濈是中國漢字,拼音是 jí,總筆畫是16筆,意思是水外流,迅疾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濈
- 拼音:jí
- 筆劃:16
- 部首: 氵
基本信息,字形結構,基本解釋,基本字義,其它字義,漢語大字典,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民俗參考,音韻參考,方言集匯,
基本信息
『濈』
拼音:jí
注音:ㄐㄧˊ
簡體部首:氵 部首筆畫:3 總筆畫:15
繁體部首:水 部首筆畫:4 總筆畫:17
五筆86:IKBT
五筆98:IKBY
倉頡:ERJI
鄭碼:VJCH
四角號碼:33150
UniCode:U+6FC8
字形結構
[ 首尾分解查字 ]:氵戢(shuiji)
[ 筆順編號 ]:441251122111534
[ 筆順讀寫 ]:捺捺橫豎折橫橫豎豎橫橫橫折撇捺
基本解釋
濈(1)水外流。《文選·張衡<南都賦>》:“流湍投濈”李善註:“濈,水行出也。”
(2)迅疾貌。曹植《七啟》:“濈然鳧沒。”
濈濈(1)亦作“戢戢”。集集貌。
(2)汗出貌。
相關詞語: 潗濈 濈濈 濈濕
基本字義
●濈
jíㄐㄧˊ
1. 〔~~〕聚集的樣子,如“爾羊來思,其角~~。”
2. 〔~然〕a.汗出的樣子,如“~~汗出者愈。”b.迅速的樣子,如“翔爾鴻翥,~~鳧沒。”
其它字義
●濈
shàㄕㄚˋ
◎ 〔~〕湍流。
漢語大字典
[①][jí]
[《廣韻》阻立切,入緝,莊。]
(1)見“濈濈”。
(2)水外流;汗出。
(3)迅速貌。《文選·曹植〈七啟〉》:“翔爾鴻翥,濈然鳧沒。”李善註:“濈,疾貌也。”一說沉貌。李周翰註:“濈然,沉貌。”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阻立切《集韻》《韻會》側立切《正韻》側入切,𠀤音戢。《說文》和也。《詩·小雅》其角濈濈。
又《埤蒼》濈水行出也。《張衡·南都賦》流湍投濈。
又疾貌。《曹植·七啟》濈然鳧沒。
又《集韻》實洽切,音萐。𣹱濈,湍流。
又《埤蒼》濈水行出也。《張衡·南都賦》流湍投濈。
又疾貌。《曹植·七啟》濈然鳧沒。
又《集韻》實洽切,音萐。𣹱濈,湍流。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濈
和也。從水戢聲。阻立切
說文解字注
(濈)和也。小雅。爾羊來思。其角濈濈。傳曰。聚其角而息、濈濈然也。按毛意言角之多。葢言聚而和也。如輯之訓聚、兼訓和。從水。戢聲。阻立切。七部。
民俗參考
是否為常用字:否
姓名學:非姓氏
音韻參考
[ 上古音 ]:緝部照二母,tzhi?p
[ 廣 韻 ]:阻力切,入26緝,zhe,深開三入侵B莊
[ 平水韻 ]:入聲十四緝·入聲十七洽
[ 國 語 ]:jí
[ 粵 語 ]:cap1
方言集匯
◎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sip8 si5 [梅縣腔] sip8 cip8 [海陸豐腔] sip8 si5 [客英字典] sip8
◎ 粵語:ca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