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高溫燒成、未施釉的瓷胎,稱“澀胎”、“石胎”、“素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澀胎
- 別稱:石胎、素瓷
- 時間:明代以前為主
經高溫燒成、未施釉的瓷胎,稱“澀胎”、“石胎”、“素瓷”。
經高溫燒成、未施釉的瓷胎,稱“澀胎”、“石胎”、“素瓷”。...... 經高溫燒成、未施釉的瓷胎,稱“澀胎”、“石胎”、“素瓷”。中文名 澀胎 別稱 ...
護胎釉,也稱陶衣、化妝土、裝飾土、護胎釉,把較細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調和成泥漿塗在陶胎或瓷胎上,留下的留有一層薄薄的色漿。...
龍泉窯青釉露胎坐龕觀音像由觀音與佛龕組成,觀音雙手置膝,作咖趺狀,手結禪定印,臉部豐滿,神態端莊。六頂花冠,胸佩纓絡,披帛著長裙。...
瓜皮綠釉是一種瓷器釉色名。一種低溫銅釉。因色澤綠如西瓜皮,故名。在澀胎上施釉,於低溫中二次燒成。出現於明代中期,至清康熙時有較大發展。...
素瓷的定義1:是指未施釉而燒成的澀胎製品。現代瓷器創作中以不上釉的“素胎”創作的瓷器作品,也稱為“素瓷”,這類瓷器無上釉後的強烈反射光效果,呈現玉石...
另一種是不上透明釉,在燒結的繪花澀胎上直接施以綠釉。河北磁縣觀台窯和河南禹縣扒村窯都生產這類產品。觀台窯綠釉釉層較厚潤,色調翠綠,黑彩如漆;扒村窯...
花釉,瓷器的一種多彩裝飾釉。始見於唐,盛行於宋,以後各代也都有燒制。作法是:或先於窯中燒成無釉澀胎,然後上釉入窯復燒;或一火即成;或數火乃成。一般以...
大半為澀胎,以紅、藍、金等色彩繪;唯披中、部分瓔珞為白,施青白釉。設色頗具匠心,透出了觀音氣質的高貴。底座有墨跡題記。“大宋淳袼十一年辛亥”,是1251年...
【法翠】法花釉色之一,又名法綠。呈色蔥翠透亮,與孔雀綠色相似,釉微流淌,有細碎魚子紋。據清《南窯筆記》載:“用石末、銅花、牙硝為法翠。在澀胎上填色,...
【釉靶子】圈足滿釉的俗稱。因澀胎圈足瓷器使用時,會摩擦台面留下擦痕,所以從清代開始,景德鎮的陶工就嘗試製作圈足有釉的產品。但圈足有釉的製作要在圈足內邊修...
【黃釉梨形壺】明代宣德年間景德鎮燒造。口徑4厘米,底徑5.7厘米,高12.9厘米。先以高溫燒成瓷器,內為白釉,外為澀胎。再在外壁澆以黃釉,以低溫二次燒成。...
此展品為敞口,外折沿,矮圈足。通體施青釉,釉色溫潤光澤,外底澀胎一圈,呈朱紅色。現收藏於麗水市處州青瓷博物館。...
【影青瓷印章】宋代景德鎮燒造。印面寬1.8厘米,長2.2厘米,高1.9厘米,上有小圓柄。施以影青釉,釉色青亮,玻璃質感強。印面為澀胎,刻篆體“得齋”二字,自...
【琺瑯彩寶相花紋團壽字碗】清代康熙官窯製品。撇口,深弧壁,圈足二口徑14.8厘米,足圈。口徑5.7厘米,高7厘米,採用琺瑯彩裝飾。碗內光素無紋。外壁在澀胎...
此展品為清光緒時期陶瓷器。瓶呈長方形,直口,倭角,溜肩,高方圈足。足內澀胎無釉,底施釉。瓶外通體天青釉,釉層肥厚,頸兩側置貫耳。現收藏於成都杜甫草堂博物...
人物神情端莊自若,衣紋線條流暢,加上通體施以白釉,更顯聖潔優美。底座為澀胎,刻有“景鎮茂生記造”銘文。現收藏於武漢中山艦博物館。...
又稱“綠地黑花”,瓷器釉下彩品種之一。其燒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燒成的白地黑花瓷器上罩一層綠釉,再經低溫燒結。另一種是不上透明釉,在燒結的繪花澀胎上...
基本信息白釉醬彩花果紋盤 明 宣德 (公元1426-1435年) 高5厘米 口徑25.8厘米文物介紹白釉醬彩是明宣德時期的創新品種,採用雕填工藝技法,在澀胎上雕刻花紋,施...
茶釜折沿,淺弧腹,口部有兩環形耳。風爐外施黃釉,裡面不施釉。茶釜內部施黃釉,外部澀胎不施釉。風爐及茶釜皆為煮茶器,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唐白釉...
高5.5厘米、 內口徑10厘米、 足徑4.5厘米。燈盞寬邊扳沿口,直腹,腹下急收呈直角,中圈足。釉下施白色的化妝土,盞內及外腹以下無釉露澀胎。...
指一器具有多種釉色。作法是:或先於窯中燒成無釉澀胎,然後上釉入窯復燒;或一火即成;或數火乃成。一般以低溫燒成居多。雜色釉淵源於“窯變”,故凡屬雜色...
清順治景德鎮窯青花五彩三多粥罐,高16.7 厘米,口徑14.7厘米,底徑11.1厘米。唇口,束頸,豐肩下收,平底澀胎,胎體堅緻厚重,造型端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