節 自然科學
第三章 廣播電視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電視
第三節 管理機構
第四章 圖書 檔案
第一節 圖書
第二節 檔案
第五章 史志
第一節 黨史編研
第二節 地方志編纂
第三節 機構
第二十四篇 衛生 體育
第一章 衛生醫療
第一節 衛生防疫
第二節 醫療
第三節 護理
第四節 婦幼保健
第五節 醫政 藥政
第六節 衛生事業費 醫療設備
第七節 醫療機構
第八節 管理機構
第二章 體育
第一節 體育設施
第二節 民眾體育
第三節 競技體育
第四節 體育組織與隊伍
第二十五篇 人物
第一章 傳記
李文田
蕭勞
姚江泠
齊瑞堂
王夢隱
劉培桐
吳世經
任書田
王萬明
耿連峰 劉志成
劉子美
周勤
馬少峰
第二章 簡介
第一節 縣四大班子正職領導
第二節 浚籍黨政軍領導
第三節 英模
第四節 科技界人物
第五節 文化藝術界人物
第三章 人物表
第一節 英烈
第二節 縣外浚籍黨政軍領導幹部
第三節 高級專業技術人員
第二十六篇 鄉鎮概況
城關鎮
城關鄉
善堂鎮
王莊鄉
屯子鎮
白寺鄉
鉅橋鎮
衛賢鄉
新鎮鎮
小河鎮
限外輯要
附錄
編纂始末
索引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