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鎮

蓮華鎮

蓮華鎮位於潮州市汕頭特區澄海區東北部,北倚蓮花山,南臨韓江北溪,東連東里鎮,西接潮州鐵鋪,是潮州、澄海、饒平的“黃金三角點”。總面積19.91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全鎮總人口2.87萬人(2018年)。

蓮華鎮是潮汕著名的僑鄉之一,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革命老區鎮,潮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美術寫生基地,2008年被評為“廣東省特色旅遊鎮”。

蓮華鎮委、鎮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全局,進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夯實發展、和諧二項基礎,著力謀劃新的發展空間,以求真務實的姿態全力打造“平安蓮華 綠色蓮華 活力蓮華”。經過多年開發建設,轄區內交通、通訊、水、電、金融服務系統配套齊全,投資環境日臻完善, 特色農業、旅遊業逐步興起,工業開發區建設步伐加快,各項社會事業蒸蒸日上,是投資、旅遊度假的理想去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蓮華鎮
  • 外文名稱:Lianhua Town
  • 行政區類別: 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電話區號:0754
  • 地理位置:澄海區東北部
  • 面積:19.91平方公里
  • 人口:2.87萬人(2018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粵D
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地理地域,自然資源,經濟,農業,工業,旅遊,社會事業,大事記,

建置沿革

今蓮華鎮是由原來的十五鄉沿革而來。清鹹豐二年(公元1852 年),該地域共有十五個自然村結成“會鄉”,因而得名“十五鄉”。
1940 年,十五鄉地域稱隆都下堡區。
1943 年,分為“隆城鄉”和“從新鄉”。
1945 年,“隆城鄉”和“從新鄉”合併為“隆新鄉”。
1946 年,復稱為“十五鄉”。歷史上,十五鄉屬饒平縣管轄,1949 年起, 劃歸澄海縣, 為隆都區所轄。
1951 年,十五鄉劃屬澄海縣蘇北區。
1954 年,十五鄉的各自然村合併為五大鄉(隆溪、碧東梅、隆北、上中、隆西鄉)。
1955 年,五大鄉再合併為兩個大鄉(上隆、下隆鄉)。1956 年,農村實行合作化,各自然鄉先後建為初級社和高級社。
1957 年,合併成立十五鄉人民政府,以後與東里、鹽鴻兩鄉合併為蘇北鄉人民政府。
1958 年,蘇北鄉人民政府改建為蘇北人民公社,十五鄉歸屬其管理。
1961 年,十五鄉從蘇北人民公社劃出成立十五鄉人民公社。
1983 年 1 月,十五鄉人民公社改建為十五鄉區人民公所,轄有隆南、隆北、隆華、東光、溪西、南塘、南美、下長寧、碧東梅等 9 個鄉。
1986 年,十五鄉人民公社改建為十五鄉鎮人民政府,轄 1 個居委會和 18 個村委會,即隆南居委會,以及隆北、隆華、東光、溪西、梅隴、碧砂、東浦、西浦、新樓(含新樓、上長寧兩個自然村)、下長寧、上墩、後浦、南塘、雅道、林畔、三洲、南美、下寨村委會。
1995 年,十五鄉鎮人民政府改稱為蓮華鎮人民政府,鎮人民政府轄有隆南、隆北、隆華、東光、溪西、梅隴、碧砂、東浦、西浦、新樓、下長寧、上墩、後浦、南塘、雅道、林畔、三洲、南美、下寨等 19 個行政村,駐地設在隆南村。

自然地理

地理地域

省道335 線貫穿全境,是“抗戰”時期革命老區鎮,該鎮地處亞熱帶,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21.2 ℃ , 年平均降雨量1510.3 毫米,全鎮地勢為北高西平,南低東更低,大部分屬淺山丘陵和平原地區 , 平均海拔為4.2米 ,其中平原海拔 ( 在6米以下 ) 的面積占總面積的84.5% ,丘陵和山坡地在海拔6米 以上的面積占總面積的 7.6% ,水域面積占7.9 % 。鎮西北部有王公山(主峰高213 米)、大尖山(主峰高204米 )、石龍山(主峰高189 米)、飛鳳山(主峰高245米 )等。全鎮總面積19.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591畝。230 公頃 的海灘涂水域、400公頃 的山坡地和大量的工業用地尚待深度開發。

自然資源

境內礦產、林業資源豐富,植被面積大,同時,歷來是純農地區,受工業污染程度較少,環境清新,空氣品質良好。旅遊資源豐富,初步形成了四大特色旅遊境區:以蓮花山溫泉度假村為主的集度假、娛樂、運動休閒旅遊區;以新樓古寨、百草園為主的集傳統旅遊、農業觀光旅遊、民俗風情為一體的旅遊區;以西浦美術寫生基地為主的集教育、實習、寫生為一體的文化旅遊區;以蓮花古寺為主的集宗教和文化旅遊區。

經濟

2016年,工農業總產值6.674億元,比增5.03%;固定資產投資1.322億元,比增19.91%;公共預算收入389.19萬元,比增28.66%;農村人均純收入7550.35元,比增8.20%。

農業

特色農業初具規模。 蓮華鎮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沃土平坦,資源物產頗豐,是久負盛名的“水果之鄉”,擁有山地400 公頃,盛產荔枝、林檎、楊梅、青梅等優稀高值水果,其中的碧砂烏蘇楊梅名聞遐邇。海灘涂水域230公頃,是發展水產養殖的優良場所。近年來,該鎮以發展特色農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心,對鎮內的農業資源進行科學規劃調整。已初步形成了以碧砂、東浦為中心的山腳優稀水果區;以中片等地勢較低各村為主的高值蔬菜區;以隆城片為主的優質糧區;此外,鎮委鎮政府正在規劃兩個高新農業園區--- 食用菌產業園區和花卉園區,農業生產逐步走向區域化、規模化發展路子。全鎮以楊梅、荔枝、楊桃為主的水果種植面積達到4500畝,蔬菜年種植面積5000畝,其中荷蘭豆、刀豆等冬種農作物年種植面積3000畝以上,以華優99 、茉莉絲苗、豐優998 等優質雜交水稻種植率在近年保持在100% 的高水平。全鎮食用菌培植面積150畝,產值2000 多萬元。遠東國蘭種植園年生產國蘭50萬苗,產值約1400萬元。特色農業經濟效益不斷增長,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工業

工業經濟健康發展。 該鎮傳統工業得以鞏固發展,包裝製品、泡沫製品、木製品、工藝品、複合肥等拳頭產品遠銷國內外,享有較高信譽。近年來,該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後引進了大友玩具、東蓬塑膠、廣龍塑膠、潤特玩具等一批較有實力的企業到該鎮落戶,為該鎮工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大友玩具已建成投產;廣龍塑膠和潤特玩具兩個項目的用地及審批前期手續已基本完成,東蓬塑膠和綠源複合肥有限公司擴建項目已經投建,綠源複合肥有限公司是廣東省高新科技企業、粵東地區首個擁有省著名商標的農業企業。2007 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3 億元,比增12% ,工業經濟得到了持續穩步的發展。

旅遊

旅遊產業迅速飛躍。 蓮華鎮旅遊資源豐富,名勝景點薈萃。境內有始建於元代的蓮花古寺,還有“ 五叢古榕”、“蓮花天池”、“仙腳跡”、“仙翁圓夢處”等帶有神奇傳說的景點,給蓮華增添了幾分神秘魅力。近年,為充分發揮鎮區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鎮委、鎮政府大力抓好境內蓮花山一帶旅遊業的發展,已初步形成了一個由蓮花山溫泉度假村、德華民俗文化公園、西浦大自然休閒農莊、蓮花古寺等景點組成的集生態、休閒、娛樂、民俗於一體的特色農業旅遊圈,每年吸引了大批的旅遊觀光者,旅遊收入逐年增多,旅遊業已逐漸成為蓮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打響蓮華品牌、推介蓮華形象的一個重要視窗。2007年,蓮華鎮被評為省級特色旅遊鎮,西浦村被評為省級特色旅遊村。

社會事業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蓮華鎮委、鎮政府積極開展公民素質教育、大型文化活動和環境整治活動,取得良好成績。教育、民政、殯改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推進,計生工作連續四年被評為汕頭市先進單位,並連續兩年成為省“兩無(鎮無多孩出生、村無計畫外生育)”單位,碧砂村、東浦村、西浦村被評為生態示範村。
蓮華鎮委、鎮政府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打造平安蓮華,綠色蓮華,活力蓮華” 為總目標。2008 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伴隨潮州市汕頭特區建設“ 現代化港口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生態型海濱城市” 步伐的加快,蓮華鎮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大事記

1979年
2月,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地主、富農分子摘帽問題和地、富子女成份問題的決定》,改訂全社地主、富農子女本人成份為公社社員,並把地主、富農家庭出身的社員子女家庭出身改為社員。
3月12日,根據縣的通知,公社所屬各生產大隊不設革命委員會,恢復原機構設定名稱。
6月,南美生產大隊開始實行家庭聯產責任制,改變以生產隊工作制,農民積極性得以提高。
9月,根據中央的有關指示,對1955年已改變華僑地主、華僑富農成份的僑戶進行查對核實。
12月,改選和建立大隊一級的管理委員會。
1980年
5月24日,受太平洋第4號強颱風影響,全社暴雨成災,出現內澇,農作物受淹面積近萬畝。
7月4日至6日,召開中國共產黨十五鄉人民公社第六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中共十五鄉人民公社第五屆委員會工作報告;選舉產生中共十五鄉人民公社第六屆委員會和出席中共澄海縣第四次代表大會代表。
11月9日至11日,召開十五鄉公社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公社革命委員會工作報告和其他各項報告;選舉產生公社管理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3名。
是年,全社從原16個生產大隊分拆成隆南、隆華、隆北、東光、溪西、梅隴、碧砂、東浦、西浦、新樓、下長寧、上墩、後浦、南塘、雅道、林畔、下寨、南美、三洲19個生產大隊,生產隊123個。
1981年
3月,十五鄉公社開始發行國庫券。是年,全社早造內田單產首次突破874斤,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1982年
3月7日,開始第三次人口普查,至7月28日結束,全社當年7月1日零時全國人口普查統一標準時間的戶數為4440戶,人口為22353人。
是年,貫徹中共中央[1982]1號檔案《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落實農村生產責任制,全社晚造畝產998斤,比1981年同期增產352斤。
1983年
1月,撤銷十五鄉人民公社,建立十五鄉區公所;撤銷農村生產大隊,建立鄉人民政府。全社19個生產大隊,合併建立隆南、隆華、隆北、東光、溪西、南塘、南美、下長寧、碧東梅9個鄉人民政府。至此,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宣告結束。
4月9日、5月10日,遭受兩次特大暴雨,出現兩次內澇,持續時間長達四五天之久,使全社絕大部分農作物嚴重受浸。
12月,貫徹國務院批轉商業部通知,取消憑布票購買棉布的制度。翌年不再發布票,以後棉布敞開供應。
是年,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的指示,農業聯產承包責任制進一步發展。
全面落實華僑房屋政策。至1986年,已歸還僑房產權面積7063平方米,占69.7%;歸還使用權面積4929.6平方米,占48.6 %。
1984年
1月17至24日,十五鄉區公所在各鄉相應召開第八屆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各鄉正副鄉長,選舉出席縣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3月,南美鄉為改善村民居住條件,每人口分配宅基地12平方米,全鄉共分配宅基地14400平方米。
4月,早造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
9月1日,從本學年度起,全區國小自一二年級改為六年制,使用教育部新編六年制課本。
12月5日,縣人民政府公布蓮花古寺、西浦龜山古墓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點,責成十五鄉區落實保護措施。
1985年
1月,中共中央發布《關於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十項政策》,十五鄉區從本糧食年度起,取消糧油統購、派購,實行契約定購。縣政府1985年21號文,確定全區定購糧26752擔,食用油任務1177擔。
6月22日至25日,遭第4號太平洋強颱風襲擊,風力10至11級,降雨量261毫米,潮州市鐵鋪區的雞坑堤決口,洪水傾瀉淹及十五鄉整個區域,全區85%的村莊受洪水所包圍,5100畝農作物受浸長達12小時之久,總經濟損失達76.78萬元。
7月23日,根據澄統發(85)第21號檔案的通知,同意蓮花古寺由佛教徒接收,同時進行修繕、開發。
8月5日,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整黨的決定, 全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到農村分期分批進行整黨,至1987年10月結束。整黨期間,縣委派工作組在碧東梅鄉設立試點,摸索、總結農村整黨的具體做法,後在全縣推廣。
9月10日,縣委、縣人民政府在澄城大眾影劇院召開慶祝首屆教師節暨優秀教師表彰大會,十五鄉區部分中、國小教師受到大會的表彰。
12月6日,坐落在十五鄉區與東里鎮交界處的北溪大橋施工,至1986年7月1日建成通車,投資130萬元。
12月30日,在中央七機部工作的上墩村外出幹部張漢英回家鄉探視並拜訪十五鄉區公所。
是年,全區進一步調整糧食與經濟作物種植比例,全區水稻早造、晚造平均畝產創歷史單產最高紀錄。
1986年
1月,根據縣建立區(鎮)一級財政管理體制決定,建立十五鄉區財政所,實行“劃分稅種、定收定支、收支掛鈎、基數分成、超收獎勵、一定二年”的包乾管理制度。
3月,縣人民法院複議建國以後判處的統戰人物案件,十五鄉區隆北村1951年被錯殺的統戰人士張兩和被改判無罪。
月19日,東里郵局800門縱橫制自動電話開通使用。原十五鄉郵電支局撤除,合併東里郵局。
7月11日,受太平洋第7號強颱風影響,從10日至12日,8級以上大風間斷出現達40小時,降雨量284毫米,全區出現部分房屋倒塌、農作物受災、漁池受淹情況。
11月13日,撤銷十五鄉區公所,建立十五鄉鎮人民政府。與此同時,撤銷全區9個鄉的建制,改置為18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委會,即隆華、隆北、東光、溪西、梅隴、碧砂、東浦、西浦、新樓(新樓、上長寧)、下長寧、上墩、後浦、南塘、雅道、林畔、下寨、南美、三洲村委會和隆南居委會。
12月26日至27日,召開中國共產黨十五鄉鎮第七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中共十五鄉鎮第六屆委員會工作報告;選舉中共十五鄉鎮第七屆委員會及出席縣第六次黨代會代表。
是年,華僑捐資辦公益事業達88萬港幣。隆城鄉海外華僑張昭榮等86人捐資82萬港幣新建了隆城報本學校,受到鎮內外民眾的讚揚。
1987年
1月8日,召開十五鄉鎮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鎮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各項報告;選舉產生鎮長、副鎮長4名。
是年,全鎮水稻產量村村超歷史,南塘、雅道、碧砂、三洲、下寨、上墩、梅隴、後浦等村早晚二造雙跨千斤。後浦村獲得了1356斤的高產片和1401斤的特高產攻關田,全鎮獲得全縣創高產競賽活動桂冠和四個第一。
1988年
2月28日,召開全鎮黨員和各校校長大會,傳達中央1987年1—5號檔案精神,鎮委書記許旭彬強調全鎮廣大黨員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9月1日,十五鄉鎮從北溪橋頭到下長寧橋頭的鎮性中心道路全面通車。
是年,落實僑房政策,全鎮的5116平方米僑房,產權全面落實歸還業主。
隆城鄉海外華僑張昭榮、張慧青、張之初等捐資60多萬元,建成隆城水廠、三洲林順才學校。
1989年
4月,原廣東省農業廳廳長許仕釒監 到南美村考察。
夏,集資25萬元新建中學教學樓和宿舍樓各一幢,建築面積共668平方米。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14%,小學生升中率達到96.5%,居全縣之冠。國中升高中率67%,名列全縣第二。
是年,為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出版《十五鄉文藝》刊物和《蓮峰虎影》謎刊。
全鎮有隆南等15個村(居)共投資62萬元進行改水工作和環境的整治,使全鎮一半以上的人口飲上自來水。
1989至1992年8月
南美村分兩期興建樹基學校新教學樓。其中,省教育廳撥款2萬元,澄海教育局撥款0.6萬元,外出離休老幹部陳遠睦、陳金全、陳長豪、陳惠才等帶頭捐資4萬元,旅泰華僑陳銘繼捐資0.3萬元,潮州市汕頭特區工業總公司捐資18萬元。
1990年
3月27日至28日,召開十五鄉鎮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鎮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各項報告;選舉產生新的鎮人大主席團和鎮長、副鎮長5名。
5月4日至5日,召開中國共產黨十五鄉鎮第八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中共十五鄉鎮第七屆委員會工作報告和中共十五鄉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選舉產生中共十五鄉鎮第八屆委員會、中共十五鄉鎮紀律檢查委員會及出席縣黨代會代表。
是年,多渠道集資45萬元,擴建、修建校舍2869平方米,其中擴建1280平方米,修建1589平方米。翌年,又集資79.81萬元,新建校舍846平方米,修建校舍3285平方米,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
1991年
投資21萬元修築老鎮道(沿堤路)長1公里水泥路面。
投資23.6萬元,完善供水設備的配套。
1992年
引進技術密集型的八通儀器設備製造公司,並投入資金150多萬元,研製開發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高新技術產品—紅外測溫儀系列,其產品參加1992年北京(國際)發明博覽會獲銅獎,取得省技術監督局發給的生產許可證。
是年,基本完成潮(洲)樟(林)公路十五路段的拓寬和鋪設水泥路面工程。
1993年
2月25日至26日,召開十五鄉鎮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鎮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各項報告;產生新的人大主席團和鎮長、副鎮長5名。
3月19日至20日,召開中國共產黨十五鄉鎮第九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中共十五鄉鎮第八屆委員會工作報告和中共十五鄉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選舉產生中共十五鄉鎮第九屆委員會、中共十五鄉鎮紀律檢查委員會及出席縣黨代會代表。
10月,廣東省民政廳確認南美村為解放戰爭游擊根據地的革命老區村。
12月,東鐵公路全長3500米的改造拓寬第一期工程竣工並經上級交通部門驗收合格,交付使用。
是年,下寨村被省政府、潮州市汕頭特區批准為解放戰爭游擊隊活動根據地。
1995年
3月10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澄海市將十五鄉鎮更名為蓮華鎮。
4月,南美村試驗早造拋秧技術。
5月30日,經省民政廳粵民基[1995]12號文批覆,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澄海市將十五鄉鎮更名為蓮華鎮。
6月9日,經轉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廳和潮州市汕頭特區人民政府分別以粵民基[1995]12號和潮府函[1995]62號文批覆,同意將十五鄉鎮更名為蓮華鎮。
6月12日,經報請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廳以粵民基[1995]12號文,潮州市汕頭特區人民政府潮府函[1995]62號文批覆:澄海市十五鄉鎮已更名為蓮華鎮。
10月,南美村村民金周群捐資5萬元修建村道。
12月8日,蓮華鎮舉行更改鎮名掛牌儀式,汕頭市有關領導、澄海市五套班子領導參加了掛牌儀式。
1996年
1月30至31日,召開蓮華鎮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鎮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各項報告;選舉產生鎮人大主席1名和鎮長、副鎮長4名。
1997年
1月,碧砂村恢復建立合作醫療保障制度。
5月,國務委員彭佩雲考察蓮華鎮的計畫生育工作,高度評價全鎮計生工作並稱讚東浦村計畫生育“三結合”做法。
同月,潮州市委書記許德平、市長周新方到南美村考察了解村民飲水情況。
夏,潮州市委書記許德平視察梅隴村,了解村民生活情況及村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9月,蓮華鎮溪西村選手李珊燕、南塘村選手吳繼盛在汕頭市首屆殘疾人運動會上分別獲得羽毛球雙打金牌和男子50米游泳銀牌。
同月,潮州市汕頭特區老區工作現場會在蓮華鎮召開,潮州頭市委書記許德平主持會議。
是年,在東光村建設全市第二個育秧工廠,保證秧苗的供給。
蓮華鎮投資35萬元完成了蓮花山溫泉旅遊風景區的詳細整編工作。
1998年
1月,碧砂村全村各戶安裝自來水。
5月,在潮州市汕頭特區駐西浦農村基層建設工作隊隊長、潮州畫院副院長、著名畫家肖映川和原澄海市副市長、著名版畫家許川如的大力倡導和支持下建設西浦美術寫生基地。
9月,在上級政府及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共籌集資金1200萬元投入改水首期工程建設,解決了全鎮15個村的飲水問題,使全鎮80%的人口飲上自來水。
10月,蓮華鎮計生服務所被評為潮州市汕頭特區乙級服務所。
冬,碧砂村無償劃出耕地50多畝用於新建蓮花古寺大道及作為古寺擴建用地。
是年,全鎮水稻拋秧面積達到90%以上,成為潮汕首個拋秧示範鎮。
1999年
3月11日至12日,召開蓮華鎮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鎮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各項報告;選舉產生蓮華鎮人大主席1名和鎮長、副鎮長5名。
3月23日至24日,召開中國共產黨蓮華鎮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中共蓮華鎮第十屆委員會工作報告和中共蓮華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選舉產生中共蓮華鎮第十一屆委員會和中共蓮華鎮紀律檢查委員會。
4月,南美村實施電解工程,改善村民用電條件。
8月,調整學校布局,全鎮從1999年以前的12所學校調整為7所。
秋,碧砂村創辦教育基金會。
是年,引進投資200萬元的蓮花山礦泉水廠。
遠東國蘭有限公司代表廣東省參加世界園藝博覽會獲金獎2次、銀獎2次、銅獎1次,廣東省人民政府給予特別嘉獎。
蓮華鎮碧砂村潘潔妹獲第二屆“廣洋杯”佳謎創作獎。
2000年
3月,碧砂村成立果蔬協會。
4月,離休老幹部陳長豪捐資10萬元在南美村修建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燈光籃球場。
7月,引進潮州市汕頭特區國安企業有限公司和香港乾泰隆有限公司開發蓮花山溫泉度假村,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占地3000畝,設計投資1.8億人民幣,首期工程占地235畝,投資6000萬元。
9月2日,因受“瑪莉亞”熱帶風暴影響,全鎮遭受多年來未遇的內澇災害,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受浸農作物和水產養殖面積8195畝。下長寧、上墩等6個村莊不同程度受浸,全鎮直接經濟損失1050萬元。
12月,中共潮州市委組織部、潮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授予碧砂村“潮州市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示範基地”的稱號。
是年,蓮華鎮理順黨支部和村委會關係工作受到上級的肯定,被評為潮州市理順黨支部和村委會關係工作先進單位。
2001年
2月14日,投資148萬元建成三洲涵提水站,解決全鎮農田用水難問題。
3月7日,召開蓮華鎮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鎮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各項報告,選舉產生鎮人民政府鎮長。
5月,碧砂村被省環保局評為首批廣東省生態示範村。
7月,動工鋪設從東鐵公路至東光村東閘門全長305米、寬7米的“隆城聯鄉路”部分水泥路面;修繕“隆城聯鄉路”中段交通橋,全長29.3米、寬3.3米的橋面,總投資20萬元。
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確認綠源複合肥有限公司為全面質量管理達標企業。
9月28日,首期投資1.2億元的蓮花山溫泉度假村竣工投入營業。
是年,投資186萬元,基本完成6300畝低產田的綜合開發;投資308萬元,土石15.7萬立方,加固防洪堤及圍內排灌渠系建設。
多方籌資150多萬元鋪設鎮性供水主幹管2.5公里。投資80萬元實施新樓、西浦、碧砂等村的水改工程,使民眾飲上自來水。
遠東國蘭有限公司參展蘭花獲第九屆中國蘭花博覽會金獎。
蓮華鎮燈謎愛好者參加福建“施琅杯”謎會,獲團體第二名,碧砂村潘潔妹獲個人書面競猜優秀射手的稱號。
2002年
3月19日至20日,召開蓮華鎮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鎮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各項報告;選舉產生鎮人大主席1名和鎮長、副鎮長4名。
3月,根據澄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我市基礎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精神,全鎮設定中學1所和中心、報本、鶴浦3所完全國小。
4月15日,召開中國共產黨蓮華鎮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中共蓮華鎮第十一屆委員會工作報告和中共蓮華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共蓮華鎮委員會和中共蓮華鎮紀律檢查委員會。
4月,潮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東浦村“計畫生育先進村”稱號。
下半年,開發“盛安樓”古寨以及寨後果林旅遊山莊“百草園”為特色旅遊景區。
8月,引進了占地54畝的遠東國蘭有限公司。
9月份,投資80萬元,採用人工濕地生態處理工藝技術,在隆碧路旁建設一座占地5000平方米日處理污水1000噸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這是汕頭市第一個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
12月,召開由全鎮各村二委幹部、各包村組長參加的調整學校布局動員大會,邀請澄海市教育局領導作動員報告。
是年,投資116萬元對西浦水庫進行除險加固,提高農業防災抗災能力。
遠東國蘭有限公司參展蘭花獲第十屆中國蘭花博覽會金獎。
2003年
1月,開始實施全鎮學校布局調整方案,撤去東浦國小併入中心國小;撤去溪西國小併入報本國小,撤去下長寧國小、南美樹基學校併入鶴浦國小。
蓮華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