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潛龍一號
- 研製國家:中國
- 研製時間:2011年
- 驗收時間:2013年
- 長度:4.6m
- 直徑:0.8m
- 重量:1500kg
- 最大工作水深:6000m
- 巡航速度:2節
- 最大續航能力:24小時
研發歷史,技術參數,性能參數,運動模式,下潛試驗,研發意義,
研發歷史
2012年12月,中國首個自主研製的AUV“潛龍一號”完成了出所驗收。
2013年3月和5月,“潛龍一號”先後通過了湖上試驗和南海海上試驗。累計完成7次下潛,最大下潛深度4159米,獲得了海底地形地貌等一批探測數據,設備布放與回收成功率達100%。
2013年10月6日,“潛龍一號”執行了首次套用任務。7時30分開始布放,7時55分布放成功。1個多小時後,潛器無動力下潛至5080米的深度,開始在距海底50米的高度沿規劃路線作業。17時19分,“潛龍一號”在水下作業8小時5分鐘後,向水面監控系統發出了上浮信息,並於19時30分成功被回收至甲板。
技術參數
性能參數
潛龍一號,外形是一個長4.6米、直徑0.8米、重1500公斤的迴轉體,最大工作水深6000米,巡航速度2節,最大續航能力24小時,配有淺地層剖面儀等探測設備。“潛龍一號”可完成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細探測、底質判斷、海底水文參數測量和海底多金屬結核豐度測定等任務。
運動模式
通過路徑規劃等程式設定,潛水器在水下可以根據不同的任務,自主選取不同的運動模式;在較複雜的海底地形下,它還能夠自主避障;它可實現三維坐標下5個自由度的連續運動控制,具有自動定向、定深、定高、垂向移動、橫向運動、位置和路徑閉環控制功能,也具有水面遙控航行功能。
下潛試驗
當地時間2013年10月6日18時30分,在東太平洋5000多米深的水下工作近10個小時後,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個6000米水下無人無纜潛器“潛龍一號”浮出水面。至此,“潛龍一號”成功邁出了試驗性套用的第一步,取得了初步成功,也創下了我國自主研製水下無人無纜潛器深海作業的新紀錄。
6000米水下無人無纜潛器的試驗性套用是中國大洋29航次科考第三航段的重頭戲。當地時間2013年9月30日,“海洋六號”抵達東太平洋作業區,工作人員為“潛龍一號”的試驗性套用做好了各項準備,並在2013年10月2日~3日兩次實施潛器下水,對潛器的各項功能進行了綜合性驗證。
2013年10月6日,“潛龍一號”第三次下水,首次執行套用任務。早晨6時,工作人員開始進行潛器下水前的技術檢查和使命程式下載,7時30分開始布放,7時55分布放成功。1個多小時後,潛器無動力下潛至5080米的深度,開始在距海底50米的高度沿規劃路線作業。
17時19分,“潛龍一號”在水下作業8小時5分鐘後,向水面監控系統發出了上浮信息,並於19時30分成功被回收至甲板。在作業期間,工作人員通過潛器傳回的數據信息,實時監測潛器工作狀態。數據顯示,潛器水下航行姿態穩定,準確按規劃線路航行作業。
在大洋29航次科考第三航段,6000米水下無人無纜潛器試驗性套用的工作時間為10天。接下來,“潛龍一號”還將繼續潛入大洋深處,在預定的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契約區內進行調查。同時,研製人員也將通過這次試驗性套用,為“潛龍一號”的進一步完善提供技術依據。
研發意義
中國6000米無人無纜潛器(AUV)實用化改造項目“潛龍一號”完成在南海進行的首次海上試驗,總體達到海試目的,下一步將開展海上試驗性套用。此舉標誌著中國深海資源勘查裝備實用化改造領域實現重要進步,將為深海資源勘查提供保障。