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把用方言唱出來的歌謠,統稱為“畲歌”。“畲歌”的涵義,其實就等同於“潮州歌”。其一般格式為七言一句,四句為一“條”(首),每條成一個樂段,亦即一個叶韻單位。這一格式完全被今天的“潮州歌冊”採用。
潮州歌冊吸收了畲歌的各種形式。它以歷史上的英雄故事和戀愛故事為主要題材,實際上就是畲歌的史詩形式,或者說是“小說歌”形式的餘緒。今天的潮州農村中還有“斗歌”的遺風。這種斗歌形式,乃源於畲族的盤詩會。
潮州歌冊俗稱“唱歌冊”, 多以長篇敘事唱本為主,是以潮州話誦唱的民間說唱藝術,是潮汕地區特有的曲藝形式。宋末至明初,來自佛教的寶卷、淘真、詞話及江浙彈詞等經福建、江西流入潮汕地區,與當地歌謠、畲歌、俗曲等相融合,並受其影響,從而形成了潮州歌冊這一新的曲藝形式。潮州歌冊形成於明代,盛行於清末至20世紀70年代初。
潮州歌冊在潮汕文化史上占據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深受潮汕地區民眾歡迎的民間曲藝形式,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學和藝術價值。潮州歌冊在為民眾提供文化滋養的同時,傳播歷史知識,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揚善棄惡、創建和諧社會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為研究佛教文化在嶺南地區的流傳和衍變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潮州歌冊
- 別名:唱歌冊
- 申報地區:汕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