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江鄉志》是中共潞江傣族鄉委員會、潞江傣族鄉人民政府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潞江鄉志
- 作者:中共潞江傣族鄉委員會、潞江傣族鄉人民政府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蘇聯能、余長發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潞江傣族鄉當地的著名人物以及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保山市潞江傣族鄉志
《潞江傣族鄉志》領導小組
《潞江傣族鄉志》各分志編撰擔任務一覽表
圖片
潞江傣族鄉行政區域圖
遠眺潞江壩
1996年11月30日,省委書記高嚴到潞江考察。
1998年6月,省政府保山現場辦公會期間,李嘉廷省長視察潞江時在怒江糖廠合影
程映暄副省長(右四)到潞江東松考察香料煙
外國專家考察高黎貢山後與保護區人員合影
潞江傣族鄉領導合影
預備役三連領導合影
鄉志全體編撰人員合影
潞江鄉政府大院
押運羅塘熱澡塘
擺羅塘自然風光—澡塘
押羅塘自然風光—變色澡塘
攀枝花
保山市最低海拔—潞江芒海渡
熱帶優質木材—柚木
高黎貢山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
高黎貢山一角
傣族村寨
德昂族村寨
回族清真寺
省農科院潞江熱作站風光
怒江大橋
潞江東風鐵索橋
潞江東風橋
東風橋檢查站獲國家級榮譽稱號獎牌
石梯建設國小勤工儉學基地
潞江中心衛生院通過國家一級甲等醫院評審驗收
琨崩河電站
潞江中心衛生院門診大樓
民兵射擊訓練
傈傈族打跩
潞江鄉文化站獲省二級文化站認證
潞江鄉農民文藝演出隊
潞江代表隊舞蹈咖啡飄香獲保山“豐收五十年農民文藝匯演”表演一等獎
古式家俱八仙桌
百歲老人龍美庭
傈傈族樂器:三弦、口弦、葫蘆苼、笛子
潞江鄉政府住地—壩灣遠眺
德昂族
傈傈族
潞江鄉文化站獲榮譽稱號
編制傣族背籮
德昂族婦女織筒裙
傣族小卜少
回族
壩灣中心國小
新城中學教學樓
芒棒中學教學樓
潞江壩灣中心國小獲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壩灣民族中學新建教學大樓
石梯建設國小獲國家級榮譽稱號獎牌
壩灣中心國小獲省勤工儉學“先進集體”
戶南河電站
東風糖廠
潞江交通警察中隊
白花村公所
保山怒江糖廠
芒勒河二級電站
獲省民族民間美術藝術稱號的金濟文在老城奘房剪紙
傣族奘房
傣族樂器:大鼓、象腳鼓、鋩
潞江再生稻
香料煙百畝連片樣板基地
潞江冬早包穀
壩灣集市
潞江甘蔗園
甘蔗砍運
沼氣使用(一)
沼氣使用(二)
潞江鄉黨委書記趙常興(右)鄉長俸國興(左)視察荔枝基地
鳳梨密(牛肚子果)
潞江小粒咖啡
熱帶水果—龍眼
胡椒
香蕉
潞江鄉獲省“科技先進鄉”稱號
鳳梨
芒果
草果
酸角(羅望子)
潞江一彎
漢族村寨
寨林傈傈族村寨
清乾隆十九年(1655年)二月,朝庭所授“潞江安扶司印,”印文由滿漢兩種文字組成,為長寬各7.8厘米正方形銅印,重1200克
清代惠人橋遺址
潞江解放前用於稱金銀和鴉片的戥子稱
建造麻勐寺功德碑
潞江元代古象槽
禾森樹二戰時期日軍戰壕遺蹟
潞江壩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玉石鏟(約為三千年前)
東風橋檢查站1998年11月22日查獲海洛因163800克
潞江新石器遺址—土鍋山
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潞江土司憩娛樓
潞江從乾開採出金礦石
高黎貢山古絲綢驛道
香樹村發現的象牙化石
已故德昂族佛爺李仁光遺留的德昂族文化中遺產
二戰時期張貢村營盤山國軍防禦工事
潞江塘子寨古驛站告示牌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地理
第一節 地質地貌
第二節 氣候土壤
第三節 四至面積
第四節 山脈河流
第五節 自然資源
第六節 物候
第七節 災害
第八節 人口
第九節 生態環境
第十節 各行政村概況
第十一節 潞江傣族鄉各行政村地名簡述
第二章 政治
第一節 軍事活動
第二節 軍事組織
第三節 司法
第四節 政權
一、沿革
二、潞江土司政權機構
三、解放後各時期黨委、政府、人大、紀委領導任職情況
四、黨委、政府、人大、紀委、政協工作情況
五、黨委、政府部份直屬機構
六、壩灣公社知青歷史概述
第三章 經濟
第一節 生產關係變革
第二節 土地管理
第三節 水利
第四節 主要經濟作物
第五節 主要糧食作物
第六節 林業
第七節 畜牧業
第八節 商業
第九節 鄉鎮企業
第十節 財稅、金融
第十一節 古代及民國時期集鎮市場
第十二節 現代集鎮市場建設
第十三節 交通
第十四節 橋樑、渡口
第十五節 郵電
第十六節 科技
第十七節 省、地、市直駐潞江鄉轄區單位
第四章 教育
第一節 私塾和土司學校
第二節 學前教育
第三節 國小教育
第四節 中學教育
第五節 業餘教育
第六節 民族教育
第七節 師資隊伍建設
第八節 教育機構
第九節 集資辦學
第五章 體育衛生
第一節 學校體育
第二節 民間體育
第三節 衛生
一、潞江中心衛生院
二、基礎設施
三、虐疾防治
四、村衛生室
五、聯合診所
六、新城農場職工醫院
七、潞江農場醫院
第六章 社會文化
第一節 傣族習俗
第二節 德昂族習俗
第三節 傈僳族習俗
第四節 漢族習俗
第五節 宗教信仰及活動場所
第六節 文化娛樂
第七節 廣播、電影、電視
第八節 方言
第九節 優撫
第十節 能工巧匠
第十一節 傳說、故事
人物
一、人物傳
線光天
線光宇
李生和
二、人物簡介
線東升
金成富
李永興
朗和
線智
麻廣候
劉成碧
羅押所
鄒高明
劉世普
劉成鵬
李佳
馬文剛
趙正光
三、參加重大會議代表
四、受上級表彰者名錄
五、烈士表
六、獲中職以上者名錄
附錄
一、上級有關檔案
二、本級有關檔案
三、古蹟
四、優秀詩歌
五、《徐霞客遊記》中有關潞江、高黎貢山的記載
六、優秀歌曲
七、有關潞江的報刊載文章
八、題詞
九、地界爭議處理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