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澳大利亞財政部長(英語:TreasurerofAustralia)是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部長官職。財政部長主管政府支出和收入,對政府的經濟政策起重要的作用。財政部長是
財政部(英語:DepartmentoftheTreasury)的主管官員。根據澳大利亞
西敏制憲政制度下極強的慣例,財政部長是政治官職,由澳大利亞國會
下議院的議員出任。和其他政治官職一樣,財政部長由
澳大利亞總理提名、由
澳大利亞總督任命,任期隨
議會解散或總理建議而結束。財政部長每年五月負責在聯邦議會提出聯邦預算案。 此職等同於
英國的財政大臣、
美國的財政部長。澳大利亞財政部長不應與財務部長(英語:MinisterforFinance)相混淆:後者是協助財政部長的低級部長之一。此二職的混淆導致中文裡的另一種譯法:把財政部長譯為“
國庫部長”,而把“財務部長”譯為“財政部長”。
此譯法將財政部(Treasury)理解為“國庫”,但是採用這樣譯法的譯者一般又不同樣直白地把“財政部”譯為“國庫部”,也不把英國、美國財相譯作“出納宰相”、“國庫部長”,因此容易造成譯名的不一致。
聯邦財長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官職之一。傳統上,財長經常兼任澳大利亞副總理。財長也被認為是政治人物邁向總理職位的重要經歷:至今共有六位財長後來成為總理。
現任財政部長是
工黨籍的克理斯·包溫(ChrisBowen),在前任韋恩·斯萬由於黨內鬥爭辭職後,2013年6月27日任職。至今任職最長的財政部長是彼得·科斯特洛,共任職11年零八個月(1996年-2007年)。財政部長換人最頻繁的時期則是1991年:一年內先後有五人出任財長。
按照世界經濟界的評獎,有兩位澳大利亞財政部長獲得過“世界最佳財政部長”稱號:韋恩·斯萬和保羅·基廷。
澳財長看好中國經濟
中國股市的大幅震盪引起澳經濟界密切關注,有一些聲音認為這將會對澳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甚至有人將
澳元近期大幅貶值也歸咎於此。澳財政部長霍基日前在一次公開講話中表達了對於中國經濟前景的肯定。
霍基說,他對於中國經濟前景的看法不會改變,人們不必對於股市的短期震盪感到驚慌,澳經濟也並沒有因此受到負面影響。霍基稱:“雖然過去的一個月時間中國股市下挫了約25%,但目前已經從最低點又上漲了不少。而且較一年前來比較,目前的股指已上漲90%。”霍基表示,中國政府有足夠的能力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應對經濟轉型期間所遇到的挑戰,他依然看好中國經濟前景,中澳兩國的經濟關係不會改變,經貿往來還將不斷深化。霍基還預測,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將保持在6.75%以上,明年中國也將保持至少6.5%的年增長率。
加入亞投行
Mathias Cormann:澳大利亞非常願意成為亞投行的一部分,這是中國提出的非常好的想法,而且在澳大利亞做輪值主席的時候,我們非常重視這個事情,確實應該通過這樣的機制來滿足基礎設施的融資需求,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機會,進一步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確實這方面有很多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尤其是在基礎設施方面,我們進行了很好的對話。我們希望能夠成為一個架構完善的銀行,成為一個基於世界最高標準的最佳實踐的高效的多邊的銀行,就此,我們進行了很好的對話,尤其是和中國的朋友,還和其他國家進行了很好的對話。
畢曉普2015年03月16日在
坎培拉告訴記者,澳大利亞向來有意和中國磋商,但有些憂慮依然存在,有一系列“里程碑”需要先實現。“我們希望確保我們所投資的任何事物都能符合澳大利亞過去支持的多邊機構類型的高標準。顯然,加入的國家越多,他們解決的擔憂就越多,就能使澳大利亞更容易解決自己的擔憂。”
畢曉普說她已經和美國國務卿克里就該銀行的事務進行過積極磋商。
澳大利亞工業團體(Australian Industry Group)負責人威洛斯(表示,政府重新考慮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做法是正確的。他說隨著全球經濟的中心從
大西洋轉向中國,澳大利亞跟上這個節奏是十分必要的。
“通過扭轉立場,政府將重新定位澳大利亞,讓它積極加入這場變化,而不僅僅是充當旁觀者。”威洛斯在聲明中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