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通道

潮汐通道

潮汐通道又叫“潮汐汊道”、“潮流出入口”。是海岸潟湖與外海大洋間的通道。是潮水出入的通道。世界上有許多港口都是利用潮汐通道作為港口的深水航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潮汐通道
  • 外文名:tidal channel;tidal inlet
  • 又稱潮汐汊道
  • 含義:由海伸向濕地或潮灘的潮流通道。
  • 實質:潮流作用所形成或維持的水道總稱
  • 類型:潮汐汊道、島嶼之間的水道
釋義,成因與地貌特徵,

釋義

潮汐通道是潮流作用所形成或維持的水道的總稱。在東海沿岸,潮汐通道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潮汐汊道,它是連線海灣與開敞海之間的狹窄通道,與納潮海灣及外海灣共同構成潮汐汊道系統。另一類是島嶼之間或島嶼和大陸之間的水道,它與島嶼及鄰近水域構成島嶼通道系統。

成因與地貌特徵

我國浙閩沿海的潮汐通道都是冰後期海平面上升之後的產物。其地質基礎奠定於中生代以前。浙閩沿海具有海西與印支期褶皺基底(施央申、劉壽和,1983),它在中生代中期全面隆起為陸地,繼而受到燕山期岩漿活動的影響,其產物是數期以酸性為主的侵入岩與火山岩,火山岩覆蓋了浙閩沿海地區的大部分面積。基底構造為北東向,中生代構造北北東向;在中生代北北東向大斷裂及北東東向、北西西向次級斷裂的基礎上,早第三紀發生了強烈的區域性斷陷活動,形成眾多的斷陷谷地,斷陷盆地和斷塊山地丘陵,基本上完成了現代地形的格局。在此地質基礎上,距今16000年至約7000年冰後期的海面上升(馮應俊,1983)使浙閩沿海成為島嶼最多,岸線最為曲折的地區之一。
東海沿岸有眾多島嶼作為天然屏障,波浪作用微弱,酸性岩漿岩的抗蝕能力又很強,因此波浪對潮汐通道的影響是很次要的。相比之下,潮汐作用是主導的外動力作用。浙閩沿海潮型為正規半日潮,平均潮差多在4 m左右,大部分岸段屬強潮海岸。島嶼和海灣複雜的地形更產生了強勁的潮流。潮流作用塑造並維持了許多深水的潮汐通道,例如金塘水道、樂清灣口門和三都澳口門的最大水深均在90m以上。
一般說來,東海沿岸潮汐通道是地質成因為主的,發育於強潮海岸的典型基岩港灣海岸潮汐通道,它不同於沿岸泥沙運移或水力學成因的潮汐通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