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區(濟陽縣城)

濟陽區

濟陽縣城一般指本詞條

濟陽區,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位於魯西北平原的南部,是省會濟南的近郊區。南靠黃河,西鄰齊河縣,北依臨邑縣商河縣,東接惠民縣,總面積1076.2平方千米。

濟陽境內有西周貴族墓群、玉皇冢等20處古文化遺址及孔子聞韶台遺址,黑陶工藝和鼓子秧歌聞名,先後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蔬菜產業先進縣等稱號。

2018年,濟陽區下轄6個街道、4個鎮。2017年,濟陽區常住人口55.5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36.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3.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72.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0.1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15.9:51.3:32.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61251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濟陽區
  • 外文名稱:Jiyang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山東省濟南市
  • 下轄地區:4鎮6街道辦事處
  • 政府駐地:濟北街道開元大街129號
  • 電話區號:0531
  • 郵政區碼:251400
  • 地理位置:濟南市中北部
  • 面積:1076.2平方千米
  • 人口:55.5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澄波湖、濟陽第一黨支部黨史紀念館
  • 車牌代碼:魯A
  • 行政區劃代碼:370115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脫貧攻堅,基礎建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平安建設,歷史文化,文物古蹟,非遺傳承,特色名吃,風景名勝,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虞舜至夏朝時為部落酋長季則氏之地,商初為逄伯陵方國之地;商末為古國蒲姑之地。從姜集鄉劉台西周墓中出土的銅器上,多鑄有"洚字",可作為商初縣境為逄伯陵之地的佐證。
西周,呂尚封於齊國,滅蒲姑,縣境遂為齊國地。
春秋戰國,縣境為齊國的犁邑、著邑、崔邑等地。
秦朝,推行郡縣制,縣境西部為漯陰縣地,其餘為著縣地。兩縣先屬齊郡,後屬濟北郡。
澄波湖大橋澄波湖大橋
西漢,置朝陽縣、營縣,縣境西部仍為漯陰縣地,中部為著縣地,東部為朝陽縣、菅縣地。漯陰縣屬平原郡,其餘3縣屬濟南郡。
東漢,縣境仍為以上4縣地,4縣均隸屬濟南國。
三國,縣境、置縣及隸屬情況同東漢時。縣境為魏國轄區。
西晉,撤銷菅縣,縣境為漯陰、著、朝陽3縣地,屬濟南郡。
東晉,縣境先後為"十六國"中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等國地,所屬郡縣不詳。
南北朝,縣境先為南朝劉宋的僑臨邑縣、僑高唐縣與著縣、朝陽縣地。僑臨邑縣屬僑魏郡,僑高唐縣屬僑平原郡,著縣、朝陽縣屬濟南郡。以後為北朝元魏轄區,再後為北朝高齊所置臨邑縣與僑高唐縣(朝陽縣併入其中)地。臨邑縣屬安德郡,僑高唐縣屬東平原郡。
隋朝,初又置朝陽縣,開皇十六年(596年)改朝陽縣為臨濟縣,改僑高唐縣為章丘縣,濟陽縣境時為臨邑、臨濟、章丘三縣地,屬齊郡。
唐朝五代,縣境置縣情況同隋代,各縣均屬齊州。
北宋鹹平四年(1001年)臨濟縣併入章丘縣,濟陽縣境遂為臨邑、章丘兩縣地,屬山東東路齊州。政和六年(1116年)齊州升格為濟南府後,臨邑、章丘兩縣屬濟南府。
南宋,濟南府知府劉豫降金,濟南府遂為金國地。是年11月20日,割章丘、臨邑二縣各一部境域置一新縣,因縣境地處濟水之北,故命名為濟陽縣。濟陽縣時屬濟南府。
元朝,濟陽縣屬中書省濟南路。
明朝清朝,屬山東省濟南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置道,濟陽縣屬山東省岱北道,次年改岱北道為濟南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濟陽縣直屬山東省。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7月,抗日民主政權冀魯邊行政區,將濟陽縣併入齊濟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月,撤銷齊濟縣,恢復濟陽縣,濟陽縣屬渤海行政區二專區。
1949年7月25日,撤銷二專區,建立濼北專區,濟陽縣屬濼北專區。
1950年5月9日,屬德州專區。
1956年2月24日,改屬惠民專區。
1958年12月29日,濟陽縣併入臨邑縣,屬聊城專區。
1960年秋,改屬淄博專區。
1961年10月5日,濟陽縣建制恢復,屬德州專區(1978年7月1日德州專區改稱德州地區)。
1990年1月1日,劃歸濟南市,為市管縣。
2018年6月19日,國務院以國函〔2018〕86號檔案批覆山東省,同意對濟南市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撤銷濟陽縣,設立濟南市濟陽區,以原濟陽縣的行政區域為濟陽區的行政區域,濟陽區人民政府駐濟北街道開元大街129號。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濟陽區下轄6個街道、4個鎮。濟陽區人民政府駐濟北街道開元大街129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70115001000
濟陽街道
370115002000
濟北街道
370115003000
崔寨街道
370115004000
孫耿街道
370115005000
回河街道
370115006000
太平街道
370115101000
垛石鎮
370115103000
曲堤鎮
370115104000
仁風鎮
370115110000
新市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濟陽區位於黃河下游北岸,魯北平原的南部,境域隔黃河與歷城區章丘區、鄒平市相望,東北、北部與惠民縣商河縣接壤,西北、西部與臨邑縣齊河縣相連,西南與天橋區毗鄰。介於北緯36°41′—37°15′,東經116°52′—117°27′之間,總面積1076.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濟陽區地處黃河沖積平原(黃泛平原)。由於歷史上黃河屢次決徙,沉積物交錯分布,淤墊不均,因而濟陽區地貌具有緩崗、坡、窪相間和地面呈微波狀起伏的特徵。境內地勢由西南而東北漸次傾降,坡度約為1/7000—1/8000。西南部崔寨鄉一帶最高,地面高程為海拔23.8米(黃海高程,下同);徒駭河以北的賈寨村、後樓村等地最低,地面高程為海拔14米。全區地面高程平均為海拔19.4米。地貌類型分為四種:緩平坡地、淺平窪地、決口扇形地、河漫灘高地。

氣候特徵

濟陽區位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內,具有北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特點,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2.8℃,年平均無霜期195天,年太陽輻射量124.4千卡/平方厘米,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

水系水文

濟陽區黃河流經區境南部、東部4個鎮辦63千米,徒駭河、土馬河流經區境北部5個鎮辦,橫貫東西56千米,另有提水渠26條、排水渠14條等大幹支流,遍布濟陽區。其中,黃河從崔寨街道解家村入區境,自西南而東北流經崔寨、回河、曲堤等8個鎮辦,過境流長56.5千米,灘區面積53.4平方千米;徒駭河過境流長56.4千米,流域面積880多平方千米;土馬河過境流長18千米,流域面積150多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濟陽區水資源總量39705萬立方米。地表徑流量多年平均為6371萬立方米,人均占有124立方米,每公頃地占有9794立方米。客水資源主要有黃河水及徒駭河水,二河總徑流量多年平均在417.42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淡水儲量5.742億立方米,淡水區淨補給量1.451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濟陽區境內的土壤發育在黃河沖積母質上,土層深厚,潮土是濟陽區的主要土類,占96%以上。包括耕地、園地、林地、未利用土地及部分灘涂等地,共84975公頃。無一級地。二級地面積16013公頃,三級地67253公頃,四級地980公頃。五級地729公頃。

礦產資源

濟陽區是勝利油田新開發區。開採量僅為蘊藏量的10%左右,每天可生產天然氣8000—10000立方米,現已探明和準備聯合開發的曲古1氣井,儲量1億立方米以上,含甲、乙、丙烷80%以上。2007年7月26日,境內崔寨街道的新陽煤礦成功進行了聯合試運轉。新陽煤礦井田東西向平均9.9千米,南北傾斜寬平均5千米,面積49.5平方千米,煤礦總投資達6.6億元,煤炭總儲量達3億多噸,可采儲量1億噸左右,設計年生產能力100萬噸,可連續開採100年。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濟陽區植物資源藥材15科15屬20種,樹種27科42屬49種。野生植物主要有藥用植物80餘種。
動物資源
濟陽區野生動物有獸類6種,禽類6種,魚類11科23種,昆蟲6目24科74種。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濟陽區常住人口55.5萬人,比上年末增長2.1%。戶籍人口58.4萬人,增長0.9%,人口性別比101.8:100。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39.52%,比上年末提高6.56%。

經濟

綜述

2017年,濟陽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36.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3.3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172.6億元,增長10.1%;第三產業增加值110.1億元,增長13.7%。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7.7:51.7:30.6調整為15.9:51.3:32.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61251元,增長8.1%,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9072美元。全縣戰略新興企業44家,實現戰略新興產值81.2億元,同比增長28.4%,高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15.3%。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濟陽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4.9億元,增長26.6%。投資項目258個(含房地產投資項目44個),其中本年完成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77個,完成投資250億元,占總投資的70.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9.8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17.1億元,增長15.1%,其中工業投資212.0億元,增長16.9%;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28.0億元,增長18.7%。三次產業投資比重由上年的4.5:61.6:33.9變化為2.8:61.1:36.1,服務業投資比重較上年提高2.2%。14個市級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建設,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畫;107個縣級重點項目穩步推進,實現項目“儲備庫-預備庫-建設庫”三庫聯建。
財稅收支
2017年,濟陽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7億元,增長14.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9.1億元,增長14.3%。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7億元,增長33.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3億元,增長19.7%;城鄉社區支出5.0億元,增長130.5%。
人民生活
2017年,濟陽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70元,增長10.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24元,增長9.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99元,增長8.4%。

第一產業

2017年,濟陽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4.2億元,增長1.4%。其中:農、林、牧、漁業分別實現增加值38.1億元、1.2億元、13.1億元、0.9億元。建成啟用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科技體驗中心,新增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12家、農業龍頭企業10家、家庭農場9家,新增“三品一標”認證3個。
種植業
2017年,濟陽區糧食種植面積143.1萬畝,增長4.3%;棉花種植面積0.09萬畝,減少0.73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1萬畝,減少1227畝;蔬菜播種面積34.1萬畝,下降2.3%。糧食總產量58.5萬噸,增長3.5%,是歷史第一高產年;棉花產量0.01萬噸,減產83.3%;油料產量0.35萬噸,減產16.7%;蔬菜產量135.2萬噸,下降2.8%;水果產量4.9萬噸,增長0.1%。
畜牧業
截至2017年末,濟陽區生豬存欄28.7萬頭,增長1.3%;牛存欄18.3萬頭,增長2.4%;羊存欄19.9萬隻,下降9.4%;家禽存欄364.8萬隻,下降10.7%。肉類總產量5.8萬噸,增長1.5%;禽蛋產量4.3萬噸,下降8.5%;牛奶產量3萬噸,減少5.9%。
生產條件
截至2017年末,濟陽區農業機械總動力94.4萬千瓦,下降2.1%。年末大中型拖拉機4892台,增加251台;全年機耕面積102.6萬畝,增長32.5%;機播面積142.3萬畝,增長5.0%。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濟陽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4]總產值442.9億元,增長13.1%;增加值111.8億元,增長10.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20.1%,汽車製造業增長16.0%,化學原料及製品業增長1.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3.9%,醫藥製造業增長-10.3%,食品製造業增長18.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28.4億元,增長12.3%;實現利稅67.2億元,增長11.5%;利潤48.4億元,增長13.0%。全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億元的法人企業140家,過10億元的2家。
建築業
2017年,濟陽區建築業增加值完成19.4億元,增長5.9%。32家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實現產值100.7億元,下降10.4%。其中省外完成產值2.8億元,增長65.9%。簽訂契約額122.9億元,增長24.3%。其中本年新簽契約額79.9億元,增長61.1%。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濟陽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4億元,增長10.7%。其中,餐飲收入11.7億元,增長8.7%;商品零售127.7億元,增長10.9%。分城鄉看,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3億元,增長11.7%;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1億元,增長8.7%。全年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18.3億元,增長17.4%。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7.5億元,增長17.8%;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0.8億元,增長8.3%。
對外經濟
2017年,濟陽區進出口總額21.5億元,增長14.8%。其中,進口總額6.8億元,增長8.1%;出口總額14.6億元,增長18.2%。契約利用外資2.8億元,增長5.0%;實際到賬外資4.2億元,下降24.5%。
招商引資
2017年,濟陽區引進縣外投資198億元,占全年任務的111.3%。
房地產業
2017年,濟陽區房地產開發投資30.6億元,增長18.2%。商品房銷售面積120.9萬平方米,增長62.0%。其中住宅銷售100.5萬平方米,增長66.6%。商品房銷售額66.3億元,增長104.3%。其中住宅銷售額53.5億元,增長102.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6平方米,下降57.7%。其中住宅待售面積1.7萬平方米,下降54.9%。
郵電通信
2017年,濟陽區郵政業務總量5178萬元,增長62.0%。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6萬戶,增長2.3%。年末行動電話用戶45.5萬戶,增長6.8%;網際網路寬頻用戶12.1萬戶,增長45.3%。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濟陽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18.5億元,增長19.4%。其中,住戶存款143.5億元,增長10.2%;非金融企業存款30.8億元,增長66.3%;廣義政府存款44.0億元,增長37.0%。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116.9億元,增長2.5%。其中,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28.5億元,下降33.2%;住戶貸款88.5億元,增長23.7%。
保險業
2017年,濟陽區實現保費收入8.0億元,增長24.5%。其中,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4.0億元,增長51.8%;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4.0億元,增長5.2%。各項賠款與給付1.4億元,增長46.5%。累計繳納稅款6323萬元,增長21.7%。

交通運輸

交通

2017年,濟陽區新建改造農村公路28千米,國道104線濟陽段建成通車,濟樂高速綠色通道建設完成;提升改造海綿城市道路18.7千米,新增道路綠化面積11.8萬平方米。
濟陽區域內有2條國道、2條省道,3條高速,同時設有6個高速出入口,形成“七縱七橫”的道路框架。

運輸

截至2017年末,濟陽區擁有民用汽車11.2萬輛,增長55.7%,出租汽車152輛,和去年持平。年末公交線路26條,減少6條,公交營運車輛39輛,增長39.3%,全年公路客運量168.3萬人次,下降2.6%。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濟陽區新增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眾創空間,創新載體實現零的突破,新增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織申報市級以上科技項目20項,完成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25項。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8家。評選出了首屆“濟陽十佳創客”,獲批1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名泉城產業領軍人才。“濟陽智造”雲平台升級為“濟南智造”雲平台。受理專利申請1334件,授權專利935件。新批1家國家級地震安全示範社區,新批1家省級地震科普教育示範基地,新批2家地震安全示範學校。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濟陽區共有中國小學校43所,比上年增加2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國中16所,國小25所。學前幼稚園131所,比上年增加7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普通高中在校生9989人;普通國中在校生17910人;國小在校生36524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濟陽區擁有文化館(站)及民眾藝術館1個、博物館1個、檔案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有線電視線路5800千米,有線電視用戶5.7萬戶。全年完成新建36個和改造提升35個貧困村文化大院年度建設任務,建成啟用全省首家社區書房。

體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濟陽區擁有體育場地463個,籃球場204個,足球場46個,羽毛球場74個,桌球場358個。等級裁判員62個,等級運動員26人。2017年,濟陽區組織運動會56次,參加運動會運動員1.2萬人,破縣記錄1次,獲得市以上金牌102枚、銀牌95枚、銅牌131枚。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濟陽區擁有各類衛生機構1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6個。衛生機構床位1583張,衛生技術人員1802人。啟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縣中醫院新建綜合病房樓主體竣工,完善城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在91%以上。

勞動就業

2017年,濟陽區新增創業孵化基地21處,發放創業貼息貸款3547萬元,新增城鎮就業6166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761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濟陽區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7.3萬人,基本醫療參保人數44.2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9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2萬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每人596元/月,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每人4277元/年。

脫貧攻堅

2017年,濟陽區完成74個貧困村及1263戶、2162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達到現行市定脫貧標準。

基礎建設

2017年,濟陽區全民健身公園建成開放,黃河大堤公園和安瀾湖公園開工建設。啟動濱河社區、老城產權調換區、菅家社區(二期)等總計152萬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設。完成老城區五大片區和濱河新區拆遷搬遷,涉及村居24個,4409戶,企業18家,產權單位31個,總拆遷面積95.25萬平方米,超額完成省市棚改任務,完成一百貨片區回遷安置。花園小區二期、老汽車站家屬區、雅居園1—4區、生資家屬樓、民政局家屬樓在內的5個小區,改造面積總計15.2萬平方米,惠及居民1461戶,年底已全部完工。全年拆除違法違章建築208萬平方米,拆除違法戶外廣告3078塊,4.2萬平方米;拆后土地綠化面積45.49萬平方米,還田面積114.84萬平方米,還路/恢復面積90.05萬平方米,清運建築垃圾43.8萬立方米。

環境保護

2017年,濟陽區取締和整改“散亂污”企業961家、違規砂石料場82家,淘汰35噸以下燃煤鍋爐15台,完成電代煤、氣代煤6819戶,清潔燃煤推廣60595戶、2.02萬噸,劃定城區煙花爆竹禁放區域,更換智慧型環保渣土車100輛,建成啟用建築垃圾消納場。

安全生產

2017年,濟陽區共發生納入全國安全生產事故直報統計系統的人員傷亡生產安全事故32起,下降52.2%;死亡33人,下降37.7%。道路交通領域發生生產安全事故26起,下降58.1%;死亡27人,下降43.8%;受傷4人,下降91.7%。億元生產總值(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98,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237,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人數為2.08人,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為0。

平安建設

2017年,濟陽區全年刑事案件立案689件,增長14.8%。破獲當年刑事案件346件,增長2.1%。受理社會治安案件1693件,下降44.9%。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 玉鴛鴦
西周昭穆時期。1985年山東濟陽劉台遺址出土,藏於濟陽區博物館。青白色,有黃斑。全身線刻,線條流暢。勾啄圓眼,曲頸高胸。羽毛豐滿,屈肢。胸前有一鑽孔,兩面鑽。
玉鴛鴦玉鴛鴦
  • 周氏莊園
周氏莊園位於濟陽區垛石鎮後樓村,是現存比較完整的濟南市黃河以北的一處明末清初的古建築群,為進士周耀德明代萬曆年間(北廳是嘉靖已有的建築)所建。後經歷代延續建設直到清代道光、鹹豐年間。規模最大時有“六廳十八進”之稱,占地面積約1.6萬多平方米。當地人形容當時的周家說,“馬行千里不吃他家草,人行千里不住別姓店”。
周氏莊園周氏莊園
1998年電視劇《武訓傳》外景曾經在這裡拍攝。中央電視台CCTV-4《走遍中國·走遍濟南》攝製組,山東電視台《美麗山東》欄目組等眾多媒體先後對這座莊園進行過報導。
周氏莊園屬文官式建築群,建築豪華大氣,藝術價值較高,在山東古建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古建築學家稱為“濟南地區黃河以北優秀古建築的孤品”,載入《中國古建築大全》。1992年成為濟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批准為濟南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非遺傳承

  • 濟陽鼓子秧歌
濟陽鼓子秧歌,孕育於商周,形成於唐宋,興盛於明清,鼓子秧歌與海陽秧歌膠州秧歌並稱山東三大秧歌。濟陽鼓子秧歌傘、鼓、棒、花齊全,套路變化繁多,動作粗獷豪放,節奏歡快熱烈,氣勢恢宏磅礴,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是民族舞蹈藝術中的奇葩。先後被濟南市政府、山東省政府列入首批市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濟陽鼓子秧歌濟陽鼓子秧歌
濟陽鼓子秧歌曾多次參加國內外一系列大型的演出活動。1993赴德、法兩國參加國際藝術節和一系列民間藝術慶典活動,演出51場,受到熱烈歡迎,被譽為“民間舞蹈之經典”、“迷人的東方芭蕾”。
  • 濟陽黃河泥塑
濟陽黃河泥塑濟陽黃河泥塑
濟陽黃河泥塑,起源於黃河下流沿岸地區,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濟陽地處華北平原,南依黃河,北靠徒駭河,過去濟陽地處黃河泛洪區,每到汛期農田常被洪水淹沒,莊稼收成不好,當地農民為了養家餬口便到黃河岸邊采泥,後經晾乾用紗布過濾製成泥胚,製作出各種動物形象走街串巷,以此來維持生活。後期經過治理,洪澇災害得到有效控制,濟陽的黃河泥塑便也傳承發展下來,影響黃河下游的周邊地區。

特色名吃

濟陽區(濟陽縣城)

回河老白家包子白家包子選料上乘、堅持手工製作。其調餡用的配料是由專人專程到各地採購原料,自己研磨配製的,香油用的是純真香油,灌湯用的是羊油,羊肉是本地沒有餵過飼料,生長期在一年以上的大羊肉,而且必須是剛宰殺的活羊。羊肉在使用前需在鍋里煮5個小時以上。麵粉選用的也是優質粉。因其選材優質,精工細作,白家包子保持了傳統的口味:皮薄、鬆軟、有筋道,餡多,入口清香,油而不膩。
濟陽區(濟陽縣城)

垛石驢肉垛石街杜姓家族祖上曾任過清朝的七品官員,辭官後回垛石街老家謀生。一位同僚贈給他一個製作驢肉的秘方。因配方獨特,肉品極佳,便入選成為貢品。“杜家驢肉”便由此出名。加之,垛石鎮素有習武練拳的習俗,古有武館、拳房等習武場所,常有武林江湖藝人集聚。他們多經食用後,把“杜家驢肉”美名傳遍全國各地。

風景名勝

濟陽區(濟陽縣城)

濟陽第一黨支部黨史紀念館史家寺村距鎮駐地8千米,地處濟陽、商河、臨邑三區縣交界處,村民風淳樸,交通便利,是濟陽區“第一黨支部”誕生地。2013年榮獲濟南市旅遊特色村稱號。
濟陽區(濟陽縣城)

澄波湖澄波湖,規劃占地1.26萬畝。其中水面面積1000畝,綠化用地2000畝,配套公建占地500畝,生態旅遊、生態觀光、娛樂休閒、餐飲、文化藝術、會展、體育運動訓練、生態觀光農業、園林、溫泉健身、度假和高級住宅項目總占地3000畝。
濟陽區(濟陽縣城)

濟南海棠灣溫泉度假村濟南海棠灣溫泉度假村,是集溫泉洗浴、住宿餐飲、會務健身、度假娛樂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高端商務綜合體項目。位於濟陽區以北,東鄰省道248線,交通便利,北依風景秀麗、寬廣的平原水庫,占地面積約300畝。

著名人物

解系(?—300年)
字少連,西晉時著縣(今濟陽縣)人。歷任黃門侍郎、散騎常侍、雍州刺史、揚烈將軍、西戎校尉等職,少時潔身自好,不阿權貴,為時人所敬重。“八王之亂”時司馬倫操縱了朝廷大權,解系及全家於300年(永康元年)被殺害。“八王之亂”平息後,司馬倫和孫秀伏誅,朝廷為解系昭雪伸冤,並追贈他為光祿大夫。
柏錦林(1858—1900年)
字雲卿,回河鎮小吳家村人。著名學者、書法家。其家境貧寒,但刻苦力學。幼年寄居於濟南,在南關張仙廟內學習。九歲時,即能默抄上下《論語》,塾師以其為神童。十六歲入邑庠,每考景賢書院,均名列前茅。清光緒五年(1879年)副優貢,舉人。光緒六年(1880年)庚辰科進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國史館協修、武英殿功臣館修。歷任順天鄉試同考官、湖南鄉試及陝西鄉試正考官。著有《能知止齋文抄》詩集及日記等。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英、美、法、俄、德、日等八國聯軍闖入其宅,許多珍貴書籍、資料大多被劫掠,余者被毀棄。數十年心血手澤,損失殆盡。氣急交加得病,是年冬去世。年僅42歲。
蘇耕夫(1923—1986年)
原名蘇傳茂,男,漢族,新市鄉蘇家廟村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參加革命。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被評為渤海軍區二分區司政機關模範工作者,榮立二等功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擔任過德州專區文工隊戲劇教員、山東省文化局創作組組長、山東省文聯戲劇編輯和《前哨》月刊社戲劇編輯。1961年起在山東省話劇團任專職編劇22年。在此期間,蘇耕夫成為中國劇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劇作家協會理事。
艾元徵(1624—1676年)
字允洽,號長人,今孫耿鎮人。清順治三年(1646年)考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學士、戶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等職。艾元徵還是一名學者,平生著述很多,主要有《易經會通》等。康熙十五年(1676年),艾元征病逝,康熙感其忠誠,特派山東省布政使施天裔前往拜祭。
盧永祥(1867—1933年)
原名盧振河,字子嘉,今濟陽鎮舉人王村人,北洋皖系軍閥。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出外投軍,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被派往山海關武備學堂學習,畢業後被袁世凱聘為新軍軍官,在天津小站練兵,與段祺瑞、王士珍等成為密友,後來一同成了皖系軍閥的骨幹。民國九年(1920年)為浙江省軍務督辦。民國十三年(1924年),直皖戰爭爆發,直系軍閥齊燮元,孫傳芳聯合攻擊盧永祥,盧眾叛親離,被迫下台,假道日本赴奉天投奔張作霖。張作霖大軍南下,打敗齊燮元,占領蘇皖,盧永祥遂任蘇皖宣撫使。12月間,孫傳芳反攻蘇皖,驅走奉軍,盧隱居天津,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病逝,時年67歲。
張爾岐(1612—1678年)
字稷若,號蒿庵,今濟陽鎮張稷若村人,明清之際著名經學家。張爾岐自幼聰穎好學,熟讀經史,兼及諸子百家,旁及太乙、奇門之學。晚年精研“三禮”(《儀禮》、《周禮》、《禮記》),纂成《儀禮鄭注句讀》一書。又為監本(官定本)《禮記》《石經》(刻在石碑上立於太學中)《禮記》勘正脫誤共300餘處。張爾岐於濟南講授《儀禮》時,偶爾為當時著名學者顧炎武聽到,顧十分敬佩其見解精闢,翌日絕早即登門拜訪,談論歡洽,遂訂交為友。後來,顧炎武在談師論道時曾說:“獨精‘三禮’,卓然經師,吾不如張稷若。”

榮譽稱號

2018年1月,濟陽區獲山東省法治創建先進縣(市、區)”榮譽稱號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7月,入選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