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在高速公路濃霧風險的分析、量化和控制等幾個方面展開了研究。首先,為界定研究範疇,對該書中濃霧下事故風險的概念做了定義;其次,通過駕駛模擬器實驗,分析了濃霧下的風險駕駛行為;再次,基於實驗結果,對濃霧下行車風險進行了建模和量化;最後,研究了濃霧下高速公路間斷放行措施,以控制行車風險。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濃霧天氣易引發交通事故。為保障交通安全,中國高速公路在霧天往往頻繁地採取封路措施,影響交通效率,進而造成經濟損失。在濃霧風險管理方面,已有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在研究霧天跟馳行為時,集中於腳踏車道上的行為,而沒有考慮相鄰車道車輛對跟馳行為的影響;而且,雖然得到霧天風險駕駛行為特徵,但缺少量化其對交通安全和效率等產生多大影響的研究;對霧天駕駛行為的研究成果,還沒有套用到實際的交通管理措施中去。鑒於此,《濃霧下高速公路追尾事故風險管理》進一步探討了高速公路濃霧風險管理問題。
作品思想
一、濃霧下高速公路追尾事故風險概念的定義
為定義濃霧下追尾事故風險的概念,該書首先研究了多種交通風險下的事故機率問題。當有多種交通風險同時存在時,所有風險因素都有可能引發危險交通情境的出現;當危險情境出現時,任何一種風險因素也都有可能將其轉化為交通事故。基於條件機率的研究結果表明,風險疊加會使發生交通事故的機率激增,應當避免多種風險同時存在。濃霧下某輛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交通事故的發生可由下列原因導致:(一)濃霧風險因素和其他風險因素均導致了危險情境的出現,並且它們共同將危險情境轉化為交通事故;(二)濃霧或其他風險因素單獨引發了危險情境,但是濃霧和其他風險因素共同參與將危險情境轉化為事故;(三)濃霧和其他風險因素共同引發危險情境,但是在將危險情境轉化為事故的過程中,只有濃霧風險因素參與或者其他風險因素參與;(四)濃霧引發危險情境並將其轉化為事故,或其他風險因素引發危險情境並將其轉化為事故。控制住濃霧下發生危險情境的機率,能夠降低濃霧下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因此,將濃霧下高速公路追尾事故風險定義為:平均每輛車經過霧區時,由發生危險情境導致的追尾事故機率。若實施某種交通管理措施後危險情境數量顯著降低,即可說明措施的有效性。
二、濃霧風險分析
該書通過汽車駕駛模擬器實驗,結合問卷調查的方式,研究分析了濃霧環境下單向雙車道高速公路上駕駛員的風險駕駛行為。研究發現,無論相鄰車道是否有車,濃霧下被試的跟車距離都會縮短。相鄰車道有車輛時,濃霧下,被試會趨向於與相鄰車道車輛結伴前行。相鄰車道車速相對較小時,被試自由行駛的平均速度也相對較小,但跟車距離會相對較大。說明相鄰車道車輛的行為,對被試行為也有一定的影響。濃霧天氣下,駕駛員會意識到危險的存在,所以會比正常天氣時更加小心地開車,少做與駕駛無關的事情。然而大部分被試沒有意識到在濃霧下縮短了跟車距離,以及由此所帶來的風險。雖然交通安全教育或者道路上的信息板提示駕駛員要在濃霧下保持合適的跟車距離,但是,由於濃霧下駕駛員的認知局限,使他們認為自己所保持的合適距離,實際上為比正常天氣時要短很多的跟車距離。濃霧下縮短跟車距離的行為,往往比較容易產生追尾交通事故。因此,需要一種科學的方案來矯正駕駛員的這種風險行為。該書設計的矯正濃霧下駕駛員風險行為的方案,在被試自由行駛時提供建議速度值,跟車行駛時提供建議跟車間距值並顯示實時跟車距離。結果顯示,該方案可以使濃霧下駕駛員的速度差異變小,而且正常天氣時的跟車距離和濃霧下的跟車距離沒有顯著差異,被試不再無意識地縮短跟車距離。實際中,跟車距離的增大,會降低發生追尾交通事故的風險。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譚金華(1983—),男,湖北利川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專任教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交通管理、安全管理、交通大數據、車聯網與人工智慧、風險管理和交通流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