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先僑與僑批文化

潮汕先僑與僑批文化

《潮汕先僑與僑批文化》內容有僑批業與潮商文化源、清代潮幫僑批業對我國原始金融市場的貢獻、論“銀信合封”——兼談潮汕、閩南民信局和僑批局的演變、澄海孝天公祠與越南會安潮州會館、陳黌利家族鄉情實錄、謝易初先生生平大略等。

基本介紹

  • 書名:潮汕先僑與僑批文化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106頁
  • 開本:16
  • 品牌:廣東人民出版社
  • 作者:陳訓先
  •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809336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潮汕先僑與僑批文化》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陳訓先,1939年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文史研究員。早年從事中、國小和師範教育工作,系澄海蓮下中學創始人之一。1987年奉調澄海政協,專職從事文史資料的徵集、編寫、編輯和出版工作,創辦《澄海文史資料》專刊,並任《澄海市志(1979~2003)》副主編。其主編的《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澄海人民抗日專輯》獲廣東省政協文史資料評比優秀獎,《紀念謝易初先生誕辰100周年》文史專輯獲汕頭市政協文史資料評比一等獎,個人被評為廣東省優秀文史工作者。

現任汕頭市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顧問、全國著名景點一一“嶺南第一僑宅陳慈黌故居”顧問、汕頭市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僑批文化》雜誌顧問等。

長期致力於“國學·百越民族史與潮汕文化源”研究.專著有《潮汕文化源》(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9月版)、《潮汕先民探源》(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和詩詞集《味世回音》(中國文聯出版社20()2年1()月版)等。《潮汕文化源》一書被泰國《亞洲日報》全書轉載並發表評論(2001年11月)。有關畲族的論著獲高教部表彰及澳大利亞“潮學”獎。《潮汕先民探源》一書獲媒體好評及推介,在海內外產生一定影響,為潮汕文化的研究和推廣做出一定的貢獻。

圖書目錄

代序:僑批是潮僑移民史的物證
序:追尋潮汕海外移民的足跡
樟林古港三題
樟林古港與泰國澄海人
論汕頭開埠及其區位人義優勢
淪僑批的起源
僑批業與潮商文化源
清代潮幫僑批業對我國原始金融市場的貢獻
論“銀信合封”——兼談潮汕、閩南民信局和僑批局的演變
澄海孝天公祠與越南會安潮州會館
陳黌利家族鄉情實錄
謝易初先生生平大略
“中國必定勝利”——記泰國著名僑領蟻光炎先生
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的一封“回批”
宗族文化視覺下的潮汕僑批文化研究——答廣西大學劉釗五問
附錄:有信銀莊(批局)瑣憶(芮詒壎)
後記

後記

《潮汕先僑與僑批文化》一書順利付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並被列入汕頭市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的出版資助項目。研究中心是1991年由廣東省政協原主席吳南生先生倡建並擔任名譽理事長、汕頭經濟特區首任管委會主任劉峰先生擔任創會理事長的非營利性民間文化研究機構,多年來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研究中心資深顧問楊方笙先生、副理事長陳荊淮先生等為拙著列入出版資助項目主審把關,原副秘書長陳義平先生也熱心指導。廣東人民出版社原社長兼總編輯、《嶺南文庫》執行主編岑桑先生對拙著出版大力支持,責任編輯李銳鋒先生更是一絲不苟地對拙著加以校勘斧正。
劉峰先生欣然為拙著題簽書名並作代序,知名海內外的國畫家、版畫家、原汕頭畫院院長杜應強先生作封面設計,廣東省檔案局(館)研究館員鄭澤隆博士作序,岑桑先生,汕頭市政協原主席、研究中心理事長羅仰鵬先生題詞,令拙著增色不少。
拙著的出版還得到中共汕頭市澄海區委統戰部、汕頭市金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汕頭市澄海區樟林古港管委會的大力支持。謹此,一併致以衷心的謝忱!
陳訓先
2013年12月7 El於汕頭澄海

序言

代序:僑批是潮僑移民史的物證
劉 峰
“華僑”,這一光榮而又充滿滄桑感的名稱,在中國歷史尤其是在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華僑的產生可追溯至唐代。到明代中葉,出國的先民逐漸增多。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由於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先民不堪經濟破產和政治動亂之苦,被迫離鄉別井去當“契約華工”,僑居異國他鄉。據有關資料介紹,目前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已達3000多萬人。眾多僑胞儘管遠隔重洋,依然時刻關注著祖國的前途命運。孫中山先生在領導推翻清朝封建統治的鬥爭中,就得到他們的鼎力支持。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華僑烈士就占40%。為此,這位革命先行者由衷地稱讚:“華僑乃革命之母。”在抗曰戰爭期間,海外僑胞一個月的捐款就相當於國內抗日經費的三分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海外僑胞又滿腔熱情地支持祖國、家鄉建設,華僑中的傑出代表陳嘉庚被毛澤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鄧小平則深情地說:“我們還有幾千萬愛國同胞在海外,他們希望中國興旺發達,這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
“潮僑”是中國華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移民歷史悠久,而且移民數量眾多,與潮汕本土的總人口相當,故有“海內一個潮汕,海外一個潮汕”之說。他們對祖國和僑居國均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特別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他們所做的貢獻更加值得稱道。我有幸直接參與創建汕頭經濟特區,對此更有深切的體會。汕頭能成為全國五大經濟特區之一,主要是因為它所在的潮汕地區是著名的僑鄉,中央領導人在汕頭視察時,無不強調海外“潮州幫”(即潮籍僑胞)對加快經濟特區以至整個潮汕地區發展的重要性。海外僑胞對祖國、家鄉建設的深情厚誼,也讓我刻骨銘心,感動不已。
最能反映潮汕華僑移民史、創業史的物證之一就是僑批。2005年,汕頭市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合作,將收藏的八萬封僑批原件影印出版,並定名為《潮汕僑批集成》,使這一珍貴的文化遺存得以傳世。它不僅為學術界提供了豐富、翔實的歷史資料,也大大地充實了潮學的內涵。汕頭市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多年來致力於收藏僑批文物,至2013年8月已收藏僑批原件、複印件12萬多封。
著名的國際漢學大師、潮學研究倡導者饒宗頤教授,多年來對僑批文化給予極大的關注。1991年,汕頭市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翌年饒宗頤教授在研究中心第二次理事會上就首次倡導設立潮州學,認為潮州學應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後來他在闡釋潮州學的內涵時,多次說到僑批。1999年11月,他在“潮學講座”上進一步提出,潮學最有標誌性的是僑批,它與徽州的契據、契約的價值相當。在他的倡導下,汕頭市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著手開展僑批的徵集、收藏、整理和存檔的工作。2003年11月, 《僑批文化》專刊出版。2004年4月,正式成立國內首家以僑批為主題的文物館——僑批文物館。同年11月,舉辦了首屆僑批文化研討會。2005年《潮汕僑批集成》的出版使“僑批文化工程”建設又躍上了一個新台階。
僑批的數量理應很大,但由於歷史久遠及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絕大多數已經散失,儘管收進《潮汕僑批集成》的可能只是“滄海一粟”,但依然不失為“潮州幫”移民史、創業史的證物和縮影。這些僑批,見證了廣大潮籍僑胞對中華民族艱苦奮鬥、開拓創新、誠信篤行等優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見證了他們在僑居國做出的重大貢獻和犧牲,見證了他們對祖國的無限深情和對家鄉親人的眷戀與關愛……所有這些,都將極大地鼓舞、鞭策後人奮發圖強,努力建設好自己的祖國、家鄉,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2013年9月1日於汕頭(作者是汕頭市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創會理事長,代序題目是編者所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