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求知講學,人物影響,墓地考證,三處墓地,澹臺祠,
人物生平
澹臺滅明拜孔子為師時,孔子見他長相醜陋,認為沒多大才能。子游做武城宰時,孔子問:“你在那裡得到什麼人才了嗎?”子遊說:“有位叫澹臺滅明的,做事只關注自己的初發心(是真的為他人著想)與結果(他人真的得到了利益),而不在乎方法(因此總能得到最好的結果,真正為人著想是真的快樂),如果沒有公事他從不到我屋裡來(原文: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論語·陽貨》載:“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孔子讓子游推薦人才,子游將武城人澹臺滅明推薦與他,後來澹臺滅明亦成為孔子著名弟子)。後來,澹臺滅明往南遊學到吳地(即楚國,後老死在楚國)。跟從他學習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學管理制度,影響甚大,是當時儒家在南方的一個有影響的學派。其才幹和品德傳遍了各諸侯國。孔子聽到這些訊息感慨地說:“我憑語言判斷的,看錯了宰予;憑長相判斷人,看錯了子羽”。
澹臺滅明,字子羽,魯國武城(今山東費縣)人。少孔子四十二歲(上文說少孔子三十九歲,前後矛盾)。狀貌甚惡,孔子以為材薄。既已受業,退而修行,行不由徑,非公事不見卿大夫。南遊至吳,從弟子三百人,設取予去就以為諾,名施乎諸侯。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言偃為魯武城宰,孔子問曰:“汝得人焉爾乎?” 偃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不至吾處。”
今蘇州城南有澹臺湖,傳為其宅陷而成湖,湖口有寶帶橋,民國十八年(1928年)擬建公園,惜未成;又有澹臺湖大橋,飛架運河南北。
求知講學
澹臺滅明死後,南昌人民為他立祠立墓祭祀,並設立澹臺門以表紀念,進賢縣也因他南遊至此而名。
澹臺滅明求知講學的情況,《大戴禮記·五帝禮》有載。澹臺滅明投師孔子門下,孔子見他相貌醜陋而不願收其為徒。因有礙於自己“有教無類”的主張,勉強收為弟子。後發現澹臺滅明品德高尚、學風端正,於是感慨地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臺滅明聽從孔子的教誨,刻苦學習,並加強自身修養,終於學有所成,躋身於當時的知名學者之列。他到吳國講學時,其門徒達300之眾,成為享譽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師。
人物影響
對南昌的影響。戰國時,江西全境屬楚,那個時期中原諸國把不尊禮儀、不從仁德的地方稱為“蠻夷”。楚國為了與中原諸國融為一體,得到他們的承認,在治國、外交各方面以禮儀制度和思想作為行為準則。澹臺滅明離開孔子後就南下到達楚國,“從弟子三百人,設去就,名施乎諸侯”,足見澹臺滅明當時弟子之眾,聲名之大,後來這些深入南楚腹地,對楚地產生了非常廣泛的影響。也正因為這樣,那時候的南昌雖然遠離中原,但是地從來沒有被稱為“蠻夷”。
也就因為這樣,澹臺滅明在後輩的成就當中名聲一次次提升,最開始澹臺滅明的牌位是在曲阜孔廟大成殿前西廡內從祀孔子。到1624年明天啟四年,就附祀於關陽鎮“二賢祠”。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關陽司巡檢胡世祚把澹臺滅明由從祀曾子和子游升為主祀,從而“二賢祠”又改名“三賢祠”。
墓地考證
三處墓地
澹臺滅明是什麼時候去世的,現已無法考證,但他去世後,後人爭相立墓以祀,現有可考證關於他的墓共有三處,南武城(今山東省平邑縣)、鹹平(今河南省通許縣)、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但據史學家考證,澹臺滅明死後應該葬於吳地(古屬楚國,今進賢、南昌一帶),真正的墓應該是建在南昌。
據清乾隆五十九年《南昌縣誌》記載,澹臺滅明墓坐落南昌,宋時有名漕使高過經過南昌的時候題了一塊碑:“魯澹臺子羽之墓。”明時碑的損壞已經非常嚴重了,當時知府范淶將其重修,清時學使王思訓立石碑,題為“先賢澹臺子羽之墓”,後經多次重修。據當時在南昌市第二聯合中學就讀的王炯堯先生回憶,1949年南昌解放後,校園操場後學生食堂前尚有澹臺墓荒冢,為一土堆,有一石碑,依稀可見刻有“生員澹臺子羽之墓”的字跡。
墓址就在南昌市內東湖之濱南昌二中生活區內,在墓址建造了一個台子,台上移植了兩棵樹並擺放了兩塊石頭作為標記。
澹臺祠
《豫章遺韻》記載了一個民間傳說,宋紹興年間,有個叫鍾傅的地方官初入洪州,便動手拆牆築城,由於驚動了不該驚動的地方,所以晚上鍾傅便做了一個古怪的夢,夢見一名醜漢找到他一邊痛哭一邊訴說:將軍為何暴我屍骨於墳墓外?說完嘆氣走了。第二天就有百姓報告,在城東南角挖到一座大人物的墳墓,一檢驗發現是澹臺子羽的屍骨,立即停止施工,用磚瓦修復墳墓,並築立一亭,後人又在離墓不遠處建了一座澹臺祠,因為當時建澹臺祠的四周磚瓦成堆,所以當地叫做瓦子角。
瓦子角是否由來於此只能姑妄聽之,但澹臺祠確實是在南昌建過。據《明史》記載,在明朝中後期,魏忠賢獨攬朝廷大權,號稱九千歲,一時之間朝野上下爭先恐後地奉承魏忠賢,各地紛紛為魏忠賢建起祠堂,並雕刻塑像,如果有什麼事求辦或者還願,就可以跪在塑像前禱拜。更有甚者,監生陸萬齡還提議,孔子寫了《春秋》,而魏忠賢寫了《要典》,孔子殺了少正卯,魏忠賢消滅了東林黨,所以魏忠賢可以和先聖孔子並尊,將祠堂建在國學的西邊。
於是,全國掀起了為魏忠賢建造祠堂的狂潮,祭祀儒家的祠堂或被砸,或被賣。澹臺滅明的祠被當時巡撫揚邦憲給砸了、塑像也被毀了,建起了魏忠賢祠,但不久魏忠賢遭誅,祠還沒建好就被毀了,但是澹臺滅明祠也沒有再修復,成為千古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