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市

澄海市

古時代,澄海大部分地方還處於大海之中,是一個“海氣昏昏水拍天”的海灣,後來才逐漸沖積浮聚成陸。現澄海地域在夏、商、周時屬百越之地,秦漢時屬南海郡揭陽縣地,晉時屬東官郡海陽縣。隋、唐時屬潮州轄下的義安縣(海陽縣),宋元豐五年(1082年)澄地分屬海陽、揭陽兩縣。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後,現澄地分屬於潮州府轄下的海陽、揭陽和饒平3縣。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劃海陽縣的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等三都,揭陽縣的蓬州鮀江、鱷浦等三都,饒平縣的蘇灣都,共7個都置澄海縣。縣名取“澄靖海氛”之意,隸屬潮州府。治所設於下外莆都之辟望村(今澄海市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澄海市
  • 外文名稱:Chenghai Qu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汕頭
  • 下轄地區:鳳翔街道等
  • 電話區號:0754
  • 郵政區碼:515800
  •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部潮汕平原韓江出海口
  • 面積: 345.23 平方公里
  • 人口:69.79萬(2000年)
  • 方言:潮州話 
  • 氣候條件: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科隆千樹園,蓮花山溫泉度假村,塔山風景區等
  • 車牌代碼:粵D 
  • 年平均氣溫:21.2℃
歷史延革,自然條件,行政區劃,經濟綜述,

歷史延革

澄海市
清康熙三年(1664年),因施行靖邊海禁政策,撤銷澄海縣建制,全縣人民全部內遷。至康熙八年,恢復澄海縣建制,仍屬潮洲府管轄。
1949年10月24日澄海解放,成立澄海縣人民政府。
1959年1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澄海縣建制,縣地併入汕頭市郊。同年11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又恢復澄海縣建制。
1994年4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澄海縣,設立澄海市(縣級),由汕頭市代管。
200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汕頭行政區劃調整,澄海撤市設區,成為汕頭市轄區。

自然條件

澄海區地處廣東省東部潮汕平原韓江出海口,位於東經 116 度 41 分 --116 度 54 分,北緯 23 度 21 分 --23 度 38 分之間。東 南 瀕臨南海,西北 與 潮州交界,西南毗鄰汕頭市區,東北連線饒平縣,東與南澳島隔海相望。距廣州市480公里,距台灣180海里,距香港172海里。全區地勢自西北 向東南傾斜 , 素有“一山一水八分地”之稱。 全 區 總面積 345.23 平方公里,其中平原 322 平方公里,約占 80% ;丘陵坡地 42 平方公里,約占 10% ;水域面積占9.6%。 山丘 主要有蓮花山、南峙山、虎丘山、西陵山等,其中蓮花山主峰海拔 562 米,為全 區 最高峰 。國道324 線自西向東貫穿全境; 韓江四條支流東里河、蓮陽河、外砂河和新津河自北往南呈扇形流經全區,注入南海。海 岸線長達66.9公里,淺海灘涂總面積為121.33平方公里,可供開發利用面積100.53平方公里,海洋資源很豐富。 澄海區地處亞熱帶,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面因鳳凰山蓮花山作天然屏障,冬季乾冷氣流南侵強度弱;面臨南海,境內水域面積寬廣,夏季受熱帶海洋暖濕氣流影響大。其四季氣候特徵為:高溫多雨,雨熱同季,酷熱期短,雨量多集中於春夏兩季,無霜期長,四季不甚分明。
澄海區年平均日照總時數為2217.7小時,日照百分率達51%;年平均氣溫21.2℃;全年無霜期362天;年平均降雨量1443.7毫米,由於受海洋氣候影響,全區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低溫、霜凍、低溫陰雨、寒露風、颱風、“龍舟水”、春旱秋旱等。
澄海區林業用地綠化率達87.1%,農田林網化和沿海防護林綠化率達分別為93.3%和98.3%,公路綠化率達91%以上,村莊綠化覆蓋率達32.3%,森林覆蓋率達14.8%。經省驗收,澄海達到綠化的標準。
澄海的土壤分布於赤紅壤地帶,耕地土壤肥力屬中等,但地勢平坦連片方格化,水稻土占八成,成熟化程度高,而且排灌十分方便,可以水旱輪作,生產潛力大。

行政區劃

澄海區共分為8個鎮和市區三個街道,轄180個居委會(村委會)。
另有萊芫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系區人民政府派出機構。
澄海區各鎮(街道)及所轄居委會(村委會)名稱一覽表
各鎮(街道) 人口(人) 非農業人口(人) 面積(KM2) 村委會(個) 居委會(個)
鳳翔街道 132185 19401 34.00   19
澄華街道 54655 5754 17.10   8
廣益街道 39138 3462 16.79   11
蓮上鎮 52386 4313 29.63 8
蓮下鎮 101944 18391 58.73 30
蓮華鎮 25358 1156 19.91 20
東里鎮 71368 23450 34.92 19 3
溪南鎮 62885 1406 40.66 21
鹽鴻鎮 41755 1444 37.74 8 1
上華鎮 32496 871 21.81 18
隆都鎮 72451 3976 33.84 14 1
合 計 686621 83624 345.23 138 43
澄海區是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縣(區)份。全區總人口71萬人,總面積345.23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約2056人。 澄海文化基礎較好。自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累計為各類大中專院校輸送15243名學生。現全區擁有大中專畢業生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3.51萬名。
澄海區15-64歲的人口為56萬多人,占總人口66%。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年齡人口的年齡構成年輕,文化素質較好,因而勞動力素質較好。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不斷發展,澄海外來流動人口逐年增加。現在,常年外來人口保持在6萬人以上。
澄海是廣東省著名僑鄉,有旅外僑胞約68萬人。
澄海人傑地靈,文教昌明,俊才輩出。在這片土地上先後哺育出潮洲前八賢中的盧侗、張夔,潮洲後七賢中的唐伯元,明代兵部尚書翁萬達,民國時期版畫家陳普之、數學家黃際遇、史學家吳貫因、哲學家史學家杜國庠、書法家王鼎新,當代國畫家趙世光、雕塑家唐大禧、著名散文家秦牧,以及原海南省委書記、詩人許士傑等一大批名人學者。

經濟綜述

改革開放以來,澄海工業經濟發展快速。特別是近幾年來,採取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措施,如降低地價、電價、規費等,以及最佳化服務等方面,多方吸引國內外客戶到澄海投資興辦實業。同時,鼓勵國營、集體、三資、股份制、私營個體等多種所有制性質的經濟一齊上,促進了工業經濟的迅速發展。全區初步形成以輕型加工業為主體,塑膠玩具、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工藝美術、建築材料等支柱行業相互配套的工業新格局。全區工業企業5600多家,其中宜華集團公司等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3家。44種工業產品填補國內空白,55種產品榮獲部優、省優稱號,塑膠、工藝、玩具、南金等產品暢銷歐美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塑膠行業,共擁有塑膠生產企業近千家(註冊),從業人員近十萬人,僅自動、半自動注塑機達1萬台(套),生產塑膠玩具、塑膠工藝、塑膠日用品、塑膠配件、塑膠建材五大類產品,年創值20多億元,被國內外稱為塑膠城。
澄海農業素以精耕細作著稱,有“種田如繡花”美譽,是著名的農業高產地區。新中國成立後,澄海各級黨政高度重視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大搞平整改土,興修水利。先後建成了五大聯圍防洪防潮大堤和6個灌區的灌溉排水系統,興建四座橋閘,保水調節水位,實現排灌自流化。韓江堤圍全面達到二十年一遇的設防標準,部分達到五十年一遇的設防標準;海堤具備抗擊十一級颱風加暴潮的能力。早在1957年,澄海就成為全國第一個雙季水稻畝產千斤縣,榮獲“糧食畝產量甲全國”的稱號。改革開放以來,在繼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同時,全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完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並突破了以糧為綱的單一模式,發展多種經營,全面活躍了農村經濟。糧食再創高產,1989年稻穀年平均畝產1075公斤,成為全國第一個雙季水稻高產超噸谷的縣份,1991年獲國務院授予的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的稱號。此後經努力,連續十二年保持畝產“噸谷市(縣)”的殊榮。年蔬菜種植面積24.73萬畝,總產量72.35萬噸;水果種植面積4萬多畝,總產量4.98萬噸;“三鳥”飼養量2295.18萬隻,生豬飼養量23.88萬頭;水產養殖面積4.64萬畝,水產品總產量6.09萬噸。全區水產、水果、禽畜、蔬菜“四大基地”總收入26.4億元。樟林林檎、新澄西瓜、萊蕪紫菜、白沙獅頭鵝等澄海農特產品馳名海內外。
改革開放以來,澄海區充分利用僑鄉的優勢,通過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外引內聯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區共引進香港泰國新加坡日本美國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到澄海落戶。興辦三資企業475家,來料加工企業312家,累計實際利用外資6.02億美元。投資項目涉及服裝、工藝、毛織、化工、塑膠、食品及餐旅業、房產開發等20多個行業。在引進的項目中,工業項目占80%以上。建成了泛海木業有限公司、華翔塑膠有限公司等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骨幹龍頭企業。在做好外資引進的同時,積極加強與內地大中城市、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技術交流與經濟協作。目前,澄海 已同12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係。澄海區按照“大市場、大商品、大流通”的思路,以建設專業市場和多功綜合市場為重點,先後新建擴建了一批規模較大的專業性綜合性集貿市場。全區共擁有水產、塑膠、服裝、蔬菜、水果、糧食等專業綜合市場50個,經營總面積47.75萬平方米。這些市場連結全區村鎮,面向全國,既較好地服務了當地民眾生活,又增強了當地工業產品和農副產品的輻射功能。澄海塑膠專業市場,經營幾百個系列近萬個品種的塑膠產品,遠銷全國多個省市,2000年成交額17.25億元,比1980年增長13.5倍;集市貿易成交額達到11億元,比1980年增長31倍。與此同時,澄海區利用毗鄰特區、靠近港澳的有利條件,積極拓寬對外貿易渠道,大力組織產品出口。至2004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4.96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4.37億美元,分別比1980年增長873倍和10.4倍。澄海區旅遊業蓬勃發展,全區共有賓館招待所旅社60家,其中已評為二星級的2家,相當於二星級的4家, 三星級的1家,四星級的1家;客房約1712間,床位3036張。此外,還有營業性歌舞廳67家。目前澄海旅遊資源已經初步開發利用,較有規模的景區共有5處。即:萊蕪旅遊區、陳慈黌故居、鄭王衣冠墓、塔山風景區冠山風景區。2004年澄海區共接待來澄旅遊人數98.8萬人次,各旅行社組團外出旅遊4.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6億元。目前,共有旅遊企業8家,各旅行社已開辦國內旅遊線路68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