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河口(tidal estuary)亦稱“入海河口”,指河流入海受到潮汐影響的河段。其水位和含鹽度都因潮汐漲落和徑流大小而變化。根據徑流和潮流勢力對比的強弱和挾沙量的不同,塑造成的河口形態亦不同。通常,按地貌,分三角洲河口和三角港河口兩類;按海洋動力因素的影響程度,分強潮河口和弱潮河口,前者年平均潮差大於4 m,後者小於2 m。也有按河口鹽淡水混合程度來區分的,一般將鹽度垂直分布差小於15%的河口稱“強潮河口”,反之稱“弱潮河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潮汐河口
- 外文名:tidal estuary
- 又稱:入海河口
- 定義:河流入海受到潮汐影響的河段
- 變化規律:水位和含鹽度都因潮汐漲落而變化
- 分類:三角洲河口和三角港河口兩類
釋義
特點與分類
特點
分類
(2)弱潮陸相河口:這類河口以黃河口為代表。其特點是潮流弱,河流來沙很豐富,河口區河道容易改道,常形成圓弧狀三角洲,口門附近常有攔門沙。
(3)湖源海相河口:黃浦江、瀏河等河口屬於這種類型。這類河口的上游有湖泊,故徑流經過湖泊的調節作用後變幅較小,泥沙來自沿岸流,口門處有攔門沙,河道形態沿程變化
小,並且比較彎曲。
(4)陸海雙向河口:屬於這類河口有長江、遼河、閩江及鴨綠江等河的河口,其特點是陸相和海相的泥沙都較豐富,徑流和潮流的力量相當,口門處常形成攔門沙,而口門內也會形成隆起的沙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