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鳳凰洲公園內,始建於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大量運用木雕、嵌瓷藝術和壁畫金漆等傳統建築工藝,堪稱我國藝術百花園中的奇葩。此宮占地約半畝,為三山門二進式,是民間祭拜媽祖和遊客尋覓研究潮州民世俗文化的一處珍貴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 地理位置:潮州市鳳凰洲公園內 
  • 氣候條件:亞熱帶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地區:廣東省潮州市
  • 附近景點:奎閣 鳳凰時雨 等
  • 始建朝代:清朝
  • 始建年份:1757年
  • 主祀:天后聖母
此宮歷史及構建,主祀 天后聖母,媽祖誕,七月半普度,媽祖顯靈傳說,

此宮歷史及構建

鳳凰洲天駝婆騙祖後宮為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皇帝弘曆為感恩媽祖神威護朝庭使者赴硫球封晉於不難,晉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天后”的詔令沿海府縣建天后宮之產物,且是為了保留元代風貌東門天后宮而擇地另建的新宮。該宮除有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之外,因與奎閣立於鳳凰台之左側,民間且有媽祖佑助潮州學子讀書聰明,連登科甲之說。此宮占地約半畝,三山門二進式,宮殿大門口有一對長方形石柱,上面刻著這樣一幅對聯,上聯: 鎮坤元須知廟新鳳台九邑官氏榮祖典,下聯:輝坎德試看神依龍宇萬年泛海沐恩波.此乃清嘉慶四年(1800年)鹽運使司金之昂所題刻.至近代,天后宮迭歷災變風霜剝蝕,已是垣傾瓦碎,有過多次修復;較大型的重修是在戍午年正月三日地震廟圯後,由治子潮陽陳薈嵐於民國紀元七年(1918年)概然出資完成的;此後又毀於颶風,破漏不堪。解放後合作化時期,天后宮等建築被潮州市火藥廠用作廠房,幾毀幾復。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與各地天后宮(媽祖廟)相比,鳳凰洲天后宮大量運用木雕、嵌瓷藝術和壁畫金漆等傳統建築工藝,屋脊嵌瓷彩鮮艷,物象豐滿,形象逼真,具不脫落、不褪色的特點,堪稱我國藝術百花園中的奇葩。嵌瓷在潮汕各地隨處可見,具有濃郁的潮風特色。如屋面的雙龍搶寶、雙鳳朝牡丹,或戲劇人物、龍頭楚尾、花籃博古、花估阿鳥走獸等嵌瓷灰塑,屋內的雕梁畫糠鴉譽棟、灰塑壁畫……既使廟宇美觀大方,富麗堂皇,又充分顯示出地方鄉土特色和古建廟宇特色,表現出潮人對媽祖十分虔誠,對弘揚媽祖偉德和媽祖文化的重視;而鳳凰洲天后宮則是集其大成者。從前座到后座,從宮外到宮內,各式象徵吉祥幸福的嵌瓷隨處可見,與這座古建築的傳統木雕、壁畫相得益彰,大大豐富了景點的文化內涵。端坐於神龕的漢白玉天后聖母塑像儀態端莊.正殿二旁塑有造型生動逼真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兩神像.形象豐滿傳神,與兩面宮牆上的潮州民間壁畫和撰聯相得益彰,具極高的藝術造詣。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天后宮里的兩旁繪有水泥畫與旋匙滲石灰畫,右邊是天后生前的故事,左邊則是成仙之後的傳說,整棟建築物內都是以潮州著名的工藝所裝飾完成的,比如金漆木雕、潮繡、嵌磁的技藝,在這裡都可以得見。天后宮屋頂的嵌瓷栩栩如生,“八仙八騎八童”、“三陽開泰”、“雙鳳朝牡丹”、“三雄圖”及“紅梅鸚鵡”等五組造型高不過盈尺,卻都神態逼真,靈光閃動。殿中有二聯:龕聯為:德配坤維鯨波永息,恩涵海甸鰲殿常新。宮聯云:大海茫茫,到無岸無邊,觀於天,天高在上;飄風發發,正可危可懼,徯我後,後來其蘇。這些壁畫、繡聯,既為鳳凰台勝景增色,又展現了潮州民間藝術的迷人風采,使天后宮成為民間祭拜媽祖,遊客尋覓研究潮州民世俗棕想戀文化的一處珍貴文物。
由於潮汕地區信仰媽祖的人眾多,因而也形成了頗具地方特色的祭祀儀式和民俗文化。雖然平時的媽祖宮廟香火不斷,總會有一些信眾到來祭祀,但較為隆重的要算農曆正月的游神賽會和三月廿三的天后誕(潮人稱為“媽祖生”),均是全村或全區域性舉行的每年兩次較為大型的祭祀活動,有些地方的游神賽會,還在本區域內輪流辦燈首,請戲班或墓恥淚紙影班到來演出,並開展各種傳統文藝活動,非常之熱鬧,使之處處呈現出一派歡樂祥和的氣氛。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主祀 天后聖母

廟中正殿神龕供奉著一尊漢白玉 天后聖母媽祖神像 ,儀態端莊
媽祖兩旁供著千里眼 順風耳兩位將軍神像,形象豐滿傳神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鳳凰洲天后宮媽祖神像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聖母、天后娘娘、天后元君、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
媽祖,原名林默,媽祖父親林願,母親王氏,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後裔。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島。
北宋雍熙四年(987年)農曆九月初九,年僅28歲的媽祖羽化升天。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漢族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媽祖文化體現了漢族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歷史上宋代出使高麗、元代海運漕運、明代鄭和下西洋、清代復台定台,這一切都體現海洋文化的特徵。漢族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這就是“有海水處有戀享蒸遙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而影響所及,媽祖由航海關係而演變為“海神”、“護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
自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直至清同治十一年,四個朝代14個皇帝先後對她敕封了36次,封號最長達64個字,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已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媽祖和孔子、黃帝等一同被列入清朝地方的最高祭奠,規定地方官員必須親自主持春秋二祭,行三跪九叩禮,列入國家祀典,使她成了萬眾敬仰的“海上女神”。
2006年5月20日,媽祖祭典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10月,媽祖信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媽祖誕

逢農曆三月廿三 媽祖神誕日,鳳凰洲天后宮會請來潮劇戲班子或鐵枝木偶班來做戲三夜酬神
廿三神誕當天上午還有舉辦小型祭典

七月半普度

逢農曆七月 盂蘭盆節,天后宮至鳳凰台一帶會在農曆七月廿六日進行普度施孤

媽祖顯靈傳說

一:甘泉濟師
據記載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軍水師提督施琅奉旨率三萬水兵駐紮莆田平海鎮,等待乘風東渡台灣。當時正遇到乾旱,軍中缺水。平海天后宮旁有一被填廢井,施琅命令挖掘,並暗向媽祖祈禱,井挖好後泉水甘口,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難,泉水從此不竭。施琅以為這是神賜甘泉濟師,親書“師泉”二字,此井至今仍存。
二:佑助收艇
傳說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夜,施琅第一次率兵渡海攻打台澎,因缺風船行很慢,施琅下令回航平海。不久,忽起大風,戰艦上小艇被風颳下海,不知去向。第二天風停息後,命令出海尋找小艇,均安然停在湄洲灣中,艇上人報告說:昨夜波浪中見船頭有燈光,似人攬艇,是天妃默佑之功。施琅大為感動,命令整修平海天后宮,重塑媽祖神像,捐重金建梳妝樓、朝天閣,並請回媽祖神像一尊奉祀在船上。
三:澎湖助戰
傳說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第二次率兵東渡攻打澎湖,軍中士兵感到神妃在左右助戰,個個英勇向前,千總劉春夢天妃告之二十一日必克澎湖,七月必克台灣。後來清兵強攻澎湖七晝夜,並台灣統一。當時清兵出戰攻澎之日,媽祖派千里眼、順風耳二神將助戰,即媽祖“澎湖助戰”的神話故事。
四:託夢建廟
傳說宋紹興二十七年秋(1157年),莆田城東五里處的白湖這個地方,有章氏、邵氏二族人共夢神指地立廟,隨後驗其地果然是吉地,於是建廟,第二年廟建成。宋紹興三十年,海寇侵擾,百姓到廟裡祈禱,忽然狂風大作,海浪滔天,敵畏懼而退。後來又來侵犯,再次顯靈威,很多敵寇被官軍擒獲。
五:聖泉救疫
傳說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興化一帶發生瘟疫,無藥可治,媽祖託夢給白湖一村民,說離海邊不遠的地下有甘泉,喝了可以療愈疫病。第二天民眾前去控掘並取水飲用,果然靈驗。訊息傳開後,遠近人都來取水,絡繹不絕,染疫的人全都得救了,這口井被譽為“聖泉”。
六:神女搭救
傳說北宋宣和初年,莆田人洪伯通有一次航行在海上,突然遇到颶風,帆船差一點覆沒,急忙呼神女搭救,喊聲剛剛結束,大海突然風平浪靜起來,洪氏躲過了滅頂之災。
七:神女救船
傳說北宋宣和五年,宋朝派使者率船隊出使高麗(今朝鮮),在東海上遇到大風浪,其中八條船沉了七條,只剩下使者所乘的船還在風浪中掙扎,忽然船桅頂上閃現一道紅光,一朱衣女神端坐在上面,隨即風平浪靜,使者所乘的船轉危為安。使者驚奇,船上一位莆田人告說是湄洲神女搭救。
八:保護使節
據記載,鄭和七次下西洋中,3次是船隊遇到海寇掠奪和受到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陷害;1次是船隊為蘇門答刺國生擒;3次是船隊在海上遇到颶風和險情。每次都說得到媽祖神靈庇護而脫險。
九:天妃神助
據記載,永樂七年,欽差尹璋出使,同年欽差陳慶等往西洋;永樂十三年,欽差內官送甘泉於榜葛剌國,同年太監王貴等又奉命往西洋;洪熙元年(1425年)乙未,欽差內官柴山往琉球;嘉靖十一年(1532年),欽差給事中陳侃等人往琉球冊封;嘉靖三十七年,復遣郭汝霖等出使;均得天妃神助而安全往返。
十:庇佑漕運
據記載,道光六年(1826年),江南有一隻千餘艘的漕運船隊,一日船隊抵達黑洋,遭到風暴,得到媽祖神靈護助,整個船隊二、三萬人安然無恙。
十一:官員脫險
據記載,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御史孟劭前往台灣巡視,在海上遇到颶風,得媽祖神佑而脫險;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漳州鎮總兵奉命南巡時,河流橫急,遇到險情,得媽祖顯應而平安無事。
十二:庇佑致勝
參考有關資料:1)康熙十九年(1680年),水師提督萬正色駐守崇武,夜夢神妃佐風,於是進兵,迫鄭軍舍廈門入台灣;2)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欽差大臣福康安等赴台,返回至大擔時迷失航向,得神火引導而順返;3)乾隆五十二年,張均等率水兵剿海賊,遇風得神助,脫險並擒賊五十餘名;4)嘉慶十一年(1806年),官軍在鹿耳門賴媽祖佑助,擊敗蔡牽;5)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侵華英軍駐進上海潮州會館,裸臥天后神前,夜裡夢見受到棍擊,個個驚喊救命。
十三:使節脫險
據有關資料,康熙二年(1663年),張學禮等往琉球國,歸舶過姑米山遇風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冊使汪輯等出使,歸舟遇颶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冊使海寶等奉命赴琉球冊封存,歸舟遇旋風;乾隆二十年(1755年),冊使全魁於姑米山遇颱風;道光十九年(1839年),冊使林鴻年等赴琉球途中兩次遇風暴。均得媽祖顯靈庇佑而脫險。
十四:旱情解難
據記載:1192年夏,閩地乾旱嚴重,瘟疫蔓延,民眾向媽祖祈求保佑,禱天即下雨;嘉定十年(1217年),興化大旱,百姓祈求於媽祖,神示夢下雨之時,果然靈驗;寶祜元年(1253年),莆、泉大旱,兩地共禱於神,旱情即除。
十五:神助修堤
據記載,1239年,錢塘江決堤,江水漫到艮山天妃宮時,水勢倒流不前,百姓借勢築堤,大家都說是神力捍禦;寶祜四年(1256年),又得媽祖神助建築浙江錢塘江堤。
十六:神助擒寇
據記載,乾道三年,海寇侵擾,官兵數次圍殲都無法得手,後憑媽祖神助獲勝。嘉定十年,海寇再次犯境,官兵又得媽祖神助,擒蔻首而勝。景定三年(1262年),海寇作亂於興、泉、漳之間海域,官兵得到媽祖神助,在莆田湄洲一帶海域擒獲海寇。
十七:神助宋師
傳說嘉定元年(1208年),金兵聚集在淮甸一帶,宋廷興師北伐,向媽祖祈禱神助,宋朝軍隊三戰三捷,解了合肥之圍。
十八:護助剿寇
傳說淳熙十一年(1184年),福建都巡檢姜特立奉命征剿溫州、台州一帶海寇,臨戰前官兵乞媽祖神靈護助。戰時隱約看見神在雲端之上,於是乘風進兵,擒獲賊首,大獲全勝。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主祀 天后聖母

廟中正殿神龕供奉著一尊漢白玉 天后聖母媽祖神像 ,儀態端莊
媽祖兩旁供著千里眼 順風耳兩位將軍神像,形象豐滿傳神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鳳凰洲天后宮媽祖神像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潮州鳳凰洲天后宮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聖母、天后娘娘、天后元君、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
媽祖,原名林默,媽祖父親林願,母親王氏,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後裔。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島。
北宋雍熙四年(987年)農曆九月初九,年僅28歲的媽祖羽化升天。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漢族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媽祖文化體現了漢族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歷史上宋代出使高麗、元代海運漕運、明代鄭和下西洋、清代復台定台,這一切都體現海洋文化的特徵。漢族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而影響所及,媽祖由航海關係而演變為“海神”、“護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
自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直至清同治十一年,四個朝代14個皇帝先後對她敕封了36次,封號最長達64個字,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已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媽祖和孔子、黃帝等一同被列入清朝地方的最高祭奠,規定地方官員必須親自主持春秋二祭,行三跪九叩禮,列入國家祀典,使她成了萬眾敬仰的“海上女神”。
2006年5月20日,媽祖祭典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10月,媽祖信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媽祖誕

逢農曆三月廿三 媽祖神誕日,鳳凰洲天后宮會請來潮劇戲班子或鐵枝木偶班來做戲三夜酬神
廿三神誕當天上午還有舉辦小型祭典

七月半普度

逢農曆七月 盂蘭盆節,天后宮至鳳凰台一帶會在農曆七月廿六日進行普度施孤

媽祖顯靈傳說

一:甘泉濟師
據記載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軍水師提督施琅奉旨率三萬水兵駐紮莆田平海鎮,等待乘風東渡台灣。當時正遇到乾旱,軍中缺水。平海天后宮旁有一被填廢井,施琅命令挖掘,並暗向媽祖祈禱,井挖好後泉水甘口,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難,泉水從此不竭。施琅以為這是神賜甘泉濟師,親書“師泉”二字,此井至今仍存。
二:佑助收艇
傳說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夜,施琅第一次率兵渡海攻打台澎,因缺風船行很慢,施琅下令回航平海。不久,忽起大風,戰艦上小艇被風颳下海,不知去向。第二天風停息後,命令出海尋找小艇,均安然停在湄洲灣中,艇上人報告說:昨夜波浪中見船頭有燈光,似人攬艇,是天妃默佑之功。施琅大為感動,命令整修平海天后宮,重塑媽祖神像,捐重金建梳妝樓、朝天閣,並請回媽祖神像一尊奉祀在船上。
三:澎湖助戰
傳說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第二次率兵東渡攻打澎湖,軍中士兵感到神妃在左右助戰,個個英勇向前,千總劉春夢天妃告之二十一日必克澎湖,七月必克台灣。後來清兵強攻澎湖七晝夜,並台灣統一。當時清兵出戰攻澎之日,媽祖派千里眼、順風耳二神將助戰,即媽祖“澎湖助戰”的神話故事。
四:託夢建廟
傳說宋紹興二十七年秋(1157年),莆田城東五里處的白湖這個地方,有章氏、邵氏二族人共夢神指地立廟,隨後驗其地果然是吉地,於是建廟,第二年廟建成。宋紹興三十年,海寇侵擾,百姓到廟裡祈禱,忽然狂風大作,海浪滔天,敵畏懼而退。後來又來侵犯,再次顯靈威,很多敵寇被官軍擒獲。
五:聖泉救疫
傳說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興化一帶發生瘟疫,無藥可治,媽祖託夢給白湖一村民,說離海邊不遠的地下有甘泉,喝了可以療愈疫病。第二天民眾前去控掘並取水飲用,果然靈驗。訊息傳開後,遠近人都來取水,絡繹不絕,染疫的人全都得救了,這口井被譽為“聖泉”。
六:神女搭救
傳說北宋宣和初年,莆田人洪伯通有一次航行在海上,突然遇到颶風,帆船差一點覆沒,急忙呼神女搭救,喊聲剛剛結束,大海突然風平浪靜起來,洪氏躲過了滅頂之災。
七:神女救船
傳說北宋宣和五年,宋朝派使者率船隊出使高麗(今朝鮮),在東海上遇到大風浪,其中八條船沉了七條,只剩下使者所乘的船還在風浪中掙扎,忽然船桅頂上閃現一道紅光,一朱衣女神端坐在上面,隨即風平浪靜,使者所乘的船轉危為安。使者驚奇,船上一位莆田人告說是湄洲神女搭救。
八:保護使節
據記載,鄭和七次下西洋中,3次是船隊遇到海寇掠奪和受到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陷害;1次是船隊為蘇門答刺國生擒;3次是船隊在海上遇到颶風和險情。每次都說得到媽祖神靈庇護而脫險。
九:天妃神助
據記載,永樂七年,欽差尹璋出使,同年欽差陳慶等往西洋;永樂十三年,欽差內官送甘泉於榜葛剌國,同年太監王貴等又奉命往西洋;洪熙元年(1425年)乙未,欽差內官柴山往琉球;嘉靖十一年(1532年),欽差給事中陳侃等人往琉球冊封;嘉靖三十七年,復遣郭汝霖等出使;均得天妃神助而安全往返。
十:庇佑漕運
據記載,道光六年(1826年),江南有一隻千餘艘的漕運船隊,一日船隊抵達黑洋,遭到風暴,得到媽祖神靈護助,整個船隊二、三萬人安然無恙。
十一:官員脫險
據記載,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御史孟劭前往台灣巡視,在海上遇到颶風,得媽祖神佑而脫險;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漳州鎮總兵奉命南巡時,河流橫急,遇到險情,得媽祖顯應而平安無事。
十二:庇佑致勝
參考有關資料:1)康熙十九年(1680年),水師提督萬正色駐守崇武,夜夢神妃佐風,於是進兵,迫鄭軍舍廈門入台灣;2)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欽差大臣福康安等赴台,返回至大擔時迷失航向,得神火引導而順返;3)乾隆五十二年,張均等率水兵剿海賊,遇風得神助,脫險並擒賊五十餘名;4)嘉慶十一年(1806年),官軍在鹿耳門賴媽祖佑助,擊敗蔡牽;5)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侵華英軍駐進上海潮州會館,裸臥天后神前,夜裡夢見受到棍擊,個個驚喊救命。
十三:使節脫險
據有關資料,康熙二年(1663年),張學禮等往琉球國,歸舶過姑米山遇風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冊使汪輯等出使,歸舟遇颶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冊使海寶等奉命赴琉球冊封存,歸舟遇旋風;乾隆二十年(1755年),冊使全魁於姑米山遇颱風;道光十九年(1839年),冊使林鴻年等赴琉球途中兩次遇風暴。均得媽祖顯靈庇佑而脫險。
十四:旱情解難
據記載:1192年夏,閩地乾旱嚴重,瘟疫蔓延,民眾向媽祖祈求保佑,禱天即下雨;嘉定十年(1217年),興化大旱,百姓祈求於媽祖,神示夢下雨之時,果然靈驗;寶祜元年(1253年),莆、泉大旱,兩地共禱於神,旱情即除。
十五:神助修堤
據記載,1239年,錢塘江決堤,江水漫到艮山天妃宮時,水勢倒流不前,百姓借勢築堤,大家都說是神力捍禦;寶祜四年(1256年),又得媽祖神助建築浙江錢塘江堤。
十六:神助擒寇
據記載,乾道三年,海寇侵擾,官兵數次圍殲都無法得手,後憑媽祖神助獲勝。嘉定十年,海寇再次犯境,官兵又得媽祖神助,擒蔻首而勝。景定三年(1262年),海寇作亂於興、泉、漳之間海域,官兵得到媽祖神助,在莆田湄洲一帶海域擒獲海寇。
十七:神助宋師
傳說嘉定元年(1208年),金兵聚集在淮甸一帶,宋廷興師北伐,向媽祖祈禱神助,宋朝軍隊三戰三捷,解了合肥之圍。
十八:護助剿寇
傳說淳熙十一年(1184年),福建都巡檢姜特立奉命征剿溫州、台州一帶海寇,臨戰前官兵乞媽祖神靈護助。戰時隱約看見神在雲端之上,於是乘風進兵,擒獲賊首,大獲全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