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果實。
性味
味甘、酸、澀,性微溫。
功效
消食導滯,理氣健脾。
主治
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張痛,泄瀉。
相關配伍
1、治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疼痛:山楂果9~15g。水煎服。
2、治大便溏泄:山楂炭6~12g。水煎服。(1~2方出自《廣西本草選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果9-15g;果炭碳6-15g。
炮製
一、採集加工
果實成熟時採摘,鮮用或用沸水燙10min後,撈起切片,曬乾。
二、炮製方法
1、澀梨:除去雜質及脫落的果核。
2、焦澀梨:取淨澀梨,清炒法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
形態特徵
台灣林檎:又名台灣海棠。喬木,高達15m。嫩枝被長柔毛,老枝暗灰褐色或紫褐色,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5~3cm;托葉膜質,線狀披針形,早落;葉片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9~15cm,寬4~6.5cm,邊緣有不整齊尖銳鋸齒,嫩時兩面有白色絨毛,成熟時脫落。花兩性;花序近似傘形,有花4~5朵,花梗長1.5~3cm,有白色絨毛;花黃白色,直徑2.5~3cm;萼筒倒鐘形,外面有絨毛;萼片卵狀披針形,全緣,內面密被白色絨毛;花瓣5,卵形,基部具短爪;雄蕊約30,花葯黃色;花柱4~5,基部有長絨毛,較雄蕊長,柱頭半圓形。梨果球形,直徑4~5.5cm,黃紅色,宿萼有短筒,萼片反折,先端隆起,果心分離,外面有紅點;果梗長1~3cm。花、果期夏秋季。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2000m的闊葉樹林中。產台灣、廣西等地。
鑑別
一、藥材性狀
本品果實球形,直徑4~5.5cm,表面棕紅色或棕褐色,具細紋,無斑點;頂端隆起,有宿萼,萼片反卷。乾品為類圓形切片,直徑1.5~4.2cm,厚0.3~lcm。外皮棕紅色至紫棕色,有細皺紋,邊緣略內卷。果肉厚0.4~1.2cm,淡棕紅色,中部橫切片可見5個子房室,每室具種子2粒。種子皮薄而易碎,但種子多脫落而中空。頂部切片可見管狀突起的宿存萼筒,有微柔毛或無毛。有的切片可見殘存的果柄。氣微,味酸、微澀。
二、飲片性狀
焦澀梨形同澀梨,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
相關配伍
1、《廣西本草選編》:“理氣健脾,消食導滯。”
2、《台灣藥用植物志》:“上人以果供食,果煎服為健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