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岎村(廣東揭陽市惠來縣周田鎮崎岎村)

崎岎村(廣東揭陽市惠來縣周田鎮崎岎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惠來縣崎岎村位於廣東省揭陽惠來葵陽關外葵和公路北側,金剛山之陽,周田鎮崎岎村,古岩始建於宋熙寧年間(1068-1077),至今已逾九百餘年,清同治十年(1871)重建,依山憑險,環路曲徑銜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這裡尤以甘泉、奇林、怪石、香茶而聞名於世。崎岎村是惠來縣周田鎮轄下一個行政村,位於周田鎮北部,村經濟收入以農業為主,是一個純農業村。全村共476戶,總人口3125人,2009年人均純收入2935元,分設二個經濟聯合社。轄區面積5381.94畝,耕地面積1190.81畝,其中水田面積998.95畝,旱園面積191.86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崎岎村
  • 政府駐地惠來縣周田鎮
  • 面積:轄區面積5381.94畝
  • 人口:3125人
村落簡介,地理環境,地貌,氣候,民間藝術,飲茶禮節,地方特產,旅遊風光,地圖信息,

村落簡介

惠來縣崎岎村位於廣東省揭陽惠來葵陽關外葵和公路北側,金剛山之陽,周田鎮崎岎村,古岩始建於宋熙寧年間(1068-1077),至今已逾九百餘年,清同治十年(1871)重建,依山憑險,環路曲徑銜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這裡尤以甘泉、奇林、怪石、香茶而聞名於世。崎岎村是惠來縣周田鎮轄下一個行政村,位於周田鎮北部,村經濟收入以農業為主,是一個純農業村。全村共476戶,總人口3125人,2009年人均純收入2935元,分設二個經濟聯合社。轄區面積5381.94畝,耕地面積1190.81畝,其中水田面積998.95畝,旱園面積191.86畝。

地理環境

崎岎村隸屬周田鎮管轄。在惠來縣城東部。南宋建村,因周圍為山丘,名為周山,明代山闢為田,改名周田。鎮以村名。鎮政府駐東前湖村,距惠城16公里。北與潮陽縣雷嶺接壤。面積74平方公里。1987年人口5.09萬人。山地5.4萬畝,種植荔枝、柑桔等水果約8000多畝;耕地3.11萬畝,其中水田1.98萬畝,主種稻、薯。主要經濟作物為花生、大蒜。淡水養殖水面3000畝。建有山塘、水庫20座,總庫容2355萬立方米;建有小水電站4處,裝機容量362千瓦。初級中學1所,國小15所,衛生學院1所,影劇院1座。1987年工農業總產值1679.36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498.34萬元,占89%。葵和公路穿越鎮境。
鎮區於民國初期已形成農村集市,圩期為農曆三、六、九日。
崎岎村離惠來縣16公里路程。惠來縣又地處廣東省東南沿海,東連汕頭市潮南區),西接汕尾市陸豐市),南瀕南中國海,北接揭陽市(普寧市)。離仙庵鎮僅有15分鐘的車程,崎紛村臨近省道S337交通便利,利於運輸以及旅遊業的發展,是一處發展的寶地。

地貌

惠來縣崎紛村背山面海,地勢北高南低,傾斜度較大,屬海濱丘陵地形。截止到1987年,惠來縣北部山地、丘陵地面積101.55萬畝,占總面積54%,主脈大南山橫貫縣境北部,最高峰犁頭山東海拔822.7米;中南部多為平原、階地,面積46.05萬畝,占24.5%;沿海沙灘和塭地,面積21.8萬畝,占11.6%;還有河流、水域等。

氣候

惠來全境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高溫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21.9℃,最熱月份為7月,最冷月份為1月。境內雨量充沛,年降水量達1800毫米左右,但往往分布不均,每年5月至8月為多雨期,占全年降水總量的80%以上,常在春夏之交發生洪澇。時有颱風和冷空氣襲擊,嚴重影響農業生產。

民間藝術

景屏或稱活景、藏景、美景屏。是一種廣場游展式造型藝術。以戲出場面為內容,人物由小童扮演,配以一定景物。真人(故叫活景)假景定格造型,構成一定主題的景觀。游展時或配以鑼鼓八音,更具氣派,成為春節期間或盛大節日的拔尖節目。靖海鎮有張、林、曾三姓,以造景聞名,代代相傳。
潮州音樂:民國初期,縣內有儒家樂社,又稱閒間、樂社,系能奏會彈之人,在工作之餘,組合彈奏。縣城有“怡情社”樂班。民國36年(1947)又創“陶情社”,為精通、喜愛潮樂者聚合的小團體,並起了積累、整理樂譜的作用。
方言歌:潮州歌冊是一種以潮汕方言為表現形式的敘事長詩。唱歌冊時,依歌冊唱誦,歌聲悠揚悅耳。聽者邊作手頭工作,邊聽曲文。唱歌冊只憑唱者順口朗誦,七言、五言、淺白押韻,四名一韻,無樂伴奏。
漁歌漁歌內容反映漁民生活與生產。1958年神泉鎮業餘劇團曾整理漁歌多首,其中《歌唱新漁村》曾參加汕頭地區民歌匯唱。
大鑼鼓大鑼鼓,為惠來縣春節期間供遊行表演的文娛活動。一隊大鑼鼓的組成可多達上百人,頭尾可擺1~2華里。前有大旗招展,後有鑼鼓鏗鏘,絲竹悠揚。大鑼鼓演出時,隊前用一根青竹掛一幅紅幡,上帖金字“國泰民安”。接著是大旗隊,肩扛大旗,一隊數十人,多者上百人、徐徐前進。接著是以24面大鑼(有的多至32面),8付深鈸,10隻海螺為主的樂隊。
鰲舞方言稱舞鰲,鰲魚用竹、木、布扎形彩繪製成,長3尺,龍頭魚身。舞者手擎鰲魚揮舞。一班有5隻。在鑼鼓伴奏下,有追逐、穿花、跳徑、躍龍門、咬斗、喧春等動作。
獅舞方言稱舞虎獅。惠來縣春節至元宵有舞獅習慣。獅身是一幅近丈的黃布,獅尾為一大簇流芳狀的紅麻絲。舞時,一人在前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尾,按鑼鼓節拍表演。動作神態有理毛、舔背、抓癢、瞌睡等。還有一種稱“高腳獅”,舞獅者肢踩高蹺,並增加一位戴面具的獅娘。舞獅後,有武術表演,多為南派的手拳、棍、叉、雙刀、雙鐧等真功夫。有的還表演縱身串火圈的驚險動作。
龍舞方言稱舞龍。惠來縣舞龍,始於清鹹豐年間。青山鄉的螃蟹村和葵潭鎮的長春村,有舞“雙龍搶寶”的節目。光緒年間,惠城鎮英內村開始組織舞龍隊,此後,每年春節期間都有舞龍。龍是用竹、木、布造形,彩繪製作,九節或十一節為一條龍,一鼓一鑼一鈸伴奏。動作有反肚、翻滾、跳龍門、追珠等。
英歌舞惠來英歌舞,一隊英歌大體分為剛健雄渾的扣棒為“前棚”;豐富多彩的戲曲片斷為“後柵”。集舞蹈、戲曲於一體。

飲茶禮節

潮汕工夫茶,已成為當前研究潮汕文化項目之一。飲工夫茶則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交際禮尚,因而產生了許多禮俗。有“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先尊后卑,先老後少”,“頭沖腳惜(音同),二沖茶葉”,“新客換茶”,“暗下逐客令”,“無茶色”,“茶三酒四禿桃二”的講究。另外切忌“喝茶皺眉“,是對主人的不恭。

地方特產

隆江豬腳、靖海豆輯、綠豆餅、三參餅、肚臍餅、酥糖、魚丸魚餅、蝦丸蝦餅、廣章、蚵仔煎。

旅遊風光

惠來葵陽關外葵和公路北側、金剛山之陽,周田鎮崎岎,有一處著名的古蹟,這就是清水岩。創自宋,10年來已修葺並擴建,佛光普照,遊客不絕。岩寺居關門山正中,背靠懸崖峭壁,下臨千仞陡坡,依山憑險,環路曲徑銜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這裡尤以甘泉、奇林、怪石、香茶而聞名於世。有株裂石樹,是黃色小樹,根植于堅硬花崗岩上,在石罅中越深截止粗而竟把大石撐裂。還有飛來石、神鷹石、仙女瀑。古岩始建於宋熙寧年間(1068—1077),至今已逾900多年。清同治十年(1871)重建。 1990年起,由住持慧靜師辛苦募化善資,得到海內外善信樂捐,對古剎全面修葺。今寺分二進,坐北向南,依山而築,土木結構,總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畫棟雕欄,紋飾拱柱;大殿後殿,規整有序。南北兩側,各設台階七級,連線天井通道。黃瓦朱牆,高層台階,尤其頂上雙龍戲珠,更令人處在詩畫中。大雄寶殿內法相莊嚴。羅漢堂上,群像儀態萬方,無一雷同。
崎岎村(廣東揭陽市惠來縣周田鎮崎岎村)

地圖信息

地址:揭陽市惠來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