澇窪地治理方法

澇窪地治理方法是對低洼易澇地區治理開發的方法。澇窪地的自然條件雖不盡相同,但往往表現為易洪、易澇、易旱,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沼澤化、鹽鹼化。治理時應全面規劃,採取水利與農業綜合措施。水利措施。1)減少坡水匯集。應與河流上游及坡面治理相結合,在坡地邊緣開挖截流溝,攔截坡水下流,同時在窪地圍築圩堤,防止外水入侵。2)排除積水,降低地下水位。為此,要修建排水系統。在排水較暢的窪地或地勢較平坦的緩坡地,開挖淺而密的田間溝,把田塊分成條狀,規格按地形、土壤條件及除澇、灌溉要求而定,稱溝洫條田;在地勢特別低洼、受下游水位頂托、排水不暢的易澇、易鹼地區,開挖深而密的田間溝,利用挖溝的土抬高地面,相對降低地下水位。稱溝洫台田。台田高應稍高於常年積滯水深,一般抬高0.2m,有治鹼任務的可抬高0.3~0.5m,無論是條田溝或台田溝都要與排水系統相銜接,使排水有出路。

農業措施。1)深耕、曬垡、促進風化,氧化土壤中有毒的還原物質,熟化土壤。2)增施有機肥料,種植綠肥作物,逐步改善不良的物理性質。3)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根據澇、鹼治理情況,可以種植糧食作物,也可以發展藕、蘆葦等水生植物,還可進行水產養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