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澤州鐵貨
- 外文名:The zezhou's ironware
- 地理標誌: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
- 類型:手工技藝
歷史沿革,民俗文化,
歷史沿革
北宋時期,澤州為全國著名冶鐵區之一,境內的“大廣冶”為冶鐵官爐,所鑄“大觀通寶”被譽為史上最美鐵母(錢)。明清時期,澤州的採煤、煉鐵和鑄造行業極為鼎盛,澤州境內的大陽鎮被譽為“九州針都”,生產的“大德”牌鋼針暢銷海內外,“泰山義”剪刀名揚天下。北宋熙寧五年,日本僧人將澤州煮茶鐵貨帶回日本。二戰後,精緻的鐵壺在日本非常普及,並銷往全球各地。
明清澤州鐵貨,冶煉規模宏大,技藝精湛,名滿九州,遠銷海外。《中國實業志》記載,清代滿人入關認為冶鐵“人聚眾多,為害甚巨”,1733年雍正禁止販運生鐵,1824年道光命令攜帶不成器的鐵在五十斤以上者沒收,百斤以上者治罪。各種嚴法律令限制冶煉規模,並徵收繁重稅目,但是澤州鐵貨還是在逆境中迎來了一段輝煌。李希霍芬的《中國》中記載清代山西冶鐵中心僅晉城一縣牗今晉城市澤州縣牘,熟鐵爐業全縣爐數約計百餘座。 喬志強的,《山西制鐵史》載1735年修《澤州府志》“物產”中載“其輸市中州者,惟鐵與煤,日不絕於途”1783年修《鳳台縣誌》載產“針鐵”,1738年陵川縣有鐵釘鋪十二家,鴉片戰爭前後,晉城冶鐵又有了發展,當時已經成為山西省的鐵貨中心,道光年間全縣有生鐵爐一千多座,熟鐵爐一百座,鑄鍋爐四百多座。仍為小規模手工生產。李希霍芬曾記載鳳台縣的鐵供應全國,晉城大陽的針供應每個家庭,並遠銷中亞一帶。明清時“九頭十八匠”更是聞名全國,“大德”鋼針暢銷海內外,“泰山義”剪刀名揚天下。大批澤州鐵貨北上內蒙,南下廣東,西去甘肅,就連不起眼的鋼針都能遠出國門,賣到東南亞一帶。
澤州鐵貨,多是手工製作,用料為生鐵。經蠟模製作回收、熔鐵、澆築、打磨、後續加工等前後68道工序,才能製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