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明愛

“澳門明愛”是澳門的社會服務機構,以提供社會福利為宗旨。機構的宗旨,是為個人、家庭、團體及社區服務,協助他們在社會、經濟道德及精神生活方面,達致更符合人類情況的境地;對自己的生活動向負責;在他們的環境內,建立基於真理、秉乎正義、發乎仁愛、實現自由與和平的社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澳門明愛
  • 又名: 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
  • 國別中國
  • 地址:澳門崗頂前
基本信息,簡介,創立,目標,歷史,成績,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澳門明愛
澳門明愛

簡介

澳門明愛”從創辦至今,經過45個年頭,服務項目總計13項,單位30個。為市民在不同人生階段中提供服務,層面涵蓋了預防性、補救性、發展性等方面。服務範圍之廣,使“澳門明愛”成為澳門現時規模最大的社會慈善服務志願團體之一。

創立

“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於1971年正式成為澳門天主教教區屬下的機構,並加入了“國際明愛”,易名為“澳門明愛”。除了組織起了變化外,“澳門明愛”的工作在鞏固和改進的基礎下,逐漸趨向多元化的發展,以適應日益複雜的社會問題。家庭個案援助服務、嘉模聖母安老院、聖類斯公撒格之家及澳門首間培訓社工的社工學院都在這時期由“澳門明愛”創立。

目標

為最有需要和最被人遺棄的人們服務。迅速給與災民賑濟援助。促進扶助各項自力計畫,以使需要扶助的人能自立並對社會提供積極貢獻。鼓勵及培育個人的友愛和合作精神,並提倡社會正義。研究社會上貧窮、痛苦等情況,以了解其成因並找出解決方案。

歷史

戰後的五十年代初期,澳門人生活普遍艱苦,又出現來自鄰近各地的移民或難民潮。剛到澳門的陸毅神父,本著服務最小弟兄的基督徒精神,向澳門教區借用了利瑪竇會院(即現在的崗頂明愛),開始“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最初,服務對象是難民,中心除了為他們解決最迫切的食宿問題外,也為他們辦理證件、找工作及學校等,助他們自力更生,有尊嚴地在新環境中生活。另外,中心還協助開辦利瑪竇學校及聖德蘭學校,讓難民的子女有機會接受教育。
六十年代,澳門的難民漸移外地,陸毅神父漸將注意力放在因社會貧窮而產生的無依老人身上,並親自開展了澳門第一間男性及女性安老院。分別是伯大尼安老院及聖母安老院,更在北區為貧困老人提供派米、現金及個案援助。由於當時的貧窮問題,出現了不少童工,陸毅神父遂派發米糧給予貧困家庭,以減輕生活負擔,讓他們的孩子有機會上學。
到了八十年代,隨著澳門城市的急劇發展,澳門居民面對的不只是基本生活問題,更涉及都市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時,隨著社會工作者的參與,明愛服務的模式也有所改變。在安老服務工作上,除了從嘉諾撒仁愛修女會接管聖方濟各安老院外,亦開設了三所分別位於崗頂、青洲及?仔的老人中心。另外,在弱能人士服務層面上,除了先後接管了聖路濟亞中心及聖瑪嘉烈中心外,基於“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開辦了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直接參與弱智兒童教育工作,名為“明愛學校”。七十年代的多元化服務亦在八十年代延續下去。明愛婦女中心、庇道學校、傷殘人士駕駛訓練及生命線輔導中心就在這時段展開。它們的服務對象都是社會上最被忽略,而又最有需要的一群。
踏入九十年代,“澳門明愛”的行政架構起了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設立了主席團、監事會、執行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總幹事等職能。由陸毅神父擔任總監、潘志明擔任總幹事,用更切合時宜的管理方法,有效地監管及執行“為最有需要的弟兄服務”的使命。在服務方面,明愛員工依然上下一心,因應社會的需求而不斷地發展,如青少年服務、露宿者服務、社屋老人中心、日間護理中心、明愛幼稚園及明愛託兒所等。透過有系統的多元化的社會服務,體現了明愛“人類發展”的服務模式,讓所有人都能得到發展機會,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

成績

澳門明愛從創辦至今,經過45個年頭,服務項目總計13項,單位30個。為市民在不同人生階段中提供服務,層面涵蓋了預防性、補救性、發展性等方面。服務範圍之廣,使“明愛”成為澳門現時規模最大的社會慈善服務志願團體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