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窪蓄洪工程

濛窪蓄洪工程

濛窪蓄洪工程(濛窪蓄洪區、濛窪蓄洪庫),淮河中上游蓄洪工程。位於安徽省阜南縣南部,總面積183平方公里。興建於1951年冬至1953年,設計蓄洪水位27.66米,相應蓄洪量7.5億立方米,是淮河上中游結合部位的重要攔蓄工程,對削減淮河洪峰.降低淮乾水位,保護兩淮煤礦、蚌埠市及津浦、阜淮鐵路幹線的安全,起著重要作用。蓄洪區建成至1993年,有10年12次蓄洪,庫區共損失糧食3.84億公斤,直接經濟損失5.7億元。但蓄洪後的社會效益,卻遠遠超過損失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濛窪蓄洪工程
  • 外文名:Mengwa Flood Diversion Project
  • 別名:濛窪蓄洪區、濛窪蓄洪庫
  • 地址:安徽省阜南縣南部
  • 面積:183 km
  • 容積:7.5億立方米
  • 所屬水系:淮河幹流
  • 建設時間:1951年冬至1953年
工程背景,位置境域,工程建設,築堤工程,退建工程,濛河分洪道工程,進、退水閘工程,莊台建設,配套工程,工程效益,除險加固,

工程背景

濛河窪地,位於安徽省阜南縣縣境東南部。地處淮河、及其支流洪河、濛河(谷河支流)交匯地帶。西起官沙湖,東至南照集,北抵崗坡,南臨淮河,平均寬約7.5公里,長約40.5公里,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形狀成為一狹長地帶,上、下各敞開一缺口,上為官沙湖口,下為小潤河口。夏秋汛期,洪水上自官沙湖決堤下泄,下由小潤河口倒灌,年年泛濫成災,官沙湖尤為豫、皖兩省水利糾紛焦點。
1950年7月,淮河流域發生大面積洪澇災害。中共中央十分關心淮河流域水患,毛澤東主席作出“根治淮河”的指示,發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召開治淮會議。1950年11月14日政務院發布《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
1951年,治淮委員會召集河南省治淮指揮部及信陽、潢川、阜陽3專區指揮部,對上至新蔡、潢川,下至潤河集一帶受災地區進行勘查,作出規劃:分割濛窪為兩塊,南部作為蓄洪區,沿其北部築濛堤一道,濛堤以北為行洪區。狹長的濛河窪地,洪水易進而難出,為一天然蓄洪區。為統籌治理洪、淮河水患,減輕洪河口一帶的水位壓力,加大泄水量,由淮委作出濛窪蓄水工程的決定。

位置境域

濛窪蓄洪工程
濛窪蓄洪區的位置及及堤防布置
濛窪蓄洪區,位於安徽省阜南縣縣境東南部濛窪南部,沿其北部築濛堤一道,兩端連線淮河北岸大堤,構成圈堤,與進、退水閘組成蓄洪庫。庫內面積183平方公里,設計蓄洪水位27.66米,蓄水量7.5億立方米。根據規劃,王家壩水位達28.66米時,由中央防汛總指揮部調度,開閘蓄洪。
濛窪蓄洪工程
蓄洪區進洪口附近地貌
濛窪蓄洪工程
濛窪大橋段蓄洪區未蓄洪時地貌
濛窪蓄洪工程
濛窪大橋周邊蓄洪後

工程建設

1951年冬至1953年,先後動員阜南、阜陽、潁上、臨泉4縣民工陸續施工,與淮河幹流治理工程同時進行,先後完成圈堤、進、退水閘、開挖引河、莊台建設、修涵、建橋等配套工程。

築堤工程

淮乾王家壩至曹台孜,長51.25公里,堤頂高程29.5~29米(以黃海平均海平面海拔計算,下同)。斷面標準:頂寬8米,河坡1∶3,內坡1∶5。施工土方749.93萬立方米。
三河尖截直堤段,長3.16公里,堤頂高程29.15米。斷面標準:頂寬8米,河坡1∶3,內坡1∶5。施工土方46.17萬立方米。
堵口築堤,全長0.73公里,施工土方11.71萬立方米。其中上堵口長117米,下堵口長250米。

退建工程

龍南段,龍窩至南園,長3885米,堤頂高程27.51—27.52米。施工土方19.43萬立方米。
邢羅段,邢營孜至羅大莊,長11370米,堤頂高程27.83—27.68米。施工土方56.58萬立方米。
退水閘圈堤,位於郜台孜,長798米,堤頂高程29米,施工土方7.98萬立方米。
郎河灣,退建邢營孜至牛鼻灣,長1165米,堤頂高程29.45米,施工土方17.13萬立方米;牛鼻灣至杜小台孜,長3427米,施工土方25.19萬立方米。
羅大園退建,杜小台孜至楚河沿,長1941米,堤頂高程29.4米,施工土方28.34萬立方米;楚河沿至羅大園,長2960米,堤頂高程29.4米,施工土方43.51萬立方米。
龍窩退建,龍窩至南園,長3687米,堤頂高程29.3米。施工土方50.01萬平方米。

濛河分洪道工程

濛窪蓄洪工程
分洪道——蒙窪四里湖
蓄洪庫既成,濛河消失。為充分利用舊有河道,減少工程量,1951年冬對舊河道加以疏浚,並開挖官沙湖至姚莊孜、龐台孜至張莊孜2條引河,使新舊河道連成一線,成為濛河分洪道。分洪道右堤自王家壩至曹台孜,長44公里,堤頂高29.66~29米,頂寬8米,河坡1∶3,內坡1∶5;左堤自葛寨至傅家崗,長11.3公里,堤頂高30.3~29.5米,頂寬3.4米。1970年在釤崗南1公里的分洪道上建成釤崗橋,頂高26.43米,橋身長59.3米,9孔。

進、退水閘工程

濛窪蓄洪工程
王家壩進水閘
濛窪蓄洪工程
王家壩進水閘
王家壩閘(王家壩進水閘),位於崔集鄉王家壩,淮河左岸。1953年1月開工,6月30日竣工。閘身全長118米,13孔,孔寬8米,高5.5米,控制面積187平方公里。設計流量1626立方米/秒。水位進洪:閘內24.16米,閘外28.66米;蓄水:閘內28.66米,閘外27.50米。閘室長度1.2米,閘底高程24.16米,堤頂高程29.8米,室內結構型式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開敞式;消力池結構型式為陡坡和三道齒形檻。消力池長25米,池底高程22.66米。上游海漫結構為混凝土和乾砌塊石,長度35米,上游乙牆結構型式為圓弧漿砌塊石;下游海漫結構為漿砌塊石,長度30米,下游乙牆結構型式為弧形漿砌塊石。閘門結構型式為弧形鋼門,門高4.5米,寬8米,重9.2噸;啟閉機型式為卷揚式,13台,能力為10噸/台。工程總投資216.97萬元。
郜台退水閘,位於郜台,1952年10月建成。長81米,2孔,設計流量102立方米/秒。因流向不正,泄洪量小,不能及時排澇。1972年底施工興建曹台退水閘,1976年5月竣工。總投資567.80萬元。
濛窪蓄洪工程
曹台退水閘
曹台退水閘,位於蓄洪庫最下游,28孔,淨跨5米,其中深孔2孔,設計流量200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2800立方米/秒。退洪時,閘門啟閉由縣防汛指揮部調度,閘管所待命執行。曹台閘建成,郜台退水閘停用。

莊台建設

濛窪蓄洪工程
濛窪蓄洪區內的莊台
濛窪蓄洪工程
蓄洪後圍困在洪水中的莊台
蓄洪庫內原有莊台少、小、低矮,在安舟崗以上高度僅27米左右,其下26米左右,低於蓄洪水位0.50~1.50米。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由人民政府投資修築一批新的莊台。
1953年建莊台18座,施工土方162.21萬立方米。
1954年建莊台68座,施工土方185.67萬立方米。
1955年建莊台16座,施工土方213.45萬立方米。
1956年建莊台4座,施工土方64.74萬立方米。
由於莊台被洪水沖刷與人口增長,已有莊台逐漸不敷套用。1983年起國家再次投資擴建。1983年投資152.39萬元,擴建三里莊、陳大灣、姚溝口、黑龍潭、桂廟北埂、聯合、孫台孜7座。1984年投資272.64萬元,修建陡河、姜園、羅莊孜、段台孜、河口、石井6座。1985年投資585.93萬元,修建郜台、陳棚、安台、馬台、穆郢、安崗圩6座。在修建莊台同時,對居民進行遷移安置,永久安置11794戶、53949人。

配套工程

蓄洪大溝1952年冬至1953年春,開挖王家壩至郜台孜溝段39公里。工程標準:上游上口寬20米,下口寬5米;下游上口寬40米,下口寬13米,深4米。1976年新建曹台退水閘,開挖引河6公里,與馬台孜西南1953年所開大溝連貫,形成蓄洪大溝整體,東西貫穿全庫,全長44公里,流域面積187平方公里,以利蓄洪排洪。
上堵口機電排灌站,位於桂廟鄉。1976年9月開工興建,1980年竣工。該站為濛窪蓄洪區主要排灌工程,以排為主,結合灌溉,設計排澇流量34.5立方米/秒。
小型工程,圩內先後開挖中溝11條、小溝204條,配套涵閘3座,除澇面積7萬畝。

工程效益

濛窪蓄洪區,總面積183平方公里,耕地18萬畝,轄3個區12個鄉(2001年合併後為王家壩鎮、老觀鄉、郜台鄉、曹集鎮四個鄉鎮)1個國營農場。1990年代有人口13.4萬,其中農業人口12.6萬人。是淮河上中游結合部位的重要攔蓄工程,降低了洪河口水位,削減淮河洪峰,減輕上游災害,最大削減洪峰流量1626立方米/秒,對確保上下游堤防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消除了歷史上豫皖兩省官沙湖水利糾紛。
對保護兩淮煤礦、蚌埠市及津浦、阜淮鐵路幹線的安全,起著重要作用。蓄洪區建成後,1953—1985年,達蓄洪以上水位11次,蓄洪10次。1982年曾蓄洪2次。到1993年,已有10年12次蓄洪,庫區共損失糧食3.84億公斤,直接經濟損失5.7億元。但蓄洪後的社會效益,遠遠超過損失值。2003年等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該工程曾2次發生決口漫堤。1954年7月6~19日,王家壩3次開閘蓄洪,7月8日龍窩決口;7月23日三河尖對岸以東至曹台孜堤防漫決15處。1968年大水,王家壩水位比1954年高0.76米,最大流量超過河道安全泄量1倍以上。在開閘蓄洪時,王家壩兩端堤防漫決,洪水猛泄,衝決下游劉台孜——曹台孜間堤防。此次蓄洪庫圈堤決口33處。

除險加固

經過50餘年的運行,蒙窪地區水利工程嚴重老化,存在許多險工險段。特別是2003年淮河特大洪澇災害期間,蒙窪地區水利工程設施損壞更為嚴重。汛後,國家進一步加大治淮力度,共投資4.5億元,實施蒙窪治淮重點工程,開工實施的5個項目在今年的汛情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王家壩閘除險加固工程,總投資2520萬元,2003年9月26日該工程開工,11月2日,王家壩老閘總體爆破。新工程包括閘室拆除重建,新建公路橋、啟閉機房、橋頭堡、防汛大樓等。
蒙窪圈堤加固工程,總投資3.782億元。工程於2003年11月開工,計畫工期41個月。主要工程包括:新築四座保莊圩;加高培厚淮、蒙堤防;打開堤頂防汛通道;加固穿堤建築物等。
曹台閘除險加固工程,總投資2190萬元。該工程2004年1月開工,主要工程內容為新建公路橋、啟閉機排架和啟閉機房、橋頭堡,4閘門及啟閉機更換等。2005年完工。
上堵口排灌站技改工程,總投資2272萬元。主要工程包括更新機泵、電機、電氣設施等,工程於2004年11月開工,2005年汛期主體工程已發揮效益。
蒙窪尾部退堤第二期補做工程,投資462萬元。
新建成的王家壩閘已經成為淮河上游集洪水控制、交通運輸、觀光旅遊於一體的大型水利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