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道

外海和潟湖之間進行水體交換的通道稱為潮道,一般切割甚深。其行為與河流相似(Hayes,1980,Hoyt el al.,1965)。由於潮流加速,沉積基準面大幅度降低,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沉積基準面仍高于海底,有潮道沉積物;二是沉積基準面低于海底,潮道發生侵蝕。在地質記錄中表現為沖刷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潮道
  • 外文名:Tide
  • 定義:外海和潟湖之間水體交換的通道
  • 特點:切割甚深
  • 充填物:交錯層理的厚度向上變小的砂體
  • 兩端:漲潮三角洲和落潮三角洲
簡介,充填物,漲潮三角洲和落潮三角洲,

簡介

外海和潟湖之間進行水體交換的通道稱為潮道,一般切割甚深。其行為與河流相似(Hayes,1980,Hoyt el al.,1965)。由於潮流加速,沉積基準面大幅度降低,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沉積基準面仍高于海底,有潮道沉積物;二是沉積基準面低于海底,潮道發生侵蝕。在地質記錄中表現為沖刷面。

充填物

潮道充填沉積物是一種側向加積物,其厚度與潮溝的深度相若。一般由中粒砂組成。由下而上依次為:底部沖刷面,往往深切人下伏沉積物中;深水活動潮道相,為具有雙向的大型板狀交錯層理和中型槽狀交錯層理的砂體;淺水潮道相,為雙向中型槽狀交錯層理和沖刷型波紋層理;潮道充填物,為粒度向上變細、交錯層理的厚度向上變小的砂體(Heron et al.,1984;Moslow et al.,1985)。潮溝在平面上遷移的方向和速率受沿岸沉積物供應量的控制。

漲潮三角洲和落潮三角洲

在潮道的兩端,有漲潮三角洲和落潮三角洲。
漲潮三角洲和落潮三角洲的沉積物一般較障壁島沉積物為粗。其底形可從直線型的波紋到上平底,偶見逆行沙丘。漲潮時形成的大型交錯層理和落潮時形成的較小型交錯層理共生。落潮三角洲保留幾率很低,在地質記錄中極為少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